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出行美国
2675800000005

第5章 6月5日

星期六

华盛顿

参观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位于华盛顿广场北边,背靠宪法大道,坐北向南,东望国会山,西向华盛顿纪念碑,分西馆与东馆两大部分,免费参观。

西馆,典型的新古典式建筑。展馆建在宽阔的台阶之上,正门,8根巨型圆柱顶着一个扁三角型屋顶。里面,高大而明亮的展厅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上下两层楼,我们如同进入迷宫,纵情而贪婪地在里面浏览。

展厅分类较细,时间从文艺复兴到近现代,地域从欧洲到美国。作品按创作年代布置,可视作西方美术史的展示。名作纷呈,荷兰的伦勃朗、梵高,法国的莫奈、塞尚,这些大家的作品(以前只在许多书里见到),时不时地展现在眼前。油画,水彩,钢笔画,各种材质雕塑,按门类布展。

参观者不多,安安静静。有推着婴儿车,一家三口来看的。也有临摹者,支起画架,对着原作,一笔一划地勾描。

可惜,作品太多,无时间细看,只能挑重点,更多是走马观花。好在允许拍照,回头再看吧。临离开,钊在附属店里买了一本馆藏作品集,彩印效果还行,厚厚如砖,全英文,他看,我是只能翻翻。他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巴黎卢浮宫,参观完都买一本,纪念的。

西馆建筑及其馆内作品,主要出自一位美国富豪(银行家兼实业家)的捐赠,时任美国总统代表政府予以接受,此举影响更多收藏家,将自己的珍藏奉献出来,才有了如此的蔚为大观,这些人类的艺术杰作,公众才有可能自由地欣赏。

富人积聚大量财富,最终回馈社会,兴许,悟到人生的趣味与真谛。为富也仁,善举一桩。否则锁在私人密室里,民众怎能有此眼福?

西馆与东馆之间,有地下通道相连。东馆,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钊的重点建筑参观处。体量较西馆小,现代的切割设计,与西馆的传统式样形成鲜明对照,也是贝的聪明之处。就像他在卢浮宫前设计的玻璃金字塔,绝对地惊世骇俗,反差中胜出。想想,如果他按原建筑风格摹仿,做得再精当,也可能东施效颦。

钊拿着相机围绕东馆外,认真地从各个角度,远远近近,将东馆的结构照了一圈。

东馆收藏现代艺术品,与建筑风格一体,相得益彰。其间许多艺术品,初看,有新奇感,但不可能细品,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更多的不知所云。钊笑说,不排除有皇帝的新衣吧。

对东馆内部,钊用相机上上下下拍。细部上,钊不欣赏,某些部件结合缺乏逻辑,没有细细品味余地,感觉不能与德国建筑相比,德国人在建筑上,与他们所做任何事一样,任何细部精益求精。

大师的作品可能更多地追求大的意境,而较少关注细节。这一点,与中国文化更多地注重“大”,不无相通之处。

精致的国会大厦

离开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向东,就是美国国会大厦,一组通体白色的宏大建筑。大厦处于华盛顿广场最东端,位于一片高地上,也称国会山,与最西边的林肯纪念堂遥遥相对。

渐渐走近,地毯般的草坪,墨绿的树冠,碧蓝的天空,衬映出白色大厦如象牙雕塑般精致。

左右两排宽大楼梯,一层层叠加而上至第三层平台,平台上是国会大厦主体,一座三层的平顶建筑。中央楼顶上建有三层大圆顶,圆顶上还有一小圆塔,塔顶直立着自由女神铜像。大圆顶两侧的南北翼楼,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地。

“9o11”前,国会大厦向游人免费开放。参众两院举行会议时,有兴趣的公众亦可旁听。其后,出于安全考量,这一沿袭了多年的传统有了调整,国会大厦暂停参观。如今,楼梯最下端有栅栏,里面两警察流动值守。游客只能止步于此,仰望,拍照。

这里是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众议院议员则按人口比例分配,每州至少一名。两院议员由各州民选产生。议员的产生机制,既兼顾各大小州的利益,也体现民众的意愿。国会为联邦立法,也对国家重大事项进行审核。事实上,起到平衡各种利益集团需求的作用。

民选制,众议员两年、参议员六年任期,使得议员必须直接面对选民,听取意见,阐明自己如何为选民服务,反映选民诉求,对选民负责。忽悠选民,不拿选民当数,下次不选你。

议员在议院充分表达意见,一切议案按票数决定。议长只是议会召集人,绝不可能出现他在上面滔滔不绝,下面议员毕恭毕敬拿着笔记录“重要指示”的镜头。

两百年前,美国国家创建者设计出立法、行政、司法三足鼎立的模式,三权分离,相互制衡,靠制度、凭法律来管理国家,“官权民授”是其最大根基,不能说十全十美,但十全十美的政治制度,这世上哪有?如果说有,恐怕出现在某种疯狂的呓语中,让民众成为少数当权利益者的牺牲品吧。

二百多年实践证明,这种体制终归体现民主、顺应民意,规避了专制独裁暴政,在不断的修正中,民富国强,使美国成为世界的引领。

将军是谁

美国国会正对的台阶下,有一组青铜雕塑,围绕一位骑马的将军而建,高大气派,塑像基座两侧,有士兵扛枪出征的大理石浮雕,四角台基上,四尊匍匐的雄狮,两边分别有三匹马拉着狂奔的炮车,及骑马冲锋陷阵的战士,借以表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仰望塑像,将军帽沿低压,遮住眉眼,头颅微垂,骑下马尾收敛,踌躇不前。与一般雕塑着意塑造马蹄高扬、驰骋疆场的英武形象大有不同。似表现出激战后,将军面对尸横遍野的悲悯。

转一圈,没找到有关此雕像的介绍,不知所塑者何人。钊问两年轻人,他们相互看看,疑狐地说,是李将军。

李将军?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指挥南方联盟军的罗伯特o李?

那奇了咧。李将军出身名门,其祖父曾代表弗吉利亚在《独立宣言》上签字,是功勋卓著的开国者。南北战争时,李并不赞同保留奴隶制,释放了自己的所有奴隶。对南方脱离联邦闹独立,他也不认同,但他仍忠诚于弗吉利亚,那是他的家乡。那时,南方对整个联邦而言,是为“自由”而战。他曾说:“尽管我如此热爱联邦,可我却无法下决心举起拳头去打我的亲戚、我的孩子、我的家。”最终成为南方联盟国军总司令,与北方联邦军厮杀于战场。作为职业军人,以少胜多的战绩曾让林肯深感头痛,但终因逆历史潮流而动,人心向背,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如果此塑像真是李将军,直接面对前方纪念堂上的林肯,当年的对头,美国人能够让他们这般地同处于华盛顿广场?不敢相信。如同不敢想象,天安门广场上立一尊蒋介石像,哪怕他曾打败军阀一统中国,并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寇。

我让钊再找个年长者问问。回答说,此将军应为尤里西斯o格兰特。

又奇了咧。南北战争时,格兰特在北方联邦军屡遭失败

之时,出任联邦军总司令,扭转战局,为北方胜利作出卓越贡献。李将军就在他手下签字投降。

败军不受辱,对李将军及其下属,格兰特充分保证了他们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林肯的继任者要求格兰特逮捕追究李将军等人罪责,他断然拒绝,为此宁愿辞去总司令一职。他要信守当初对李将军的承诺。

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战后,李将军致力于教育事业,并阻止一些北方势力剥夺南方正当权利的企图。他人格上的正直与忠诚,及杰出的指挥才能,使美国人依然敬重他。当他重回南方时,迎接他的仍是鲜花与欢呼。

南北战争后的岁月里,没有一兵一卒因“历史问题”遭到清算。胜利者以宽容接纳了失败者,并一起重建美国。

格兰特后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

抬头再看塑像,我觉得,李将军也好,格兰特也罢,是谁并不重要了。在他身上,不过承载了美国的那段历史,让后人记住并明白,民心是决定国家走向的关键。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