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长歌李存勖
2811900000082

第82章 星殒蓉城(9)

就在朱守殷寻找杀手的那个时候,郭崇韬的行营内依然灯火通明。几个报事的刚走,又来了两个。郭崇韬坐在桌前,一手拿着战报,一手端着一杯茶,那茶,早就没一点热气。一个丫鬟上来,从他手中取走凉茶,给桌上放了一杯热藕粉。他随手端过,放到嘴边,喝了一大口,烫得他直着喉咙,急忙咽下,咝咝地吸气,手还不停地拍着喉咙。报事的站在一旁,吓得直吐舌头。要在以往,他非发脾气不可,今天或许是太忙,没时间,他又低头看开了战报。看了一阵,他头也没抬,问:“你们那里,老百姓有吃的吗?”两个报事的,互相看看,不知问谁,都没敢说话。

“你,没听见?”郭崇韬问,同时,抬起头,“噢——我问梓州。”一位答道:“还有一点。那一带是山区,正经的稻米很少,老百姓就凭上山打点兔子山鸡,或拣些山货充饥。”“暴乱剿得怎么样?”郭崇韬又问。“说不准。”“什么叫‘说不准’?”

那位报事的壮着胆子说:“我们按照招讨使说的,重在安抚,社会秩序有了一些好转。但是,那些真正暴乱的,我们来了,他们钻山了,我们回营了,他们又出来了,所以说不准。”“是呀,难呐!没经过大战,没有摧毁他们的军事力量,让他们逃散了,当时看是好事,现在看来,留下了后患……”郭崇韬站起来,对他们二人说:“回去告诉你们将军,再坚持几天,我们就要班师了。至于具体时间,行军路线,我另派人通知你们。”两人回身要走,郭崇韬又叫过他们,一再叮咛:“要记住,保持警惕,小心乱贼偷袭!我们牺牲了一个参军,让我终生愧疚,再丢将士的性命,我怎么向皇上交代,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交代!”送走了两个报事的,郭崇韬叫王鼎丞,“商量一下班师路线。”王鼎丞说:“老爷,四更了,该休息了!”郭崇韬说:“哪一天不是三更四更?再干一会儿,把南路的路线确定了,就睡!”王鼎丞知道拗不过他,只好拿来西川地图,铺在桌上。郭崇韬搓搓手,又趴在地图上。

第二天,同光四年正月初六,一大早,朱守殷派魏王的随从李环去请郭崇韬。

天,还阴得朦朦胧胧的,就像半夜。雪,越下越大,路上,没有行人,静得令人毛骨悚然。积雪已经有半尺厚,马,踏在积雪上的蹄印一会儿就被埋没了。李环问自己:“成都,下过这么大的雪吗?”他不知道答案,之前,他没来过成都。到了郭崇韬行营,郭崇韬早已洗嗽结束,吃完早茶,准备去见魏王,他要就班师的时间和路线与魏王商讨。

郭崇韬、王鼎丞和李环到了伪蜀皇宫门口,下马,卫士接过马缰,对王鼎丞说:“请你在门房等候,有重要事情交代。”王鼎丞觉得蹊跷,拉拉郭崇韬的衣袖,郭崇韬说:“让你在门房等候,你就静静地在门房等候。等我办完事,一会儿回去,还要检查备办的粮草。”王鼎丞答应一声,把手中的公文袋交给郭崇韬,跟着卫士走了。李环说:“魏王搬房间了,我先进去通报一声。他领你走。”郭崇韬看也没看那个卫士,两手搂着公文袋,进了宫门。过了照壁,走不远就是大殿。郭崇韬正上台阶,郎七忍从衣袖中取出铁锤,照着郭崇韬的后脑就是一锤,郭崇韬哼也没哼一声就软软地倒下了,血,汩汩地从他的后脑勺流出来,融化了他身下的白雪,血水搅着雪水,立即洇红了一大片!在白白的积雪中,那一大片红,分外刺眼!“有刺客!”随着一声大喊,李环手握长戟,带着魏王的卫队从殿里跑出来,一戟戳翻了郎七忍,卫士们刀枪齐下,把郎七忍剁成肉泥!李环站在雪地里,看看郭崇韬,看看郎七忍,突然声嘶力竭地放声大笑!他觉得,血水向他淹过来,淹过来,洇红了他的鞋,洇红了他的袜,淹没了他的身子,他捡起铁锤,朝自己的脑门,砸,砸,砸……他脑袋里的血,也汩汩地流下来,流下来,和郭崇韬的血,郎七忍的血,混在一起,洇,洇,洇……一会儿,他的眼前,人,红了,雪,红了,天,也红了……朦胧中,他看见朱守殷过来了,也红红的,挺着红红的剑,朝他一挥,他只觉得脖子凉凉的,很快,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朱守殷用脚踢踢郭崇韬,他想看看,这个干起事来像铁一样的人还硬不硬,没踢动,就猫下腰,看到了他的荷包。打开,只见里面几张纸,其中一张写着“多动耳朵少动嘴”,他摇摇头,“真要这样,哪里会有今天!”他撇开这几张纸,蹲下身,解开郭崇韬的外衣,意外地看到,郭崇韬脖子上套着一根红丝绳。他伸手拽拽,从内衣口袋拽出了一张纸,一面免死牌!它们,都沾满了鲜血。他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纸,上面写了许多字,“我也认不全,不看了!”就把它重新折起,装进自己口袋。又小心翼翼地摘下免死牌,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看着,看着,他,扑哧一声,笑了……

王鼎丞跟着卫士进了门房,屁股还没挨着椅子,就听见李环的笑声,像狼嚎一样地笑声,他的心一紧,叫声“不好”,跳起身,朝外扑去。他的前脚刚越过门槛,一把利剑就从他的后心直穿前心,他带着剑,车转身,不解而又愤怒地瞪了那人一眼,重重地倒向门外。

李环去请郭崇韬的时候,魏王就急匆匆地上了楼。这里,不太引人注意,又可以看到大门。上楼的时候,他心里还想:凭郭叔叔的智慧,还看不透你们的小把戏?你们要杀他,就那么容易?那时侯,他真希望他的郭叔叔不来,甚至希望他的郭叔叔,带着亲兵,杀向他的行宫,诛杀李从袭!郭崇韬进门的时候,他一看见郭崇韬的影子,吓得赶快缩到黑暗的楼角。黑暗中,他仿佛看到母亲的眼,盯着他,骂他:“孬种!你还配做太子!”那张脸,从未见过的狰狞,冷酷!他鼓足勇气,蹩到窗前看,腿却软得撑不起身子。听到李环的笑声,他忽然意识到:他的郭叔完了,完了!眼泪,立刻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不愿意相信,那个有说有笑整天忙忙碌碌急起来却像天真的孩子的郭崇韬从此就没有了?他忽然看见父王指着他大骂:“没有朕的诏书,你就把他杀了?你要知道,他是大唐第一功臣,他是国家栋梁!国家可以没你,却不能没他!”他想解释,把口张了几张,却说不出话。李嗣源来了,李继麟来了,李绍琛来了,周德威来了,李存审来了,李嗣昭来了,张承业来了,连他的爷爷、奶奶都来了,他们都指着他,大声斥责,大声喝骂,要他偿命,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十三

锤杀了郭崇韬,朱守殷快马赶回京师复命。李从袭立即传令,诛杀郭廷信、郭廷诲及一干党羽。立刻,郭廷信、郭廷诲和郭崇韬在成都的亲戚、朋友全部被杀,与郭崇韬关系好一点的,有的被杀,有的逃跑。郭崇韬被杀的消息不胫而走,全体军民一片哗然,高兴的,悲痛的,惊疑的,慌乱的,愤怒的,上下乱成了一锅粥!

掌书记滏阳张砺带着十几位同僚,闯进魏王临时行宫,高喊着要见魏王,李从袭从后堂溜出来,张砺一把抓住李从袭的前襟,吼道:“是谁杀的郭令公?”李从袭挣了几下,也没挣脱,两手扒住张砺的手腕,说:“是皇上!皇上!我也弄不明白……”张砺说:“皇上?我们不信!拿圣旨来!”十几位同僚也异口同声地喊:“拿圣旨来!我们不信!”李从袭说:“你们不相信?想造反?来人,把他们拿下!”

众人一愣,李从袭挣脱了,朝后就走。张砺大喊道:“抓住他,抓住他,打!打这头骟驴!就是他,他杀了郭令公!”十几位同僚一齐追上去,李从袭转身就跑。张砺飞也似地冲上去,抓住李从袭的衣领,狠命一抡,把他摔倒在地。大伙你压腿,他拽胳膊,张砺骑到李从袭身上,左右开弓。大伙又是拳打,又是脚踢,任凭李从袭喊爹叫娘,也不撒手。一煞时,李从袭口鼻出血,成了个大花脸。军士们进来,把张砺他们拉开,李从袭翻身坐在地上,骂道:“喊你们进来,你们都死啦?没听见?把他们拿下!”军士们把张砺他们绑了,临时关进一个屋子。晚上,李从袭唤来他的亲信,“把他们给我杀了!”那几个亲信到屋子里架人,张砺他们一个劲地骂,“老子到了阴司,也要为郭令公申冤报仇!”李从袭喝叫:“把他们嘴塞上!”

又悄悄地嘱咐亲信:“拉得远远地!找个没人的地方!”

郭崇韬死了,魏王昏过去了,伐蜀军队上下,议论纷纷,如果短期内拿不出平息众怒的办法,军队就会大乱,西川就会大乱!李从袭几个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

都统推官司空頲听到消息,求见魏王,没能见上。李从袭打里边出来,身上左一道右一道缠着白布。司空頲说:“马上要班师,你们也敢杀招讨使?就不能等到洛阳?

现在,离京师三千多里,你能把军队带回去?”李从袭想陪笑脸,可嘴一咧,比哭还难看:“我正想去找您呢!您点子多,您说怎么办?办好了,我奏明皇上,给你升官!”“升官?”司空頲说,“郭令公的官不小吧?落了个什么下场?”李从袭急忙说:“那,那——给你金银,很多很多金银!”司空頲说:“金银?身外之物,要它作甚?我想要的是命!要不是为命,我才懒得管你的事呢!”李从袭松了一口气:“好好好!为命,为你的命!你说,有什么办法?”司空頲说:“现在,能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用皇上的诏书糊弄将士了!”李从袭苦丧着脸:“实不相瞒,我们没有讨到,皇上的诏书……”司空頲说:“我早知道!要不,朱守殷还用偷偷摸摸?

你们呀,成事不足……上次的诏书呢?”“上次?”“就是要缴获,催撤军的那道诏书!”李从袭说:“在,在,在!你要它?”司空頲没好气地回答:“要!就要它!”

诏书拿来了,司空頲挑了三个书吏,拿着诏书,上了楼,叫人抽掉梯子,在下边守着,不许任何人靠近。到了楼上,司空頲指挥书吏打来一盆清水,把诏书泡进去。过了一会,轻轻地揭下,再糊上新宣纸,自己动手,模仿诏书上的字迹,书写了一份假诏书。书吏们看看,跟真的一模一样!“没有玉玺呀?”几个书吏同时发现了问题,大家都傻了眼。司空頲说:“去,弄几根粗粗的蜡烛!”几个书吏下楼,四处搜寻,找到了四五根。“弄口锅,把它熔化后,给我端来。”书吏把熔化的蜡烛连锅端上来,冷却之后,司空頲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几把刻刀,照着玉玺的样子,刻刻,对对,对对,刻刻。一个多时辰,刻好了,取印泥,盖上。大家再仔细检查了一会儿,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才拿给李从袭。李从袭一看这道诏书,紧锁的眉毛展开了。

李从袭扒掉头上的白布,连夜召集唐军各级将领,令司空頲代为宣读诏书,司空頲不干,李从袭只好自己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师赴川,一战而定伪蜀,实乃顺天应民。孰料郭崇韬父子拥兵谋逆,分裂天朝,罪不容诛!今着蕃汉马步军使朱守殷领尚方宝剑,捕获斩首,即回京复命。征蜀大军,由李从袭统领,班师东归。着任圆领本部人马,留守成都,等候孟知祥,俟交割清楚,随后回师。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