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科学博览4
2813700000042

第42章 尖端科技促成考古新视界(2)

研究人员认为,在剧场周围和剧场中产生的绝大多数噪音可能都是低频噪音,如风吹树动的瑟瑟声或人在剧场中走动的沙沙声,因此,过滤低频率的噪音就能提高表演者高频率声音的能听度。

过滤低频噪音也意味着演讲者的有些话像噪音一样不能听见,但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将在高频率声音中消失的低频率声音“放回原处”。

Declercq说,现在还不清楚这种独特的结构究竟是得之偶然还是专门设计的,但无论如何,希腊人和罗马人很欣赏埃普道鲁斯剧场如此独特的音响效果,他们在各处的建筑中复制了这种结构。

蹊跷!古埃及木乃伊身上惊现水晶起搏器

古埃及人在非洲大陆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留给后世许多未解之谜,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外星人传说等。而现在又有人发现了个新的谜题——古埃及木乃伊身上有水晶起搏器。

在埃及卢索伊城郊外,人们将一具刚出土的木乃伊抬出墓穴,进行初步处理。这时一名祭司发现从这具木乃伊的心脏部位发出了奇特的有节律的声音,他们立即组织人将其原封不动地送到了地方诊所;然而地方诊所也不敢贸然处理这具奇特的木乃伊,随后,它被转送到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开罗医院。

开罗医院组织专家对其检查,然而,他们无法从尸体的表面查清声音存在的原因,于是决定进行解剖检查,结果发现有一个起搏器位于尸体心脏的附近。这个能在2500年后仍然跳动的黑色起搏器是用一块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黑色水晶制造的。在世界上现存的水晶中,人们从未见到过黑色的水晶,而只见过白色的和少数焦红色的或紫色的水晶。

医生们发现,虽然这个2500年前的心脏早已枯成肉干,但它还是随着起搏器的韵律而跳动不止。它的跳动很有节奏,每分钟跳动80下,人们可以清楚地听到。

开罗医院随后将这一重大发现公布于众,并将这个起搏器重新安放到木乃伊体内,让人们前来参观。大家都对这个神秘的起搏器叹为观止,同时,人们也都提出了这个黑色的水晶来自何方的问题。

在2500多年前能懂得黑水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并可以使心脏保持跳动的是些什么人呢?另外,作为协助心脏工作的心脏起搏器,一定是在人活着的时候被安放到体内的,那么在古埃及落后的医学条件下,人们又是如何将如此先进的起搏器放入人的胸腔里去的呢?

有人认为,在文化发达的古埃及可能存在过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术士,这一历史奇迹就是这些术士利用奇异的手段创造出来的。那么,这个黑色的水晶起搏器是由什么人制造并植入人体内的呢?它到底来自何处呢?一切都是谜。

发现不尽

恐龙可能进化成人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恐龙灭绝于6500万年前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灾难中。如果那颗小行星只是与地球擦肩而过,那么现在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模样?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是否还能进化出来,并在恐龙的巨爪下生存?

以前科学家一直认为,恐龙是一种笨拙、冷血、随时可能灭绝的爬行动物,即使它们逃过了小行星撞地球的灾难,也会在地球冰河时代走向灭绝。

然而,美国明尼苏达州科学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克里斯蒂·科里·罗杰斯,在分析了一些6500万年前到99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骨骼化石后发现,这些恐龙不像爬行动物,而更接近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罗杰斯研究出部分恐龙可能已变成温血动物,它们已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体温问题。它们已具备足够能力,抵御地球演变过程中发生的气候剧变。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度过冰河时代存活下来。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古生物学家菲尔·科里称,如果小行星没有撞地球,他相信恐龙至今仍将是地球的主宰。他认为,地球上将拥有大量大型爬行动物,而霸王龙也许将代替狮子统治非洲草原。此外,恐龙将会不断适应环境,迁徙到不同地区,包括两极。

科学家认为,假如人类能够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那么也将缺乏赖以生存的条件。因为地球上将不会有奶牛、绵羊、猫狗等动物,也就没有了牛奶、皮革、羊毛、宠物等生活用品。不过人类也许可以养殖一些恐龙,如喂养原角龙,用来食用和交易它们的蛋。1.2米长、2.5公斤重的温顺的奇齿龙,则可以成为人类的宠物。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濒临灭绝的时代,最聪明的恐龙要数伤齿龙。它们个子很小,直立行走,喜欢群居。通过研究大脑容量,科学家发现它们不但拥有良好的视力,甚至还拥有潜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化古生物学家西蒙·康威·莫里斯相信,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伤齿龙很可能会沿着灵长类或人类的发展方向进化,最后成为具有智慧的“恐龙人”。

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新解

胡夫金字塔法国建筑师让·皮埃尔·乌丹(Jean-PierreHoudin)在2007年3月底宣布,经过七年的研究,他认为位于埃及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可能是从内向外建成的。借助尖端3D技术,让·皮埃尔及其同事在电脑上模拟出了胡夫金字塔由内而外建造的全过程。

胡夫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且是目前巍然独存的奇迹。4500年前,当古埃及人为法老建造这一奇观时,他们并不会使用铁器,也没有车轮或滑轮的知识。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在建成之后的3800年里曾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建筑。它由大约200万块巨石构成,巨石的平均质量达到2.5吨。

由于埃及人并未留下任何关于金字塔建造方法的记录,现代的考古学家只能在一些为数不多的古希腊记录中寻找答案。

公元前450年前后,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胡夫金字塔建成2000年的时候访问埃及,他记录了当地的传说,认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时候使用了某种“机器”。300年后,另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洛斯则记载,“坡道”在建造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考古学界关于金字塔的建造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它们都源自史书记载。一种观点认为,古埃及人使用了一种类似桔槔的起重设备,将巨大的石块一层层堆砌起来,桔槔是一种现在仍在使用的基于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另一种观点认为,古埃及人建造了一个坡道,这个坡道与金字塔的一个面垂直,巨石是经由坡道运送上去的。但这两种观点后来都被证实是不可能的。

根据让—皮埃尔的这种新理论,胡夫金字塔最初的43米是经由外部坡道建造的。由于只需要搭建到43米高,所以坡道并不需要传统理论中的1.6公里长,而只需要400米就足够了。并且,坡道不是传统理论中的“单行道”,而是并行的两条道。这样一来,工人能够交替加高两条坡道,而加高坡道的同时金字塔主体的建设并不会停顿。

从建设之初,一条内部坡道就被预留在金字塔主体内。这条内部坡道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螺旋上升的坡道,所不同的是,它被建在金字塔的内部。坡道的倾角为7度,在金字塔最初的43米建设中,它并不被使用。

当43米的工程完工后,工人就开始拆除原有的外部坡道,将用于外部坡道的石料重新切割成大约两吨重的石块,然后通过内部坡道向上运送,继续建设金字塔剩下的103米。在这个过程中,法老的墓室也被建造起来。

金字塔内部,通往法老墓室的路上有一条“大甬道”,古埃及人在此处架起了起重设备,利用木质滚轴和巨大的石质配重来吊装重达63吨的石块,最终建设出胡夫墓室的五面墙。当墓室建好后,金字塔的高度就达到了60米。

回旋坡道理论最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拐角处巨大石块难以转向。让一皮埃尔的解决办法是,每遇到一个拐角,就在金字塔主体上留一个口子,用于安装起重设备;石块在此处经由起重设备转向90度后继续上移。

当金字塔主体建造完成后,工人们就自上而下将坡道拐角处的口子封上。用于封口的石块在建设过程中已经被预留在口子附近。

当这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后,一座金字塔就建成了。胡夫金字塔的整个建造过程花费了21年时间。

那么,4500年前的埃及人究竟是不是以这样一种方法将金字塔建造起来的呢?让—皮埃尔对自己的理论充满自信。他已经组建了一支考察队,想要到埃及去实地考察,用各种仪器去探测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以检验自己的理论。皮埃尔甚至认为,将金字塔的巨石搬开几块便能发现内部坡道。

古迹最高委员会拒绝了让·皮埃尔的考察申请。

同时让—皮埃尔理论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现在看来,在电脑上模拟是一回事,而想要得到验证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1.5万年前丰满女性受欢迎

考古学家日前从波兰一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很多燧石小雕像,经过仔细研究,他们发现距今1.5万年前的史前人类对身材凹凸有致的丰满女性情有独钟。

波兰国家科学院考古学和人种学研究所的罗穆尔德·施尔德(Romuald Schild)教授说,这些考古发现为过去的马格德林时期(距今1.8万~1万年)提供了“文化目录”。在论文中,施尔德及同事将新出土的雕像描述成“在燧石薄片上雕刻的美艳女人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