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大的才女们
2748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妇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活动,她们的人生价值目标,在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中得到实现。并且由于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妇女的价值目标也由体力型转向智力型,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教育、科技、医务、管理等行业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一批是教授、学者,还有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她们是事业的强者,生活的主人,达到了生活与事业近乎完美的统一,做出了一流的业绩,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贡献了聪明和才智。正如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史学家、文学家陈衡哲指出的:“妇女们如能与男子们争到真正的平等,根本上尚以自己的智识的解放,能力的修养,及人格的提高为最重要。”“得不得平等的待遇,是一种占有的心理,而能不能为国家与社会尽力的自责,乃是一种创造的心理。占有的心理常常要和别的占有的心理发生冲突,故它就很容易变为一种破坏的力量;只有创造的心理,可以保持它的永久纯洁,永久有建设的力量与成就。”而“女子解放的真谛,在志愿的吃苦而不在浅薄的享乐,在给予而不在受取,在自我的上进而不在他人的优待。简单说来,即是在心理与人格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

北京大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多个第一,占有重要地位。百余年来,北京大学以其卓越的成就为海内外所注目。其中北京大学众多的女学者们的贡献和成就尤为难能可贵。为了展示北大女学者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探索创新,追求真理,为而不争,奉献社会的感人学行和骄人的业绩,为了学习继承她们为人、为学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我们编写了《北大的才女们》与读者朋友共同学习。由于过去对女学者的关注较少,所以读者在本书中将会看到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她们都有着“第一”的纪录,她们都是各学科的巾帼精英,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与成就,是各自领域“打天下的人”。

她们当中有中国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位女诗人、中国科学社早期唯一的女社员、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有不要嫁妆要读书,生前为民族、身后为国家,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戏剧史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冯沅君教授;有身患残疾被医生预言活不到十五岁,用“借来的生命”广施仁爱,一生为中西文化搭桥,用人格魅力和广博学识倾倒美国听众,曾两次作为贵宾被邀请参加美国国宴,受到罗斯福总统及夫人赞誉的严倚云教授;有以高科技成果占有当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市场,总是面带微笑的石青云院士;有在海浪与风暴中搏击,亲自潜入大西洋216米进行海底调查的“中国第一个用深潜器从事海底地质调查的科学家”王颖院士;《荒原》的第一位中译者赵萝蕤教授,于斗室之中忍着病痛,孤身一人在贝多芬的《田园》、《月光》、《命运》、《合唱》等陪伴下,怀着对惠特曼崇尚民主、个性自由的理解,历经十二寒暑译就76万多字的《草叶集》;而得到她的学生许智宏院士等的特别寿礼祝福的曹宗巽教授,是中国植物生殖生理研究的先驱,她总是笑声朗朗,风情别样……

在世界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在广大女性深入广泛参与社会变革的今天,读一读她们或跋山入海、或广施仁爱、或师生同乐、或辉耀域外的故事,我们会心胸豁然,受益良多。

本书图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时间跨度近百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才女们风华正茂的英姿、求学的勤勉、志趣的高远、家庭的美满,更能深切地感受她们对现代科学不懈的探索精神……

郭建荣

2007年10月29日

于北京大学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