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烟草工业与人类健康
2808900000021

第21章 吸烟与疾病(8)

在戒烟的道路上,没有为时尚早,也没有悔之晚矣。戒烟对各个阶段的COPD患者都是有益的。无论是有气流受限而没有症状的吸烟者,还是中、重度COPD患者,甚至以前吸烟量很大、高龄或者基础肺功能很差的COPD患者,戒烟都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尽管戒烟后,丧失的肺功能很难恢复,但可以明显延缓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并且可以更好地从COPD的其他治疗(如氧疗)中获益。相反,那些继续吸烟的COPD患者,肺功能将会进行性恶化。早一点戒烟就会早一点脱离苦海,何乐而不为呢!戒烟12小时后血液中CO的含量就会恢复正常,戒烟2周~3个月后肺功能可得到改善,戒烟1~9个月后咳嗽及呼吸短促等症状减轻、肺部纤毛恢复正常功能。有人观察了戒烟对3926例轻、中度COPD吸烟者的影响,发现FEV1在患者戒烟当年即可得到明显改善,其FEV1下降速度为继续吸烟者的1/2。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的是,丹麦的一项研究在总结了全世界20多项有关COPD戒烟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年龄大于35岁的轻、中度COPD吸烟者,戒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FEV1会有所增加,但是FEV1%预计值一般不会恢复到正常;然后FEV1会下降,下降的速率与正常不吸烟者随年龄下降的速率相同。芬兰的研究人员对1000多位男性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即使是断断续续地戒烟都有助于延缓肺功能的下降,并降低死亡的风险。完全戒烟者与间断戒烟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明显低于持续吸烟者(每年FEV1降低速率在完全戒烟者最低,间断戒烟者居中,长期吸烟者最为严重);在30多年的随访中,不吸烟者、完全戒烟者和间断戒烟者的总体死亡率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吸烟者肺功能指标下降,外周血中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增加,而戒烟后这些参数多能恢复到正常。此外,戒烟后COPD患者因COPD急性加重而住院的风险较持续吸烟者降低,其降低程度与戒烟持续的时间和累计吸烟包年数有关。

总之,戒烟是能防止COPD发生发展最为有效的手段,越早戒烟、戒烟时间越长,获益越大。

2.COPD患者的戒烟现状及戒烟方法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曾有文章预测说:如果吸烟等危险因素持续维持现在的水平,预计从2003年至2033年30年间,中国将有6500万人死于COPD;如能逐步完全控制吸烟等危险因素,可挽救2600万人因COPD而丧失的生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肺功能检查告知患者吸烟已经导致其肺损害,可以提高戒烟率。最近挪威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30~45岁的男性人群中,如果告知其FEV1已经出现下降,可使12个月内持续戒烟的人数从3.5%上升至5.6%。波兰一项大规模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用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可以提高戒烟率,尤其是使用安非拉酮联合心理支持治疗,可使25%的吸烟者持续戒烟达12个月,使6%的COPD患者持续戒烟6个月以上。但是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仍可以看出,COPD患者的总体戒烟率较低,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证实,对于COPD,有效的戒烟干预方式包括戒烟药物(主要是尼古丁替代物)、医生或者其他健康专家的咨询(伴或不伴尼古丁替代治疗)、一些自助或者团体互助组织、以社区为单位的戒烟项目等,其中医务工作者的戒烟建议和戒烟咨询起着重要的作用。Strassmann等研究发现戒烟咨询加上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COPD患者戒烟,即维持长期戒烟的比例最高。Hoogendoorn等针对COPD患者戒烟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该评价共纳入了9个随机对照试验,他们把对COPD患者的戒烟干预分为四种:常规护理、简短的戒烟辅导(总时间<90分钟)、深入的戒烟辅导(总时间≥90分钟)、深入的戒烟辅导+戒烟药物。结果显示:四种措施12个月的烟草持续戒断率分别为1.4%、2.6%、6.0%、12.3%;而第四种干预措施,每获得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付出的成本最低。该措施既有效又节约成本,所以在各种戒烟干预中占主导地位。这一研究结果从临床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支持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的推荐——应该给COPD患者提供所有可行的强化戒烟干预。具体的戒烟方法及药物,将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详细讲述。

三、吸烟与哮喘

(一)支气管哮喘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有一个叫海大富的人物,他形容枯槁,面色如蜡,武功极高。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此人出场前,总要痛苦地咳嗽喘息一阵,然后才捂着一块帕子,弓着腰慢腾腾走出来。不管武功如何高强,病魔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他的身体。无论是王孙巨贾还是权贵豪霸,一旦患了哮喘,生活质量都将大打折扣。那么,什么是哮喘?是什么引起了哮喘呢?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作用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这种呼吸道慢性炎症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呼吸道高反应性又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反复发作,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加剧。这种发作常引起肺内广泛可变的气流阻塞,通常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1.哮喘的发病率及地区分布

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地域和种族的局限性,也没有年龄和性别的明显差异,它影响着全球3亿多人口。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在1%~18%。而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哮喘的整体发病率只有微小的改变,但儿童出现哮喘的比例明显增高。在发展中国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哮喘的发病率增加,更使全球哮喘疾病负担持续上升。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对哮喘发病率的报道有很大的差异,变化范围为0.5%~5.92%。我国估计有3000万哮喘患者,而且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全球每年因哮喘死亡的人数约为25万,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死亡率与地区发病率之间没有关系。

2.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一件事物的形成无非内外两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棵树何以成树?先有种子,然后配以水、阳光、温度,假以时日也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宿主因素,包括具有患哮喘或其他变应性疾病的“遗传素质”、呼吸道高反应性、性别和种族;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职业敏感物质、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饮食、社会经济状态和家庭因素等。以上因素使具有哮喘“遗传素质”者有发展成为哮喘患者的可能。从另一方面来看,宿主因素通常被认为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后者则与哮喘发病和引起哮喘症状有关。

然而,哮喘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复杂的,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烟草烟雾及家庭室内污染与哮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吸烟与哮喘的关系

在探讨有关吸烟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前瞻性、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实验方法在伦理学上不能被接受,因而目前关于二者联系的研究主要采用队列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目前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主动吸烟与哮喘发生

尽管有很多的试验在研究吸烟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被完全证实。美国的一项研究,对来自38个州100个不同社区的临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包括吸烟者和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这组患者中吸烟的情况较为普遍。类似的研究也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女性吸烟者中哮喘的发生率增加,而在男性中则没有这样的情况。而芬兰的一项队列研究则发现,男性吸烟者较男性不吸烟者哮喘发生率高,而在女性中没有观察到差异。

曾有研究对98名吸烟者采用肺功能测定的方式(FEV1、MEF75%、FEF25%~75%)观察支气管对香烟烟雾的反应性,同时进行醋甲胆碱(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在吸入12支香烟的烟雾之后,参与者的所有肺功能指数均降低,其中FEV1下降约10%。这一结果直接与肺活量、肺的状态(哮喘、支气管炎)和香烟消耗相关,而与支气管对醋甲胆碱的反应性无关。在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中进行支气管反应性比较时,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两组人员对组胺反应性存在差异。而在另一项中老年患者的研究中则发现,以醋甲胆碱反应性测定为基础,当前吸烟状态与呼吸道高反应性和过敏因素相关。此外,吸烟者还被发现血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IgE水平并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

也有研究认为,某些表型哮喘的发生可能与吸烟相关。在吸烟之前发生的哮喘与遗传性过敏症有关,而吸烟以后发生的哮喘与降低的FEV1有关。

尽管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因为存在偏倚变化的可能性,实际上目前还未能证明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吸烟之间有明确的联系。但可以确定的是,吸烟与非过敏症(nonatopic)者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也是老年人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被动吸烟与哮喘发生

尽管主动吸烟与哮喘之间的关系尚未最后确定,但被动吸烟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却极为密切。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1986年和199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92年美国环保署和1997年美国加州环保署发布的报告都指出:被动吸烟增加成人肺癌、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哮喘发生的危险性,损害肺功能。

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根据研究推算,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而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也就是说,约每两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受到二手烟危害。

儿童只要暴露于烟草烟雾,无论是在出生前还是出生后,他们早期发生哮喘样症状的风险都会增大。然而,暴露于烟草烟雾是否会增加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尚不确定。婴儿出生前后母亲吸烟是否是哮喘发病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呢?对出生后的婴儿立即进行肺功能检查发现,母亲孕期吸烟对胎儿肺发育存在影响。如果母亲吸烟,那么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风险是其他婴儿的4倍。

进一步研究发现,怀孕母亲被动吸烟也可增加日后儿童患哮喘的危险,危险度随吸烟亲属人数增加和被动吸烟时间延长而增高。香烟烟雾环境可影响胎儿呼吸道的发育,以致胎儿出生时呼吸道窄小、肺功能降低,而且这种改变可延续到儿童期。除此以外,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还可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尤其是对具有哮喘家族史者。另外,孕妇被动吸烟可使婴幼儿对普通变应原更加敏感,而致敏原致敏是哮喘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

被动吸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造成健康上的损害。胎儿期母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出生后婴儿的被动吸烟都能引发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中耳疾病等,最主要的是诱发或加重哮喘,影响肺功能的发育。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经常被香烟烟雾污染,儿童的身体健康必然受到影响,其中主要危害就是诱发哮喘。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哮喘儿童中被动吸烟者人数是正常儿童的1.6倍,被动吸烟超过10支/天的比例是正常儿童的1.7倍。

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总结了过去40年的科学证据,得出的结论是:患哮喘的儿童接触二手烟后病情会更严重,发病更频繁。

儿童和青少年的支气管炎和哮喘与被动吸烟相关,特别是当父母双方都是吸烟者时,这种相关就更加明显。一项针对双亲吸烟的9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其血清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普遍升高。同样的,IgE水平升高也在母亲吸烟的儿童的血清中被发现。怀孕期间父母吸烟的儿童在组胺激发试验中显示出更强的反应。且被动吸烟也使受影响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增加,母亲吸烟量与儿童肺功能恶化以及其对组胺反应性增加均相关。当父亲和/或母亲的香烟消耗量减少,儿童的哮喘和肺功能状态将得到改善。

总而言之,被动吸烟与呼吸道高反应性疾病有关,这一关系在儿童中尤为明显。

(三)吸烟对哮喘的影响

1.吸烟对哮喘炎症的影响

哮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这个过程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和大量炎性介质,并导致特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吸烟可通过许多途径对呼吸道产生损害,造成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并可改变呼吸道内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损害途径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和对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在轻度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检查中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香烟中的尼古丁可能通过抑制前炎性细胞因子从巨噬细胞释放,从而对嗜酸性粒细胞起到继发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发现吸烟可增加哮喘患者尿液中的白三烯E4(LT E4),但并不使正常人及COPD患者尿液中的LT E4增加。这提示吸烟与哮喘患者体内LT的代谢有关。而动物实验显示,香烟烟雾可使致敏大鼠呼吸道5LO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从而介导5LO途径,使LT的产生增多,加重呼吸道炎症。

2.吸烟与哮喘的呼吸道重构

吸烟的哮喘患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呼吸道标本中纵行弹性纤维网增加,意味着呼吸道重构可能更加严重。呼吸道重构有什么危害性呢?黏膜下的弹性纤维增加将改变呼吸道壁的机械特性,甚至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有研究者使用高分辨率CT(HRCT)来观察肺组织结构的改变,发现吸烟的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肺气肿征象,而且与吸烟史长短有关。曾经重度吸烟的哮喘患者与从不吸烟的哮喘患者相比,肺组织的过度膨胀或肺气肿的改变明显增加。所以,吸烟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加速哮喘患者呼吸道结构的改变。

3.基因变异与被动吸烟及哮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