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2660500000010

第10章 壮志未酬身先死,将军英名百代传

1940年2月,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牺牲后,敌人妄想一鼓作气全歼我第1路军。从此,陈翰章部队的战斗越来越频繁,困难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陈翰章常用***的英雄事迹鞭策自己,教育战士。他说:“***将军是战死了,他的死对我们来说是个伟大的榜样。就是战斗到死也要坚决地打击敌人,这才不愧是***的同志。”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陈翰章指挥着部队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率部东西南北往复穿梭于吉黑两省边界,百折不回地同敌人周旋,相机主动出击,打击敌人。

1940年秋,敌人调集吉林、牡丹江等地兵力围追陈翰章部队,形势十分严重。有人建议陈翰章率部东撤,保存实力。陈翰章以“无上级命令,东撤后又将使日寇加重对其他游击区的压力”为由而未采纳,坚持原作战区域的抗日游击战争。入冬以后,敌人利用大风雪和江湖封冻,缩紧包围圈。加上部队给养困难,许多干部、战士还没换上棉衣。陈翰章只穿一身缴获日军的呢军装,已经破旧不堪,脚上穿一双胶鞋,脚已冻肿。在这种情况下,3方面军党委决定主力100余人向三江省方向突围,陈翰章率领60余人的小支队留在镜泊湖地区牵制敌人。

抗联战士在伏击日军。11月末,陈翰章带领小支队从额穆突围。12月3日晚间,在宁安南部黄家屯袭击敌修路工棚和高岗子农园,割断警备电线,解除5名伪警察的武装,缴步枪5支,子弹500发,大米、小米各9包。5日夜10点多钟,在北湖头攻打敌伐木材的“高岗作业所”,俘伪警察20余名,缴获一些武器和粮食。敌追兵很快跟了上来,陈翰章下令烧了作业所,撤到镜泊湖上,借助湖上的冰凌作掩护,且战且退,摆脱了这股敌人。又几经血战,陈翰章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敌大兵团还在围追他们,他们已经断粮,靠从积雪下找野果、菌类和打野兽充饥。

12月6日夜,陈翰章带领同志们从镜泊学园出发,过尖山子,顺着鹰膀子山向镜泊湖东南方的小弯弯沟前进。小弯弯沟里有一座密营,比较隐蔽,里面还贮藏着粮食。鹰膀子山东北角下有一个叫弯沟村的“集团部落”,村中住着伪警察大队和“讨伐队”。当陈翰章率队走到鹰膀子山北坡时,一个姓张的战士借口脚部有点伤,故意落在后面,乘天黑人们没有注意,逃进了弯沟村。敌哨兵发现了他,这个民族败类回答了敌人想知道的一切。

驻在弯沟村的敌人动用了一切交通工具,调来1000多敌兵,扑向小弯弯沟。

12月8日晨寒风凛冽,乌云满天。陈翰章和战友们在小弯弯沟老密营外歇脚。由于在没膝的雪地昼夜行军,他们又累又饿,随即找出藏在雪里的麦子,用雪水煮着吃了。饭后,那个姓张的叛徒领着敌人“讨伐队”远远地包围过来。

陈翰章把同志们集合起来,他从排头走到排尾,严峻而深情地看看每一个战士,然后指挥大家隐蔽在倒木、石砬子、大树后和敌人进行决死的战斗。这时的力量对比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不能不令人惊讶的是激战竟持续了两个小时。

同志们一个个倒下了,包围圈在缩小。远处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

“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

“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用怒斥和子弹回答敌人。几个敌人中弹倒在地上。

陈翰章试图组织大家从南山坡突围。但一伙敌人围住了几个战士,他马上转身向敌人射击,掩护这些同志跑进树林里。霎时,敌人射出一排罪恶的子弹,陈翰章倒在血泊中,年仅27岁。

陈翰章生在镜泊湖畔,长期战斗在这个地区,最后又把一腔热血洒在这块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民对陈翰章的名字感到无比亲切,称之为镜泊英雄。至今,东北仍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附:生平小传

陈翰章,满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于吉林敦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组织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2年9月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任司令部秘书,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起历任抗日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2师参谋长兼师党委书记、抗日联军第2军第2师师长等职。1938年任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指挥和中共南满省委委员。1940年12月在吉林镜泊湖南湖头(今属黑龙江宁安)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

§§第三章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