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戒烟的非药物治疗
一、戒烟的过程
每一个人身边都有吸烟者,在中国的众多公共场所,人群被迫吸二手烟的情况也不罕见。吸烟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他都戒了好多年啦,怎么都戒不掉”“我也想戒烟啊,可是每次别人一拿出烟来我又忍不住想抽”……诸如此类的戒烟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戒烟”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有人形容:“戒烟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戒烟并不难,关键在于吸烟者的决心。
戒烟一词在医学上的概念是指:吸烟者在治疗开始后的最少6个月(甚至是12个月)中不再吸烟。如此漫长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不仅对吸烟者是一个考验,对陪伴支持他们戒烟的亲友们也是一种艰难的等待。不过,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信念,烟瘾终将被战胜。正如某位哲人所说:“信心和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一般的戒烟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阶段一:尚未认识到戒烟的必要性。阶段二:开始思考停止吸烟。阶段三:制订戒烟计划,考虑如何戒烟。阶段四:采取戒烟的行动,迈出决定性的一步。阶段五:保持戒烟的决心和行动。在这一阶段,戒烟者随时可能再度开始吸烟。阶段六:再度吸烟,开始复吸。戒烟的人常常会重复地进行阶段二、三到阶段四的过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能否长期坚持戒烟才是戒烟的关键所在。医学上可用一些先进的生化指标检测方法来评价戒烟者的戒烟情况,如呼出气体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血液、尿液及唾液中的可替宁含量(可替宁是尼古丁在体内代谢的主要产物,是测量吸烟量的生物标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烟瘾较大的吸烟者暂时无法完全戒烟,可能出现“部分戒烟”的结果,即较原本的吸烟量大大减少,但不是完全不吸烟。无论干什么,都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唯有以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毅力方能最终收获成功。否则,只能草草收场,不得其成。这类吸烟者的戒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将戒烟过程分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彻底戒烟的目的。通常推荐的短期目标是:首先靠药物治疗将吸烟量减少至每天少于10支,待吸烟者的身体和心理完全适应后,最终将吸烟量降为零。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未能坚持戒烟不过是让身边的亲友失望而已,其实也没多大影响,所以在面对别人递过来的香烟时犹豫再三还是选择接受。研究结果表明,复吸的危害性极大,戒烟后再次吸烟会加快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因为复吸者更容易受到香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而且往往在复吸后吸入的烟草量更多,吸入程度更深,因而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也将更大。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不禁会着急地问:那到底有没有有效的戒断方法呢?必须要吃药才能戒烟吗?事实上,药物和非药物戒烟方法结合起来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戒烟方法。
二、戒烟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吸烟者的自我干预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需要戒烟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很多人会这样:招架不住亲友们“轮番轰炸”的劝说,敷衍性地保证一定会戒烟,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象征性地不吸烟或者只吸一两支烟。急匆匆地开始戒烟,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但恰恰是收效最差的方法。由于吸烟的危害尚未全部显露出来,以及戒烟者缺乏来自内心坚定的信念,戒烟计划往往在几天之后便被宣告失败。一个让人感到寒心的事实是,在生活中,大多数成功戒烟的原因是因为疾病折磨下的迫不得已或是亲友生病甚至死亡的强烈刺激。真正在没有以上刺激的情况下,靠着自己顽强毅力坚持戒烟的人少之又少。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勇气和毅力。现如今的社会对戒烟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戒烟是戒烟者一个人的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戒烟者们在这场与烟草的漫长战役中极其需要他人的帮助和鼓励。大量统计结果表明,若身边有一起戒烟的人或者有已经戒烟成功的榜样,则戒烟成功率更高;已婚者戒烟比寡居者、离婚或从未结婚的人戒烟更容易成功。更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发现,大多数丈夫是在妻子的不断抱怨甚至责怪之下才得以成功戒烟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些帮助戒烟的机构和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去此类地方寻求心理帮助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二)医生对戒烟的建议
每一盒香烟包装最显眼的位置都写有“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大字,各类媒体、公共场合也时常能看见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戒烟日来推广对吸烟严重危害性的宣传,以督促烟民们戒烟。那为何即使如此,人们还是没能重视烟草的危害性,还是有大量的人选择“走钢丝”,享受吸烟行为带来的“危险的快乐”?
十七项不同研究发现:若采用传统的宣传方法,其戒烟成功率较未接受医生辅导的戒烟者并无差异;但当专业医生对戒烟者进行辅导时,戒烟成功率却有显著提高。而将标准化谈话改为针对个人情况的个体化的辅导谈话或是有私人医生的参与时,成功率会进一步增加。
临床医生对未患心肌梗死但患有冠心病的高风险戒烟者进行团体辅导后,戒烟成功率达到了35%。医生毕竟是有丰富医学知识以及临床经验的人,因为结合了吸烟将会带来的各种疾病及其后果,他们对戒烟者的劝导必定比普通人更富有说服力。同时,每个人都渴望健康以及以健康为基础的高质量生活,所以人们普遍对医生抱有比寻常人更多的信任和崇拜。综上,有医生辅导的戒烟过程较传统的宣传效果好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一项对16个国家2836名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生自己的戒烟状况对戒烟者的戒烟效果也是有影响的。不吸烟的医生较之吸烟的医生会更多地关注吸烟带来的健康威胁,他们会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更好地鼓励患者们坚持戒烟。
(三)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针对不同的症状或不良行为,我们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治疗方法。而针对戒烟所采取的行为治疗主要通过对一些与吸烟和戒烟有关的心理进行追踪和辅导来达到效果。在行为治疗过程中,拿烟、点烟、熄灭等一些被认为是重复吸烟形成的习惯性行为都必须摒弃。要不断培养戒烟者的自我戒烟意识,鼓励戒烟者们尽快找出戒烟动机,不断尝试和摸索,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戒烟方案。应该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反复,甚至戒烟失败,有时候,体重的增加都会使戒烟失败。
个人、集体都可以进行行为治疗。但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戒烟的行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个人,将团队的力量和个人的努力相结合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戒烟效果,毕竟戒烟过程中需要相互的鼓励和鞭策。有一点应提醒大家,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以示鼓励,一次旅游、一场电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成就感将对后续戒烟过程的坚持极为有利。
(四)厌恶疗法
再好吃的东西吃得多了也变得乏味,再好看的风景连续看上三年五载也不再觉得美好。俗话说:过犹不及。用这句话来形容厌恶疗法是再恰当不过了。厌恶疗法是指将吸烟产生的愉快刺激与某种不适刺激联系起来,以达到消除或减少对吸烟的渴望为目的。此种方法也可以看作是矫正特定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吸烟者吸烟的时候给予一些刺激,使得吸烟者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且自然地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与吸烟相联系,在今后每一次吸烟的时候都会想起当时不舒服的感觉,从而越来越厌恶吸烟。
该疗法中最有名的方法就是迅速增加吸烟量,此方法要求吸烟者每隔6~10秒吸一口,3分钟后,吸烟者就会因尼古丁过量而产生厌恶感,在短暂停歇后再如此重复进行几次。但考虑到此法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此方法现在已经不再推荐。其他厌恶疗法有:电击刺激咳嗽,在吸烟前服用苦味含片等。但目前为止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准确评价几种不同的厌恶疗法在戒烟过程中的优劣。
(五)针灸疗法
临床上对此种方法评价参差不齐,大多数试验都未能成功进行或未能得到满意的数据结果,其有效性尚未得到完全验证。
但在临床应用中不可否认一个事实,即应用针灸疗法,特别是耳穴刺激的方法,在短期内确能收到一定效果。这种疗法的原理是针灸特定穴位,使得尼古丁依赖者对香烟的味觉退化,对吸烟的渴望感下降,心理症状缓解从而达到戒烟的效果。同时,针灸通过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吸烟者对烟草烟雾产生一种恶嗅感。还有研究发现,针灸戒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其能抑制痛感,产生类似于针灸麻醉的作用。针灸后来自穴位的脉冲经脊髓丘脑束到达网状结构和皮质,从而改变疼痛信息,减轻患者痛感。
相较其他方法,针灸疗法更加简单、经济、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感相对较轻,有利于坚持。要想在短期内轻松获得效果,针灸疗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六)宣传戒烟
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促进戒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后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即在每年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以便提醒人们注意吸烟对儿童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号召,受到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为配合戒烟活动,不少国家发行以戒烟为主题的邮票,对公众进行宣传。世界第一枚戒烟专题邮票,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76年发行的,邮票名称为“与吸烟作斗争”,图案是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吸烟,身旁青烟缭绕,两人头顶上有一个大骷髅,表示吸烟会带来死亡。截至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过以戒烟为主题的邮票,宣传吸烟有害,提倡戒烟。其他主要的宣传方式还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电台、纸质印刷品、海报、热线电话,甚至是向个人发送邮件。
(七)减少吸烟
这里所说的减少吸烟不是指减少吸烟者每天吸食香烟的数量,而是通过一些方法,对香烟中尼古丁含量进行缩减,使得吸烟者们在不改变吸食香烟的数量的情况下将尼古丁的摄入量大量降低,以逐渐减弱吸烟者们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最终达到戒烟的目的。有研究分别通过改变香烟滤嘴尺寸以减少吸入尼古丁含量,使用不同产地的香烟(尼古丁含量不同),以及减少日吸烟量三种方式戒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戒烟成功率极低。因此,通过改制香烟滤嘴来减少尼古丁吸入量以达到戒烟的目的这一设想宣告失败。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还有电话辅导和催眠疗法等,分别对部分戒烟者有效,本节便不再详细介绍。
三、妊娠期的戒烟治疗
本书前面的章节曾提到,孕妇如果吸烟的话,会对婴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且随着每天吸烟数量的增加,危险性会越来越大。鉴于孕妇在怀孕期间无法服用戒烟药物,大量针对孕妇的戒烟项目仅仅通过非药物方法来进行。对16916名妇女的调查数据显示,医生辅导可提高戒烟的成功率,减少复吸的发生,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围生期的死亡率。
孕妇戒烟的非药物治疗总结如下:
(1)孕妇应由医生或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对吸烟者进行辅导。
(2)行为疗法在非药物辅导及治疗中被证实有效,可应用于孕妇。
(3)媒体宣传可以触及更广泛的人群,但是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4)其他非药物戒烟措施针对一些个体有效,但总的来说,在已有的研究中,这些非药物干预的戒烟效果还无法达到药物治疗的效果或是两种方式联合的效果。
第二 尼古丁依赖的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尼古丁依赖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尼古丁依赖多由吸烟产生,是持续吸烟的“罪魁祸首”。而吸烟与多种疾病发生都有关联,如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血管性疾病、胃溃疡及肺癌等。
根据不同的精神病学标准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美国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候吸过烟。美国的尼古丁/烟草依赖终身患病率(lifetime prevalence rate)在整个人群中分别为14%、24%,在既往吸烟者中分别为32%、51%,在现行吸烟者中分别为66%、90%。在香港,根据《精神疾病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标准,烟草依赖的终身患病率在整个人群中男性为27%,女性为1%。
有关统计显示,全球烟民达12亿以上,其中8亿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一的产烟大国,2007年卷烟的产量达到21413.8亿支,占世界生产量的42%;同时也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有3.5亿烟民,占世界吸烟人口的1/3以上,且吸烟人数呈增长趋势。我国青少年烟民达5000万,2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68.94%,女性为8.28%,平均吸烟年龄为22.98岁。我国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各年龄组中以15~24岁开始吸烟者最多,15~19岁青少年的吸烟率为9.66%。我国的烟草中尼古丁、焦油含量相对较高,因而可能造成的躯体损害也较大。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
目前估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为500万,而且死亡人数正逐步上升,如这一趋势持续,至2020年(届时,如今的青年吸烟者进入中老年),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预计将达到1000万,预计2030年将达到1000万~1500万。
香烟往往被吸烟者视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喧嚣的时候,点燃孤寂;落寞的时候,点燃记忆。吸一口,浓浓的爱与痴;吐一圈,袅袅淡去的心。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任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全球因吸烟导致的各种疾病将不容小觑。因此,找出烟草依赖的机制、尼古丁依赖的原因,明确尼古丁依赖和戒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研究尼古丁依赖的治疗方法为从本质上戒烟提供理论依据。
二、尼古丁依赖的机制
恋爱就像吸烟,吸快了不知道是什么味儿,吸慢了觉得不过瘾。更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明知道恋爱会受伤,可是谁都无法关上感情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