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胎儿畸形:孕妇吸烟是最常见的引起胎儿畸形的原因之一,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颅缝早闭、马蹄内翻足、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等。
国外对5427名华人的研究证实了孕妇吸烟是胎儿唇腭裂的显著危险因素。美国一项涉及3891494名活产婴儿的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吸烟的妇女其后代患唇腭裂的OR值为1.34,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不吸烟组相比,每天吸烟在1~10支、11~20支和20支以上的孕妇其后代患唇腭裂的风险分别为1.50、1.55和1.78,即吸烟量越大,唇腭裂发病率就越高。
此外,孕妇吸烟使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也增高。据调查,吸烟孕妇所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7.3%,而不吸烟者所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4.7%。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吸烟妇女所生婴儿还会出现听力障碍。孕妇吸烟越多,儿童听力越差。国外近两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胎儿经母体接触香烟中的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严重影响耳蜗的神经细胞,影响内耳将声波向神经元传递的过程。故孕妇吸烟可导致胎儿听力障碍。美国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吸烟孕妇所生的婴儿听力可出现异常,儿童长到6~12岁时,根据母亲孕期吸烟情况将其分组后分别进行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孕妇吸烟越多,儿童听力越差。在被动吸烟的儿童也发现类似结果。
研究还发现,孕妇吸烟越多,胎儿出现肢体畸形的危险也会增加。据报道,在妊娠头三个月吸烟的孕妇,其所生的婴儿,每万例中约存在6例肢体短小畸形,肢体短小的发生及程度与吸烟量有关。如果母亲每天至少吸21支烟,婴儿出现畸形的危险比母亲不吸烟者增加78%,即使母亲吸烟10支以下,婴儿出现畸形的危险也比母亲不吸烟者增加29%。
(3)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没有任何征兆而突然死亡,死后虽经尸体检验亦未能确定其致死原因。这是2周至1岁以下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该年龄组死亡率的30%,因为大部分猝死发生在婴儿睡眠期间,也常被称为“摇篮死亡”。该病的发病率一般为1‰~2‰。
许多研究结果均提示吸烟是SI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妊娠期吸烟介导的(OR=4.0,95%CI为2.9~5.6),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妊娠期吸烟可使SIDS发生危险度增加2倍(OR=2.4,95%CI为1.71~3.36),这种危险与平均每天吸烟量成正比。妊娠期停止或者减少吸烟都可以减少SIDS发生的危险度,而妊娠前戒烟能减少30%SIDS的发生。
关于吸烟导致SIDS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研究认为SIDS的发生与多种可致胎儿慢性缺氧的因素有关,且妊娠期吸烟与贫血有交互作用。由此推测,烟草中尼古丁的缩血管作用以及一氧化碳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致使胎儿在子宫内慢性缺氧,引起新生儿出生后脑和肺发育障碍从而产生SIDS。
还有研究认为SIDS患儿唤醒机制的丧失造成其窒息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妊娠过程中,母亲吸烟会改变婴儿的唤醒反应,使得这些出生后8~12周的婴儿患SIDS的风险远高于不吸烟母亲所生的婴儿。研究工作者利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记录了一整夜复杂的睡眠状况,以评价胎儿期暴露于香烟烟雾的婴儿的唤醒反应。科学家试图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唤醒8~12周龄的婴儿。他们观察了20名婴儿,其中有10名在胎儿期曾经暴露于烟雾。结果发现,在REM睡眠过程中,无论是否受到过烟雾的暴露,唤醒反应在两组婴儿间未见有任何区别,且两组的脑电图(EEG)、心率或呼吸频率也无差异。然而,在NREM睡眠过程中,5名在胎儿期曾经暴露于烟雾的婴儿对最大值听觉刺激丧失了唤醒反应,而不吸烟的母亲所生育的婴儿全部都是可以被唤醒的。因此,研究认为,在SIDS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吸烟母亲所生育的婴儿比不吸烟母亲的婴儿更不易唤醒。
2.远期影响
(1)胎儿体格生长发育落后:动物实验发现香烟烟雾可以使仔鼠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仔鼠上下门齿出现时间也迟于对照组。据此提示母亲吸烟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利的影响。
母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后所生的幼儿其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这些改变以主动吸烟者最为明显。同时发生的还有轻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血红蛋白贫血,并伴有铁代谢紊乱。幼儿红细胞中的巯基活性减弱,直到出生后第5个月时其活性才有所增强,而红细胞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母亲吸烟的幼儿红细胞中组氨酸和三磷酸腺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二磷酸甘油酯、HbCO含量增高。这种红细胞成分的改变与经常接触香烟烟雾而导致体内缺氧有关。这提示父母吸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的不良影响,甚至可导致多种类型的贫血。
(2)胎儿智力和认知功能异常:母亲在妊娠期吸烟对所生的婴儿还有许多不良的远期影响。动物模型证明,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种神经致畸物,可对胎儿脑组织产生缺氧、缺血损害。重者,出生后即有先天性畸形或缺陷,或有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轻者,可持续地影响神经元的发育和神经突触的形成,造成日后学习障碍和其他难以纠正的心理、行为等障碍。孕妇吸烟还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涉及海马等重要结构。大脑的这些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心理、行为、注意和认知障碍。
国内的研究发现,父母吸烟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影响显著(P<;0.05),并且母亲被动吸烟对新生儿的行为和心理发育也有显著影响。行为神经测定表现为主、被动肌紧张,踏步和行为改变等。婴儿会出现认知缺陷与行为问题,包括烦躁不安、对立违抗行为、行为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率增加。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外向型问题(如攻击性、反抗性和过度活跃等),而不是内向型问题(如抑郁、焦虑和后退等),而这些问题与婴幼儿的性别无关。同时发现,吸烟妇女所生的婴儿血铅浓度有明显升高,而血铅浓度的升高也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国外学者的研究还发现,孕妇吸烟会对新生儿的大脑知觉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会造成儿童日后的言语加工障碍。有学者利用水迷宫等多个动物实验来反映吸烟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发现在胚胎期接触香烟烟雾会损害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身体发育水平,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质可对大鼠的神经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美国学者就吸烟对胎儿可能产生的遗传毒害作用进行了研究。对25名吸烟孕妇和25名不吸烟孕妇进行常规羊膜腔穿刺检测,并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分析。其中吸烟者的烟龄不少于10年,且每天吸烟支数超过10支。结果发现,吸烟组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为1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吸烟者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和染色体受损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与人体造血细胞恶化有关的11q23段基因区域通常被认为是染色体中最易受到吸烟影响的区域。
无论孕妇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将对胎儿健康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并且增加流产机会和围生期并发症出现的风险。目前,在我国孕妇吸烟极少的情况下,被动吸烟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显得格外明显。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还仅限于流行病学的研究阶段,缺乏生物学证据,难以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吸烟作为可以修正的个体行为,人们可以通过避免和戒除达到预防之目的。因此,全社会应普及烟草危害的知识,加强禁烟宣传和加大控烟力度。不仅要对妇女宣传,还要提倡孕妇远离吸烟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其生殖健康,降低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危险性,提高出生人口体质和妇女儿童的保健水平。
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第八 被动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吸烟者周围的人群,也就是被动吸烟者,他们的健康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被动吸烟,又称为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暴露,它对健康的危害目前已逐渐得到公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被动吸烟的危害性。被动吸烟是指不愿吸烟的人无可奈何地吸入别人吐出来的烟雾和香烟燃烧时弥散在环境中的烟雾。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间接吸烟”“吸二手烟”。关于“强迫”这样一个概念,在道德上,如果有人因为外在胁迫而做了错事,大多数人会原谅他;在法律上,如果有人因为胁迫而犯了法,法律会保护他。而“被动吸烟”呢?只能说受害者很委屈,很无辜,被动吸烟不是可以被原谅的对象,也不具备可保护性。无论是道德或者法律,对被动吸烟都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被动吸烟的危害确实相当严重,从接下来的论述中读者可见一斑。
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被动吸烟比原先外界所知道的还要危险,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6倍。被动吸烟对婴幼儿、青少年及妇女的危害尤为严重。
有句俗话是“久跟和尚头也会光”,如果一个人常常跟一群吸烟的人在一起,慢慢地就会染上烟瘾,也就是“近墨者黑”。
一、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的被动吸烟
在对美国12个主要城市的数百名被动吸烟者的调查中发现,除工作场所之外,公共场所和家庭环境中的被动吸烟情况也同样严峻。巴塞尔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的被动吸烟占被动吸烟总比例的34%~46%。在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严重的工作场所工作的从业人员,其被动吸烟量相当于每年吸61支香烟。许多实验表明,吸烟者在吸烟时,约把70%的烟雾吐到空气中,供旁人“分享”。若室内通风不佳,所有在场者都会“受益匪浅”。
旅店和酒吧的工作人员暴露于环境烟草烟雾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许多国家在旅店或酒吧这些公共场所并未禁止吸烟。77%的旅店和酒吧工作人员被查出有呼吸道易激综合征,75%的被调查者希望在酒吧和旅店这些公共场所能够施行相关的禁烟措施。
二、被动吸烟引起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改变
(一)纤维蛋白原
为了检测被动吸烟对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日本的研究人员对1780名年龄在45~74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524名为不吸烟者),并按照被调查者的年龄、血胆固醇水平、体质指数、是否饮酒、是否绝经进行了分组。调查结果发现:如果妇女只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则她们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比不吸烟者高8.6mg/ml;而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都被动吸烟者,她们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比不吸烟者高11.2mg/ml。被动吸烟可能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其原因与被动吸烟导致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有关。
(二)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的重要物质,可以这么说,HDL是负责打扫多余胆固醇的清道夫。吸烟者HDL水平低于不吸烟者,从而影响体内的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代谢受影响,将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一项对儿童HDL水平和被动吸烟关系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吸烟家庭儿童的HDL水平低于不吸烟家庭儿童。
(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研究:研究开始前,先对10名健康的不吸烟男性进行血液检验。然后让这10名健康男性在医院的走廊里和吸烟的男性一起坐上20分钟,在这之后再抽一份血样与之前的血样进行比对。比对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前后分别为0.87和0.78,内皮细胞计数前后分别为2.8和3.7(/高倍镜),血浆尼古丁浓度前后分别为0ng/ml和2.8ng/ml,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前后分别为0.9%和1.3%。相反,如果让这10名健康男性在一个禁烟的房间里坐上20分钟,上述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表明被动吸烟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主动吸烟。烟雾仅仅20分钟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多项血液学指标,那些吸烟多年的人看到如此结果会有何感想呢?
(四)炎性介质
众所周知,吸烟可以导致肺炎性介质的产生,因为吸烟会增加血液和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引起氧化屏障的损害。有人曾对8名被动吸烟者进行研究,这8名被动吸烟者和主动吸烟者在一个通风条件很差的房间内共处3小时。之后血液检查发现,被动吸烟者白细胞计数增加33%,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增加57%,CO水平为17~22mg/L。尽管这个试验场所不能比拟家庭环境,但至少与某些夜店的环境相当。对79名被动吸烟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他们的IgE和IL4的水平比普通儿童显著增高,且他们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比普通儿童增高。
三、被动吸烟对围生儿的影响
被动吸烟对孕妇的影响非常巨大。暴露于环境烟草烟雾的孕妇生低出生体重儿的概率是未暴露者的2~4倍,她们生的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增加50%~100%,罹患有核红细胞病的概率也明显增高。
美国波士顿大学曾对在1986—1992年于波士顿大学健康中心建卡的740名孕妇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孕妇小便中尼古丁含量每增加1000ng,胎儿体重就低于平均体重59ng±9ng、身长缩短0.25cm±0.05cm、头围缩短0.12cm±0.03cm。总之,孕妇暴露于环境烟草烟雾对胎儿的发育是有害的。这种危害从母亲的吸烟行为开始(父亲吸烟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孩子出生后父母双方的吸烟行为对小孩的影响则基本相同)。母亲在围生期被动吸烟对胎儿或婴儿的危害亦较大,因此对孕妇而言,围生期避免被动吸烟仍很重要。
四、被动吸烟与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