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2764000000016

第16章 创意谋财,启动智慧魔方(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大鱼吃小鱼是常有的事,身在商海身不由己,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吃掉对手壮大自己,才能最终避免被对手吃掉的结局。所谓商场如战场就是这个道理。充分利用竞争的这一特点,不断地兼并、吞吃其他企业,是CA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也是CA搏击致胜的重要手段。

1980年,CA收购了一家在欧洲各国都有运营,总部设在瑞士的加盟公司,从使而CA扩展了它在欧洲的销售市场。真是旗开得胜,首次收购就使得CA在瑞士、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地拥有了子公司。同年10年,CA第一个视听部在Jericho总部成立。CA的迅速壮大促成了公司股票的上市。1981年初,CA发行50万普通股从而使CA大众化,同年12月,CA首次上市就集资了1200万元,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本。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王嘉廉无所顾忌地掀起了一个个收购狂潮,给CA光辉灿烂的发展史涂上了最精彩的一个片断。

1982年5月,CA收购了卡培兹公司,1983年收购了SOA公司和IUS,并在纽约建成一座新大楼,同年,又在波士顿、休斯顿及华盛顿地区成立了地区销售办公室。1984年6月,CA收购了强森系统公司,8月又收购了亚凯电脑公司。1985年3月,CA收购了加拿大培基软件公司,4月收购了价值软件公司,10月收购了管理和电脑服务公司“麦克斯”产品线的产品,12月收购了CGA电脑公司。1987年,CA收购了集成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及软件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以83亿美元买下了尤克塞尔软件公司。1988年10月他收购了美国应用数据公司,1989年9月又以2亿美元收购了古力耐公司等多家软件公司。

据统计,仅在80年代,王嘉廉就以风卷残云之势收购兼并了20多家电脑公司。他本着“大量收购,积极消化,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每一个收购来的公司进行“整合创新”,使其成为与母公司步伐协调一致的子公司。同时,他又能利用被收购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为CA开发出更令市场刮目的产品。

由于王嘉廉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收购、整合、创新都是为了以高品位多样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由于CA的强大宣传以及产品本身的优势,CA的软件已经成为整个产品的标准,因此,许多客户都许下了长期使用CA产品的诺言。

1995年是CA的黄金时代,这一年世界各地举办了数千场的CA会谈和CA使用者联盟集会,有数以万计的客户参加研讨。这一年CA的股东们皆大欢喜,附买回股加上股利占股东获益的47%以上,CA的普通股比前一年同期上涨了92%,CA的流通资本额升至近100亿美元。这一年,阔别祖国43年的王嘉廉一头扑入祖国的怀抱。为了表达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王嘉廉代表CA公司与中国交通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署了产品采购及技术服务协议,涉及金额分别达数10万美元。1996年1月,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及北京商品交易所分别同CA公司就引进CA软件事宜在北京签约。

王嘉廉不愧一个成功的豪杰,1995年5月,他又一次以气吞山河的气概,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主要对手之一的莱金特公司,开创了全球电脑软件业当时最大的一次兼并行动,这次行动的轰动效应犹如在华尔街发生了一次小地震。从此,王嘉廉被同业誉为“电脑北极星”。

6足智多谋的“神奇小子”

谈到香港企业的兼并收购,不能不提到一位叱咤风云,足智多谋的干将,自8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几乎所有著名的大收购事件背后,都闪现着他的身影。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集资的活动,如广船国际、上海石化、四通、中旅国际、中国海外、海虹集团等在大陆声名显赫的大公司,均由他和他手下的集团安排在香港上市,另外,中信泰富的历次收购也均由他充当顾问,他就是香港证券界的“神奇小子”梁伯韬。他任董事总经理的百富勤集团成立不到三年便跃居香港十大投资银行之列,成为全港第三大证券公司。

梁伯韬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0年开始先在著名的获多利公司干了5年财务工作。1985年,梁转至花旗银行的万国宝通国际工作。1988年9月,梁离开万国宝通创办了百富勤融资公司。百富勤在梁伯韬的带领下,成立半年多就收购了香港老牌地产企业广生行,随后又兼并了泰盛发展和加怡证券,开始了飞速发展的过程。其中,收购泰盛成为百富勤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

泰盛原来是一家地产公司,因而它一直拥有物业和租金收益。成立于1972年,在随后几年的地产低潮中,逐渐经营起证券投资。在著名炒股专家,人称“香帅”的董事局主席香植球领导下,泰盛在80年代的香港声名大噪。泰盛在发展过程中,屡次遇到罕见的股灾,但由于香帅领导有方,泰盛不仅成功地生存下来,还不断地发展壮大,比如1987年大股灾后,恒指下跌16%,而泰盛的盈利反比1987年增长1倍以上,达128亿港元,可见香帅名不虚传。然而进入90年代,香植球看淡股市,有意退出江湖,于是产生了出售泰盛发展的念头。这个机会,对于对香港股市前景充满乐观态度的梁伯韬来说,不啻是个天赐良机。因此,人们开玩笑说,百富勤收购泰盛,真有点冷手拣了个热煎饼的味道。

1990年2月28日,百富勤与泰盛发展主席香植球及其家族达成协议,以每股25港元购入泰盛面值010港元的股份19亿余股,价格比前一日收市价高53%,共值478亿港元,占泰盛已发行股份的349%。香植球辞去泰盛主席兼总经理职务。由百富勤主席杜辉廉接任主席,董事梁伯韬出任泰盛董事总经理。

当时港报的《股经》报导说,香植球终于退出股坛,新接手者为后起之秀百富勤,交易犹如老少第一号人物的相互交替,无怪乎特别惹人关注。并对这次收购双方十分推崇。这里老一辈的第一号人物指的是香植球。而新一代第一号人物便是指百富勤的梁伯韬。

收购后,1990年5月23日,泰盛向最终控股母公司百富勤国际以26亿港元收购百富勤融资及百富勤证券两公司以实现百富勤的“借壳上市”过程。此时的收购完成后,泰盛改名为百富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泰盛改组为百富勤投资后,梁伯韬又于1991年4月对集团内部公司控股关系进行重组。主要是将广生行与百富勤投资的母子控股关系颠倒过来,原来关系是最终控股母公司百富勤国际,控有子公司广生行349%股权,广生行则控有孙公司百富勤投资349%股权。现在,由百富勤投资以342亿港元向母公司百富勤国际购入其所持广生行的349%股权,同时百富勤国际则以508亿港元向广生行购其所持百富勤投资的349%股权。另外,重组完后,广生行将向百富勤投资购入所持丽港城商场40%股权而加以全资拥有。这样,母公司百富勤国际控有的两间上市公司的控股关系成为直接控有子公司百富勤投资,透过百富勤投资控有孙公司广生行。子公司以财务投资业务为主,成为一只金融股,孙公司以物业投资业务为主,成为一只地产股,眉目清楚,架构分明,关系畅顺,各展所长。

百富勤投资改组成功后,一面将泰盛原来大部分投资物业出售给长实套现,以增加营运资金,并与广生行合作向长实购入丽港城商场,并全资划归广生行经营,一面积极发展新的外汇期货和商品服务,奉行直接投资方针,对亚太区有发展潜力、前景良好的公司、物业发展项目及特殊投资机会进行投资,作为长线持有。这样,百富勤既作为直接投资者,又担任财务顾问,提供全面财务服务;同时,由于公司客户包括各行各业,又可以为不同客户间穿针引线,使客户与投资公司合作,助其发展业务。特别是百富勤在市场上已树立“收购专家”形象,所以尽量发挥它专长的策划收购服务,充当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它也透过中资股东关系,与内地国企及在港中资企业维持着良好关系,充当它们的收购、上市、集资等等的财务顾问,提供服务,极其活跃。

百富勤收购泰盛后,实力大增,1990年一年之间,它担任顾问或出任首席、联席包销商的交易有35项,其中包括总值120亿港元的8项公司收购业务。1991年,百富勤又收购了加怡证券,更是如虎添翼。1992年,百富勤集团为11家公司安排公开招股,包销了12家新股和16家配股,总计190亿港元,累计投资了16家上市公司,分布6个国家与地区,该年度百富勤共盈利668亿港元,营业额4238亿港元,比上年增长11倍。1993年上半年,百富勤参与财务活动融资118亿港元,并为4宗收购兼并行动提供财务顾问,安排广船国际集资302亿港元,安排上海石化集资2654亿港元。8月又安排四通上市,另外还为8宗供股和3宗投资集资5885亿港元。更为著名的则有中信泰富的几次大收购也都是百富勤和梁伯韬的杰作。仅1993年上半年,百富勤集团又盈利381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再增长147%,营业额3055%,增长592%。

梁伯韬对97回归后的香港经济持乐观态度,因而敢于在许多人不看好香港股市时大胆投资证券业。现在回头来看,从1993年港股首次达到4000点开始,1994年更是连闯6个千点大关,直上一万点,牛气冲天,1997年又连破历史纪录,目前已跃在14000点之上。其他因素的作用在经济因素面前全然失色,也证实了梁伯韬的独到眼光。后起之秀梁伯韬与老香帅谁更有大智慧,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7滚雪球滚出“蛇吞象”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的发展壮大是利用股市集资收购功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