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第一台样机。
不久,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商店里正式出售,成为抢手货。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IBM公司,尽管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而势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德州仪器、施乐等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落马,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的相匹敌。
IBM公司一举成功,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IBM个人计算机一炮打响,微软公司也名声大振,它的DOS也就成了举足轻重的软件。
可微软公司也面临新的激烈的竞争,因为IBM公司表明态度,欢迎外界的发展,并完全公开产业标准的规格,以便那些希望为IBM的个人计算机开发附加卡的公司有所依据。IBM公司还愿意同别人一起讨论软件的开发问题,也鼓励自己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软件。
为了加入这场竞争,微软公司又相继开发出MS-DOS、BASIC、FORTRAN、PASCAL语言一个惊险游戏和一个打字程序。
微软公司在MS-DOS10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双面读写磁盘的新版本DOS11,使磁盘容量由原来单面的120K增加到320K。
这时,比尔才有理由说出他久藏心中的那句话:
“让我来建立这个标准吧。”
微软公司憋足了劲要大显身手,可别的公司也不甘落后,微处理公司先成功地开发出一套编辑软件名叫“文字之星”,接着可视公司开发出一种个人财务软件,名叫Visicalc,并备受各种推销商和财务人员的推崇。
“文字之星”推出后,销售量巨大,为微处理公司赚来滚滚财源。它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大多数办公用和个人用计算机的必备品。
而Visicalc也一时间成了最走红的管理必备软件,尤其受到全世界经理人员的欢迎,个人计算机也因它而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比尔清楚地看到,如果微软公司不能战胜“文字之星”和Visicalc,那么自己的市场就会被抢夺。
而摆在微软公司面前的,就是尽快开发一种软件,不仅可以在CP/M操作系统、苹果操作系统上使用,而且应当在当时流行的一切操作系统上使用。而Visicalc只能在苹果机的操作系统上使用,可视公司随后又推出的Supercalc,也只能在CP/M操作系统上使用。
比尔认为,要超越首先必须突破,这虽然困难,但不超越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就只有死路一条。
他将开发和改进应用软件的重任压在了查尔斯·西蒙尼的肩上。
西蒙尼与比尔·盖茨一样,堪称电脑神童。他和比尔·盖茨由于对软件的开发有着共同的一致的看法而走到了一起。比尔·盖茨有一个希望:今后,要使应用软件对微软公司的贡献超过操作系统,西蒙尼正是他选择来实现这一愿望的人。西蒙尼很快就成为微软公司核心成员之一,而且是极少几个能使比尔·盖茨改变想法的人中间的一个。
西蒙尼和比尔·盖茨相比,除了彼此出身不同之外,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西蒙尼的经历,简直就是所谓“美国梦”的活样板。他到美国来的时候,几乎是身无分文,但最后却飞黄腾达,风光之至。
西蒙尼设计过许多软件,他将自己设计的第一件高水平软件卖给了祖国匈牙利。然而,在匈牙利,计算机技术并不很发达,他学习编制软件使用的计算机,是一台俄国制造的老式电子计算机,笨重无比,足有一座房子那样大。而这台名为“乌拉尔Ⅱ型”的计算机,竟是匈牙利当时仅有的几台计算机之一。
匈牙利落后的计算机技术和封闭的信息,使西蒙尼感到郁郁不乐,他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下,一展才华。
1964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了一次国家贸易洽谈会,西蒙尼将自己编制的一个示范程序送给了丹麦的丹尼西计算机公司贸易代表团,他希望这家公司将这个程序带回丹麦,让人们看看。
丹尼西公司这样做了。人们认为,西蒙尼的程序相当不错。一些公司听说他还不到20岁,对他很感兴趣。通过一番联系,西蒙尼在西方谋到一份工作,他离开父母,背井离乡,毅然迈入西方计算机高科技的大门。
那时他只有16岁。
他在丹麦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就读。1972年,他被美国施乐公司计算机研究中心PACR录用。公司离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不远,西蒙尼一边工作,一边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他撰写的毕业论文是他发明的一种代码输入法。西蒙尼所在的PARC研究中心,做出过不少引人注目的成绩。它设计的阿尔托计算机曾激发乔布斯开发出麦金托什,也激发了比尔·盖茨开发视窗。这个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研究出一种新工具——鼠标。西蒙尼对鼠标非常熟悉,他研制的供施乐公司的阿尔托计算机使用的字处理程序”,就是第一个用鼠标的软件。他把这个软件叫做“WYSIWYG”,也就是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所得)这句话的首字缩写。后来,这个设计为微软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1980年,西蒙尼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一个名单,说假如他想另谋高就,可以按名单上开列的人名去联系。这份名单的头一个人就是比尔·盖茨。西蒙尼首先选择了到微软公司任职。该年11月,他同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默尔见了面。谈话只进行了5分钟,西蒙尼就下定决心到微软公司工作。虽然他出于礼貌,后来陆续也同名单上的其他人接触过,但他发现只有比尔·盖茨所持的观点卓尔不群。他预感到微软公司正在开发的软件必将对这个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在那里,他将真正大有作为。
西蒙尼到微软公司后,还想把他的两个朋友拉过来,但是,那两个人朋友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了比尔·盖茨的邀请,尽管比尔·盖茨向他们提出的待遇相当诱人。西蒙尼为此大感失望,说:“我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就不懂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微软公司成立了以西蒙尼为首的开发小组,这标志对软件的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不久,他们完成了一种叫做“多计划”的软件设计并投入试生产。这个软件推入市场后,如果反应良好,不出现差错,则即正式投入销售。
西蒙尼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软件使用方法。
这就是一直沿用到今天的著名的“菜单”方式。
计算机的使用者都知道,为了开启软件的某一功能,必须输入一些指令,这当然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为此,你必须熟记许多指令,而且在输入的时候不能打错一个字母。没有专业方面的训练,用这种传统的命令方式使用计算机,实在不是很方便的事情。你在屏幕上看不见所有你需要的指令,这些指令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正常,也难以直观地显现出来。在计算机行话中,这就叫做“界面不友好”。
西蒙尼的“菜单”完全改变了这种常常令人困惑的局面。
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菜单”的来由和意义。他说:
“我喜欢举餐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菜单。假如我到一家法国餐厅吃饭,但我不会说法语,对四周的环境也十分陌生,心里忐忑不安,害怕出洋相,非常紧张,这时来了一位女招待,用法语向我打招呼,我会突然感到两手冰凉。可能,一名会计坐到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怎么办?这时,假如有人给我一份菜单,那就好了。我可以指着菜单点菜。这不会有错,即使我点的不是我想要的东西,也许我最后一道菜点的是蜗牛,这也不至于使我尴尬。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进了一家法国餐厅,那里却没有菜单供你点菜,你得用法语告诉女招待你想要什么,那就麻烦了。在计算机的程序方面,情形也是一样的。你必须要有一份菜单。菜单是友好的,因为使用者知道他要选择什么,只要用鼠标在那个位置上点一下,就能选出他所需要的东西。……他不必乱发命令。如果乱发命令,就可能出错。”
有记者在杂志上对西蒙尼的菜单揶揄有加,说:“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你可以说,‘这里有我们的三种风味菜。如果你要看更多的,那就只好问你的女招待了。’”
但是西蒙尼对此并不在乎。他开发的多计划菜单出现在屏幕下部,各种指令用简明易懂的文字表示。如果你用鼠标选中打印这个功能,软件就马上打开一个次级菜单,提供更详尽的项目,让你更进一步做选择。如果你打算放弃这次操作,只须按ESC键,屏幕就可以回到此前的状态。
多计划菜单软件还有其他一些颇具特色的功能。
1982年春,微软公司把这套软件交给了IBM公司。但是,IBM并没有重视这个软件,它仍然在继续大力推广MS-DOS版的Visicalc。1982年8月,微软公司将这套供苹果机用的多计划软件第一版推出,过了不久,又发行了CP/M版。比尔·盖茨宣布,任何人只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能够使用这套多计划软件。人们从他的话中已经听得出,他是在宣布现行的Visicalc和Supercalc即将被逐出市场。
到了1982年10月,供IBM公司计算机使用的多计划软件才迟迟问世。
它终于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软件评论》杂志把它评为同类产品中的最佳选择,说它易学易用、功能强大。它还说:“多计划软件似乎是专为取代Visicalc软件的位置,为独领市场风骚而设计的”,说它“拥有全部必需的性能”。《世界信息》周刊将这个软件列为“年度最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