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3
2783500000220

第220章 战争乌云笼罩欧洲

1935年3月31日,欧洲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了。3月30日,俄英双方官员举行了会议,使这个多事的月份达到了高潮。3月1日,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在萨尔受到最热烈的欢迎,那一天是萨尔从法国移交给德国的日子。人们在欢迎仪式上希望这块领土的移交将有助于缓和欧洲日益恶化的紧张局面。然而,那天萨尔一点儿也不平静,当元首称兴高采烈的庆祝者为“我的萨尔人”时,他们高兴得欣喜若狂。3天之后,英国宣布了一条新的加强防务的政策。一份由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签署的白皮书说,由于德国具有“侵略意识”和“整个世界……武装力量日益增强”,英国的防御需要加强。16日,当第三帝国宣布将重建军队征兵制时,英国又增长了对德国的忧虑,这一行动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部分。然而德国报纸对此用《凡尔赛条约结束了,德国重获自由》为标题公布这条恢复征兵制的法令说,“只有通过重建德国军队,德国人民才能在枪炮林立的欧洲保卫自己。”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反响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的大国都感到惴惴不安。法国感到泄气但并不感意外,英国感到愤怒但愿意派外长约翰·西蒙到柏林进行谈判;而表面缄默的日本对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感到高兴。一周之后,墨索里尼步其后尘扩充征兵,将1911年的毕业学生包括在内,到下月这个时候,意大利将有100万武装士兵可供作战。许多欧洲人对墨索里尼的动机还不太清楚,不过增加军队是为了欧洲局势而不是为了应付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这一点是清楚的,因为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所需要的军队用不着动这么大的气力。这位独裁者在一次法西斯庆祝大会上说:“我想让所有的意大利人都知道,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是有准备的。”英国的西蒙和希特勒之间的会晤倒是举行了,可是收效甚微。希特勒谴责苏联是战争的煽动者,并且否认有进攻立陶宛的任何意图,3月30日,俄国和英国同意为了维护和平,国际联盟必须建立集体安全措施。作家加文在支持这些措施时写道:“如果英国强大,而且世人皆知时就会有和平;如果她弱小,而且人们以为是这样的话,就会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