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一个香烟盒子上面都赫然闪烁着“吸烟有害健康”六个大字,然而人们似乎习惯于视而不见。有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一只青蛙在一个铁锅里悠然地游泳,水温正合适。锅的下面,熊熊烈火正在燃烧,水温一点儿一点儿地升高,速度非常缓慢,所以青蛙浑然不知。当青蛙猛地发现水好烫啊,想要逃离的时候,它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跳出铁锅了。同理,吸烟也是一个蚕食生命和健康的过程,极其缓慢,令人毫无觉察。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松懈了对它的警惕。等到多年以后的某一天人们猛地惊觉不对劲,健康却早已在病魔的魔掌之中无法脱身了。此时,吸烟者往往已到中年,或者老年。《黄帝内经》上记载有“上医治未病”。要想杜绝或减小吸烟的危害,重在预防。大多数吸烟者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所谓“防微杜渐”“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其泉源”,所以吸烟的预防自然而然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近年来,烟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明显的吸烟低龄化趋势令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青少年吸烟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我们从以下的一系列事件中可略见一斑:2008年,WHO倡导的世界无烟日把“青少年远离烟草”立为主题;美国“健康2010年”规划的国家目标之一是将中学生近期吸烟率控制在16%以下;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后,我国每年均发布控制吸烟报告,2008年中国报告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年华……
一、吸烟的一级预防概念
什么是“一级预防”呢?从字面上来说,“一级”就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意思,“预防”就是事先防备。打个比方,在一个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防止他接触致病菌,增强体质,预防生病——这就是一级预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吸烟的一级预防,就是对不吸烟的个人或人群所采取的一些预防措施,防止他们吸烟。通过上面的讨论,一级预防首要目标是保证儿童和青少年不吸烟,至少延迟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年龄。
烟草中有一种重要成分叫尼古丁。尼古丁就像大树根一样,人好比泥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树根深深地、又稳又狠地扎根于泥土的情景,像不像一只猛禽攫住一只可怜的小兔子呢?尼古丁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吸烟成瘾,它就会如蛆附于骨,很难摆脱。既然如此,何不在没有染上烟瘾之前就杜绝吸烟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稳定,即一个人年龄越大,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越困难:20岁不吸烟的人很可能以后都不会吸烟;反之,20岁前开始吸烟的青少年成为终身吸烟者的可能性极大。推而广之,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成为终身吸烟者的可能性越大,戒烟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此不难看出,解决戒烟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青少年吸烟的问题!
二、青少年吸烟的流行病学特点
我国现有13~18岁青少年1.3亿,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这么多的人手牵手并排站着,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多呢!在这个庞大的集体里面,据专家估算,现有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尝试吸烟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尝试过吸烟。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我国青少年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正逐年上升。正如一个处于静态的肿瘤并不十分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迅猛生长的、扩散的肿瘤。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曾经尝试过吸烟,即使只吸过一两口的发生率)为32.4%,其中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初中阶段增长速度最快,到高一年级的时候男生尝试吸烟率达到高峰。我们说了这么多数据,尝试吸烟这个指标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呢?它是青少年从不吸烟转变为吸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人有行动是因其有所想,一旦心里面产生了吸烟的念头,就会直接影响甚至左右其行动,也就是说“心动就会产生行动”。有研究结果表明,接近一半的青少年尝试吸烟后养成吸烟习惯并成瘾。现在来看看另外一个指标,我国青少年现在吸烟率(指在过去30天,吸过完整一支烟的发生率)为11.5%,其中男生吸烟人数依然比女生多得多,高中生又比初中生要多。男生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在初三升高中阶段增幅最大。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影响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与发展,“东亚病夫”的帽子也许有朝一日又戴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此外,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在曾经吸过烟的男女生中,13岁前吸完过一整支烟的比例均超过了60%。与199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个比例整整增加了15%,可以说是日益严重。相比其他一些国家,我们国家的控烟工作做得还很不足。在控烟工作领先的发达国家,青少年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等相关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如美国高中男生现在吸烟率从2001年的29.2%下降到2005年的22.9%。谁白谁黑,谁长谁短,通过对比,不辨自明。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
三、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几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懂得声色犬马害人匪浅的道理。现代人怎么就不明白呢?“吸烟一口,掉入虎口”又岂是危言耸听?首先,吸烟会造成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抵抗力较成年人弱,身体更容易受到损害。其次,吸烟还会损害大脑,使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再者,吸烟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有明显不利的影响。具体地说,吸烟可能不但教会了青少年吸食诱发兴奋的物品,还与厌学、逃学、饮酒、情绪郁闷和性行为的发生等紧密相关。另外,上面论及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成为终身吸烟者的可能性越大,戒烟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对青少年吸烟的行为进行干预在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四、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
母鸡不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石头孵化成小鸡,而鸡蛋如果没有合适的温度等外部条件也不可能自动孵出小鸡来。一件事物的产生必然受内因和外因双重因素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也不例外——无外乎青少年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其中外界因素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包括学校、老师、同伴、家长的影响,烟草广告、影视作品的诱惑,社会风气(如社交中的递烟、敬烟),烟草可得性等诸多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谈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首先,家长的态度言行等对青少年的行为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父母吸烟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尝试吸烟。其次,遗传所致父母与子女相似的人格特质,也促进了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产生,民间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么个道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父母都吸烟,子女成为吸烟者的概率比父母都不吸烟的青少年高一倍。此外,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吸烟的约束(态度)与青少年吸烟也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融洽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减少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反之则可能会促进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例如,部分家长甚至主动给孩子香烟,这种赞成或是无所谓的态度势必会促进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另外,研究发现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与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有关系。
(二)学校(包括教师)的影响
学校的环境、校风、校纪和控烟教育力度对学生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如果学校风气很好,倡导无烟环境,许多学生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相对于反对学生吸烟的学校而言,对青少年吸烟持较宽容态度的学校,其学生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前者。另外,学校的控烟宣传不到位,可能造成青少年对吸烟存在一些错误认知,从而导致吸烟行为的产生。
教师,尤其是那些在学校吸烟的教师,也是影响学生吸烟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不亚于学生的父母。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生,一组吸烟,另一组不吸烟。吸烟组的学生有66%曾经见过教师在学校中吸烟,而不吸烟组只有42.2%。现有数据表明,男教师吸烟率高达48.4%,极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应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书、育人理念,加强自身建设,减少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不良影响。
(三)同伴的影响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吸烟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巨大。为什么呢?因为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而且由于叛逆心理的存在,同伴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越家庭的影响。众多研究一致认为,一个青少年最好的朋友吸烟,或者其同龄的朋友中流行吸烟,那么他吸烟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当吸烟的同伴越多、吸烟程度越高时,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越大。调查发现,青少年吸的第一支烟40%是由同伴提供的,“和伙伴、同学一起吸烟”的青少年占青少年吸烟总人数的55%~65%。可见,同伴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不吸烟的学生对吸烟学生进行现身教育呢?这是完全可行的。国外研究结果表明,不吸烟的青少年不仅可以帮助吸烟的青少年戒烟,而且还能减少其周围同伴和自己吸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同伴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有着显著影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来开展青少年控烟干预活动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
当人们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子或邂逅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会怦然心动的;作为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忠贞的人也绝对会坚持心中的道德底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住诱惑。不管对外界的影响多么不好,吸烟诱惑多么大,最终从内心产生吸烟的念头,并做出吸烟行为的人毕竟是吸烟者自己。也就是一开始说的,再努力的母鸡也不可能把石头孵化成小鸡。所以,青少年自身的因素绝不容忽视。
青少年自身对其吸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个人认知的影响,另一个是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在分组调查中,青少年吸烟组中赞同“吸烟会减轻体重”“吸烟可以增加吸引力”“吸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等错误观念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吸烟组。当然,对于青少年,我们不能过多苛责,毕竟他们还在成长中,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呵护和培养。归根到底,青少年对烟草危害的错误认识和态度,本质上还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控烟教育不够深入以及烟草广告的误导等因素引起的。
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成熟、欠稳定,存在叛逆心理,其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他们难免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吸烟可能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吸烟表现自我的不同,在此将其对吸烟的认识归纳如下:
(1)它是青少年对传统的家庭和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挑战。
(2)它是一种故意反抗家长控制的行为。
(3)它反映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膨胀。
(4)它可以分散青少年对自己在学校的“恶劣”表现的注意。
(5)它可以使吸烟者不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
(6)它可以掩饰不自信,并且能够激励脆弱的自尊。
(五)社会的影响
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有白有黑,无奇不有。白色的染料可以扮得人洁白无瑕,黑色的颜料也可以染得人如漆如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只要是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将其分述如下:
1.烟草广告和烟草企业的促销、赞助活动诱导青少年吸烟
广告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知道某商品的人多了广了,购买该商品的人也就相应增加了。无怪乎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广告宣传作为一项很大的预算来考虑。烟草广告和促销不例外地刺激了烟草的消费。有一个关于烟草广告和烟草消费趋势关系的研究发现,在102个国家中,那些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烟草消费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而在未禁止烟草广告的国家,一方面,花样翻新的烟草广告使青少年高估了其同伴和成人的吸烟率;另一方面,烟草广告将烟草与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联系起来又使青少年低估了吸烟的危险。烟草广告和促销对成人的影响已经不小了,但是他们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几乎是对成年人影响的3倍。更有甚者,有的烟草公司打着预防青少年吸烟的旗号,诱导青少年吸烟。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某些烟草公司借资助控烟项目,宣传“吸烟是成年人的选择”,借以暗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诱导青少年吸烟。此外,烟草公司往往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促销烟草诱导青少年吸烟,令人防不胜防。例如,冠名支持公益活动,树立烟草企业正面形象;赞助体育赛事、文化教育活动、书籍出版和影视制作;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和促销。
2.影视中大量的吸烟镜头引导青少年模仿吸烟行为
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它会不知不觉地把人吸引进去,让人进入一个它所设定的环境,经历它所安排的情节,甚至接受其设定的价值观。一部电影往往弄得人们时而喜笑颜开,时而低回哀叹。如果影视剧作中烟草镜头频繁出现,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调查了8部热播的电视剧和10部电影。报告提示,平均每部电视剧中烟草镜头数为165个,烟草镜头的总时间为47.5分钟。10部热播电影中也均有烟草镜头,平均每部电影中有26个烟草镜头,持续时间约为6分钟。研究结果表明,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吸烟态度和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影视剧中正反面人物的吸烟形象,都可能引起青少年的模仿行为,导致青少年或因为好奇,或因崇拜,或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希望去尝试吸烟。调查结果显示,在影视剧作中看见烟草镜头最多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提高了整整3倍。对于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崇拜的偶像吸烟,那么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竟然提高了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