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3
2783500000104

第104章 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列宁不幸逝世。列宁是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斯克(现名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为省国民教育视察,哥哥因谋刺沙皇而被杀害。188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遭流放一年。在大学和流放期间,列宁开始研究《资本论》等马克思、思格斯的著作。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这时他已是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891列宁遗体年,列宁考入彼得堡大学,一面学习,一面做革命宣传工作。大学毕业后,曾从事律师工作,在萨马拉法庭上为穷苦农民和被压迫的少数民族伸张正义。1895年1月29日,列宁流放期满,来到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小城镇。为了避开沙皇的追捕,1900年7月离开俄国到德国慕尼黑,12月,创办《火星报》,把马克思主义小组团结在《火星报》周围。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1905年,列宁参加和领导了俄国1905年革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7年再度离开俄国,列宁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揭露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社会沙文主义面目,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列宁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论断。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胜利的理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国。他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俄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击败了国内外反革命武装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了国民经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共产国际,积极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18年8月,列宁曾遇刺受重伤。由于长期工作过分劳累,1923年健康状况恶化,终于在1924年患脑溢血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