书城传记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2660500000011

第11章 民族危亡心忧国,拨云见日获新生

***,1895年10月18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吉茂松治家颇严,常常以“人穷志不穷”的做人道理教育子弟。父亲的教诲、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直倔强、富于正义感的性格。1913年8月,冯玉祥到河南郾城一带招兵,***毅然从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并始终以“当兵救国,为民造福”为初衷。北伐战争中,***同许多共产党员有过密切合作,逐步接受了先进的革命理论。1930年以后,蒋介石屡次组织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十分不满其反动政策,明里接受蒋介石的命令,暗里却帮助红军,甚至产生过率部起义的想法。

1931年8月,时任国民党22路军总指挥的***将军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并被强迫“出国考察”。在***即将启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他悲愤至极,将备好的出国服装撕毁,向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战,却遭到无理拒绝。蒋介石命人将***的妻子胡洪霞强行送上船,迫使***出国。9月23日,***怀着“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悲愤心情,含泪登舟,离开上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进攻上海。***将军闻讯后,立即结束了欧洲之行,乘船回国。

2月28日,***回到上海那天,目睹“高悬太阳旗之海船,往来频繁……而排列整齐之日军舰十余艘,正集中炮火,向我吴淞炮台扫射……我炮台守兵……不得已,只有以沉默报之”。“吴淞全市,尽成瓦砾;浦西建筑,亦多破毁,江湾迤西,火光熊熊,黑烟阵阵,不下数起”。他心情十分沉重,“默念国家前途,心胆全为破碎”、“泪竟不禁夺眶而出”。在这民族危亡关头,他知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担当起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重任。他现在急于要找到中共党组织,一心想带上队伍,奔赴抗日最前线,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军阀卖命了。很快,他找到了曾在西北军中当牧师的共产党员浦化人。浦化人当时正给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人员当翻译,***向他表示了自己要参加革命的心愿。随后,***又与上海党组织的代表见了面,商谈了今后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大计。不久,他离沪北上,途经泰安时,上泰山会见了冯玉样,向冯玉祥陈述了自己抗日的决心,并希望冯玉祥再次诚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图抗日救国。

***辞别冯玉样,回到天津,就积极进行活动,联络各种抗日反蒋爱国力量,并很快与中央军委在平津一带建立起的华北政治保卫局建立了联系。5月,根据党的意见,***又秘密奔赴上海,同宋庆龄等爱国进步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参加了东北抗日救国后援会的工作。这时,他还秘密派人与仍在湖北地区被迫进攻鄂豫皖苏区的旧部取得联系。8月,***决定亲自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收集旧部,然后起义投奔红军,参加革命。但他不知道,就在他被迫离国出走期间,原旧部大部分已被蒋介石收买的收买、改编的改编,队伍中的进步力量也被监视起来,此时要想把队伍聚起、拉走,是十分困难的。***冒着生命危险,找到旧部第30师,向官兵们讲述蒋介石的罪状,指明只有共产党、红军才能救中国,受到爱国官兵们的热烈拥护。但是,蒋介石很快得到了***回部队策动起义的密报,急令鄂豫皖三省“剿匪”司令部参谋长曹浩森予以抓捕。***看到情况紧迫,只好决定带上30师的一个团奔向苏区。由于敌人四面围追堵截,起义失败。***一行极少数人突出重围,进入苏区。在红安县的长冲,***先见到鄂东游击部队司令员郑位三,随即受到沈泽民、徐海东等苏区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在苏区期间,***与沈泽民等苏区领导人讨论了中国革命问题和抗日救国的方针,常常竟日不倦。一次,***表示要参加红军时,徐海东说:“你不如独树一帜,自己另干起来,我们可以南北呼应打击敌人,这样比起义的作用大。”***同意了。由于***有重任在身,不能久留,临别时,他把自己的望远镜、金怀表和养目眼镜,分赠给沈泽民、徐海东等苏区领导人。在红军派人护送下,***先抵上海,后秘密回到天津,向党组织汇报了此行的全部情况。就在这一年秋,***被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