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2660500000009

第9章 率部血战大沙河,智勇双全丧敌胆

东北抗联战士陈翰章根据党的统一部署,一直率部奋战在他的家乡镜泊湖地区。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的中心任务是打击敌人后方,配合关内抗战。抗联各军积极展开斗争。镜泊湖是日本帝国主义特别关注的一个地方。它地处吉、黑两省东部交通要道,物产、资源丰富,是个战略要地。日军侵占吉、黑两省后,在这里就开始筹建以军工为重点的各种工程。其中镜泊湖水电站工程,是日伪五年计划中一个重要项目,于1938年2月开工。施工期间,日军守备队防守森严。同年8月,陈翰章率领2军5师在宁安县横道河子与日军“讨伐队”展开激战。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打得日军丢盔弃甲。这一战共消灭敌人400多人。陈翰章纵观全局,决定乘胜追击,直捣日伪修建中的镜泊湖水电站工地。战士们抱着再立战功的决心,勇猛地向工地日军守备队驻地冲去。前不久的横道河子一战,使该守备队闻风丧胆,这次又突然遭到袭击,便不战而逃了。当时,敌人营房里乱七八糟地丢着被服和粮食。陈翰章指挥战士们搬运缴获的粮食、被服和枪支弹药。接着焚烧了敌营房和工程事务所,解放了在工地服苦役的中国工人。

这一战,使日本殖民主义者经营的镜泊湖水电站工程被迫中途停工。陈翰章率部进军途中,还破坏了安宁至图们的铁路和宁安至敦化的公路,使敌人交通运输一度陷于停顿。

早在1938年5月,抗联第1路军就决定将下属两个军改编为3个方面军。1939年秋,第3方面军正式成立,陈翰章任指挥。8月下旬,第3方面军在魏拯民和陈翰章的共同指挥下,进行了大沙河之战。8月23日,指挥部在安图县大沙河西山上集中队伍,并按“攻城打援”作战方针部署了兵力。安图县城(旧城)和明月沟是日伪军事重地,经常驻着几百名日伪军。大沙河一战就是为了消灭这股敌人。为此,陈翰章带领200余人,正面作战,主攻大沙河,以便吸引安图和明月沟之敌来援。魏拯民率领300多人到大沙河以北、大酱缸以南的南沟里,埋伏在公路旁的玉米地和土岗上,伏击明月沟方面来援之敌。3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率领200余人到大沙河南边的小沙河,阻击来自安图县城方面的敌援军。

大沙河是个“集团部落”,周围筑有高墙,四角设有炮台。部落里的伪警察署有30多个警察,几十名自卫团丁。此外,还有一个中队的伪军经常到部落来。其城防比较坚固。

根据这种情况,陈翰章最初不想硬攻。这个“集团部落”里没有水井,每天早晨打开城门后,居民出城挑水。陈翰章计划利用这一条件智取该城。23日夜,他把队伍开到大沙河的西门外和北门外的菜地里,埋伏下来,并组织了便衣队,扮作挑水的老百姓,准备随挑水的居民进城,然后来个里应外合消灭敌人。可是24日拂晓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个日本兵,不知为什么突然出北城门来到菜地。他发现埋伏在这里的抗日联军后,一边叫一边往城里跑。北门外的抗联战士开枪把他打死。因此,打乱了原定的攻城计划。

陈翰章当机立断,立即带领部队硬冲进城。敌人的火力很猛烈,为了减少伤亡,陈翰章把队伍分成若干小股,凭借墙壁作掩护,一边打一边冲向警察署。警察署大院两个炮台的机枪猖狂地向外扫射,封锁了警察署附近的街道,许多同志中弹倒下。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陈翰章的警卫员、朝鲜族战士明基,抱着一挺机枪爬上一家商店的屋顶,从侧面向敌炮台射击,其他机枪一起配合。决死队乘势迂回前进,接近敌人炮台,向枪眼里投进集束手榴弹。一阵巨响,敌炮台的机枪哑了。战士们呐喊着冲进警察署,解除了敌人武装,攻占了大沙河。

陈翰章留下一部分兵力暂守大沙河,亲自带领其余的队伍急奔小沙河。由于从安图开来的日军抢占了小沙河山岭的有利地势,这里的战斗很紧张。侯副指挥在战斗中牺牲。陈翰章率部到来,增强了力量。大家奋不顾身地冲上山岭,毙伤敌联队长以下官兵多名。

在南沟方面,魏拯民见明月沟敌军没出来增援,就主动袭击了几个“集团部落”,又用电话向敌人挑战,诱来6辆汽车敌军,经过激战,敌人向南撤退。

第二天,陈翰章率部来到南沟,与魏拯民会合。他们估计南逃之敌会返回来与我军决战,便将队伍埋伏在距公路60米的地方。中午,果然6辆满载敌军的卡车从安图县城方面开来。当这些敌军车进入我伏击圈,正要过一座桥的时候,抗联伏击部队发起攻势,将敌军就地全歼。这支被歼灭的敌军是抗联战士最痛恨的宫本“讨伐队”。它不仅疯狂进攻抗日联军,而且以“通匪者”罪名杀害了很多无辜百姓。这次连宫本在内,全队150名日军和20名伪军全被消灭,真是大快人心。

大沙河一战历时两天,消灭敌军500多名,缴获轻机枪7挺,步枪300支,掷弹筒及其他军用物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