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3
2783500000248

第248章 德军占领莱茵河非军事区

德国军队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胜国为抑制德国,防止其再度攻击法国、比利时等国,曾在《凡尔赛和约》中就莱茵河(即莱茵河两岸地区)专门进行了规定。据此,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分区占领,右岸50公里为非军事区。1925年,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缔结了《罗加诺公约》,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西部边界现状;禁止在莱茵河非军事区内集结军队,否则将被视为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即构成“无故的侵略行为”,遇此情况,被侵犯的缔约国可以立即采取相应行动。1930年,协约国占领军自莱茵河左岸撤退完毕,该地区亦成为非军事区。1933年10月,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3月,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此后,德国便积极准备进一步破坏《凡尔赛和约》,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英国和法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退让和姑息极大地纵容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演说,声称法苏两国缔结互助条约违反了《罗加诺公约》,并以此为借口,宣布德国不再承认《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河的全部条款及《罗加诺公约》。与此同时,3.5万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官兵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实际上,这次有预谋的军事行动是希特勒的一次军事冒险。他曾密令进入莱茵河的德军头目,一遇法军抵抗,立即撤回。但对希特勒公然破坏凡尔赛体系的行动,西方国家竟然未能做出任何军事反应。德国军队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一事使希特勒在国内的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对德国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束手无策的英法等国的国际威望则一落千丈。希特勒此举得逞之后,便沿德法边境加紧构筑齐格菲防线,进一步为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