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2764000000001

第1章 点燃头脑创新的火把(1)

1创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然而,创新成为一种理论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美籍奥地利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熊彼特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运用创新理论解释了发展的概念。他认为:“……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重新组合。只要是当“新组合”

最终可能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时候,那么就肯定有变化,可能也有增长,但是却既不产生新现象,也不产生我们所意味的发展。当情况不是如此,而新组合是间断地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当我们谈到生产手段的新组合时,我们指的只是后一种情况。因此,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创新具有多个侧面。根据所强调方面的不同,对创新会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有的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创新,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或巩固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有的被称为创新,是因为它对经济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创新并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出现或以新的方式结合也是创新。

创新也不一定非是一件物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例如,IBM(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财务人员发明了商业票据,绕过了银行的“马奇诺”防线,引起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可见,创新是广泛存在的。经济学对创新的一般定义是,创新是企业家向经济中引入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东西,这种东西以前未曾从商业的意义上引入经济之中。

技术创新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创造新技术并把它引入产品、工艺或商业系统中去,或者创造了全新的工艺技术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广义地讲,技术创新指由技术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营销、管理、技术、市场和企业组织变化或产业和经济系统的演化。

在工商管理中,技术创新常被认为是企业产生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过程,所涉及的活动范围有:构思的产生、开发及其商业化,以及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工艺和服务在整个经济中的扩散。英国经济学家弗雷曼(CFreeman)指出,工业创新包括新(或改进)产品的营销或新(或改进)工艺第一次商业化应。

1902年春天的一个黎明,一位名叫吉姆·彭尼的年轻人在凯默勒、一个坐落在怀俄明州西南角的边境城镇上,开设了一家杂货店。他给这店取名叫“黄金准则”,以牢记他父亲根据圣经戒律向他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告诫:“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他向全镇送发了大量传单,以告知商店开业的日子。开业那天,彭尼商店中一直到子夜时分才打烊,当日销售额为44659美元。打那以后,每星期除星期日是早晨8点开门外,其余几天他从早晨7点开始营业。晚上则要等到街上已没有一个矿工或牧羊人才关门。第一年商店的营业额是2889811美元。

在凯默勒,彭尼面对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个城镇主要是由一家矿业公司控制着,它所开设的商店实际在该地居垄断地位,因为那里的大多数业务是以赊销或以公司发给代价券方式成交的。彭尼商店既不提供任何赊销业务,也不能接受各种代价券。它所能提供的只是质量上乘的商品,使顾客愿意掏出现金,将东西买回家去。彭尼商店也不作任何新奇的装修,所有的商品都只是放在柜台上,让顾客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不论顾客购买多少,商品单价保持不变,彭尼商店还实行了退货服务:如果顾客对买的东西不满意,他们完全可以将它退回,并如数取回货款。

彭尼并不满足于只开一家店。随着凯默勒那家商店的日益兴隆,他考虑再开设一些商店。1905年,他已拥有两家商店,总销售额接近10万美元。1910年,彭尼将公司的名字由“黄金准则”改为J·C·彭尼公司。这时,他的连锁商店已发展到拥有26家零售店,分布在西部的6个州。他保留了在凯默勒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给他的顾客货真价实的商品——这通常是指尽可能低的价格。

2创新是人生成功的灵魂

创新,作为最有革命性的资本,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将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精神导师。

J·C·彭尼公司的经历证明了创新必胜,保守必败这个深刻而浅显的道理。J·C·彭民公司曾经成功过,但后来却不管是否已经过时,始终死抱住那老一套的企业成功经验。那时,消费大众已日益要求获得消费者信贷,并希望最好能在一家商店买齐所需商品,而不必跑了这家又那家,同时人口的迁移也在趋向大城市及其人近郊。但是,在这种新形势下,由于某些原因,彭尼公司并没有跳出那基本上是在乡村小镇里实行的付现自运卖的老框框,使得自身无法继续扩展,只得在顺应潮流的竞争对手的合围中苦苦挣扎。最后,是一位主管职员的一份批评性的备忘录——他因越级上报而冒着砸饭碗的风险——才使得公司终于如梦方醒,认识到迫切需要对40年来一贯坚持的经营路线和方针进行深刻反省。

还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例子。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摩擦。佣人一气之下将火炉中的灰抛入浊酒桶里(川德末期日本酒都是混浊的,还没有今天市面上所卖的清酒),然后慌张地逃跑。

第二天,鸿池查看酒时,惊讶不已地发现,桶底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竟异常清澈。尝一口,味道相当不错,真是不可思议!后来他经过不懈的研究,认识到石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钻研,鸿池制成了清酒,这是他成为大富翁的开端,而鸿池的佣人永远不能知道:是他给了鸿池致富的机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身边的机会很多。

住在纽约郊外的扎克,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别无其他。

纽约的近郊,冬天到处会结冰。冬天一到,他一有空就到那里滑冰自娱,然而夏天就没有办法到室内冰场去滑个痛快。

去室内冰场是需要钱的,一个纽约公务员收入有限,不便常去,但呆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深感日子难受。

有一天,他百无聊赖时,一个灵感涌上来:“鞋子底面安装轮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普通的路就可以当作冰场。”

几个月之后,他跟人合作开了一家制造roller-skate的小工厂。做梦也想不到,产品一问市,立即就成为世界性的商品。没几年功夫,他就赚进100多万。

有了机遇还不够,还要有实力,实力就是要善于观察,有对生活的冲动。机遇只垂青于那些勤于思考的人。不然,有那么多人刮胡子、用铅笔,而发明安全刀片、带橡皮头铅笔的却只有一个。

对生活充满信心吧,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3标新立异可以独领风骚

常言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这句话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标新立异可以独领风骚,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人可以不断获得成功。模仿与抄袭也许可以成功一时,但不能永久发达。当形势与环境发生变化时,惟有标新立异的人才可以从一个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即使暂时遇挫,也会东山再起。

著名的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人。

1946年,盛田昭夫的索尼公司成立时,他在公司的宗旨上赫然写着:“公司绝对不搞抄袭伪造,而专选他人今天甚至以后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说在创建事业的最初,这条宗旨表明了公司的原则和奋斗目标的话,那么之后,实施和坚持这条宗旨则成了盛田昭夫接连成为市场竞争大赢家的秘诀之一。

一般日本企业经营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产、大批销售,但盛田昭夫走的并不是这条路。他的方式正如上述那一条宗旨所要求的,首先投资开发研究,创造出其他公司难以模仿的产品。即便是这种商品被其他竞争者赶上了,还有新的产品出现。盛田昭夫的经验在于标新立异,重在以新取胜,依靠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20世纪50年代初,收音机在日本还不是十分普及,但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收音机的好处。收音机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很多制造商都看准了收音机市场必将大爆发的那一天,因而纷纷大批量生产。

当时流行的收音机并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点。其内部几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热的真空管,体积大得不得了。耗电量又高,并且不能随身携带。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当时也被收音机市场的潜力引诱着,但又深怕背负上未来市场过剩的竞争压力。这时井深大总经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机的缺点,设想:如果索尼(当时名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生产的收音机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必然会大受消费者的青睐,独占收音机市场的鳌头,成为技术革新的领导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制一种能携带甚至可以放在衬衣口袋里的小型收音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以半导体取代真空管。而半导体的专利权,当时只在美国有,发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

1952年,他们专门为半导体的事去了一趟美国,想要引进休克利博士发明的半导体专利。1953年,盛田昭夫与拥有半导体专利权的西方电气公司签订了专利合约。

在签订这项专利合约之前,盛田昭夫发了一封快信回公司,因为西方电气公司告诉盛田昭夫,这种专利只适合生产助听器。接到信后的井深大立即与公司的技术骨干开会商讨。大家最后一致认为虽然存在风险,但凭借公司的优势和技术力量,为了占领新的市场,这个险值得一冒。他们决心把半导体引入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