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2825300000001

第1章 政坛延续:向又一个四年走去(1)

8年的执政时间已经过去,人们已经不再对默克尔这位女总理的当选议论纷纷。她将给德国带来什么,给欧洲带来什么,这才是世界关注的重点。

她将德国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桎梏中带出,她是德国人民最亲密的领头人,她是整个欧元区独树一帜的实质决策人。她,就是安格拉·默克尔。

人们仍然选择她

当地时间2013年9月22日,德国大选落下帷幕,结果毫无悬念:默克尔带领的基民盟(全称基督教民主联盟)及其姊妹党基社盟(全称基督教社会联盟)获得了41.5%的高支持率。这就意味着,默克尔将开始她领导德国的第三个任期,领导时间也将延至2017年。经过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检验,民众们相信,默克尔能带领德国走得更好。

此次选举中,其他党派的成绩几乎可以用惨败来形容:最大的在野党社民党(全称祔民主党)得票为25.7%,这是该党有史以来第二差的成绩;绿党得票为9.4%;而默克尔的执政伙伴自民党(全称自民民主党)甚至没越过进入议会的最低标准(5%),仅有4.8%。

消息公布,各国领导人都发来了祝贺。法国总统奥朗德在选举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与默克尔通了电话,并邀请默克尔在组织内阁的工作结束之后前往法国访问。意大利总理则表示,这对欧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也表达了对未来德国的信心。在欧债危机的阴云还未完全消散之际,默克尔的连任无疑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经历了长达8年的执政之后,默克尔还能得到如此大的民意偏向,这在联邦德国的历史上非常罕见。究竟是什么让她能够继续前行?是什么让民众选择相信她、支持她?

其实早在2011年,德媒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就已经显示,默克尔的支持率大大高于其他候选人,大部分德国民众都相信默克尔具备解决德国众多问题的能力。这得益于默克尔在德国经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时的重要表现,以及这几年来德国取得的经济增长。单看2010年,默克尔就让德国的GDP增长了3.6%,这是自1992年以来取得的最高增速;不仅如此,德国的失业率也在不断下降,达到了19年来的最低值。

默克尔的能力在这8年的执政时间里展露无遗。当她2005年接替施罗德出任总理时,德国的情况完全不容乐观:财政赤字超过GDP的3%,并且已经持续了7年;失业问题困扰群众,高达12.6%的失业率足以让任何一个领导人头疼。而仅仅8年之后,德国财政收支几乎平衡,失业率不到7%,安全平稳地抵挡住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并且在欧债危机中保持了自身经济的增长。

除此之外,默克尔本身的生活形象也令群众感到亲切。每天早晨,默克尔就是个家庭主妇,为家人备好餐点,出门后才转身变为德国总理,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往超市买菜结账时,她总是安安静静地排着队……种种生活细节都让人们对她非常亲近,很多德国民众也乐于称呼她“Mutti”,也就是德语中“妈妈”的意思。

在政治生涯初期,默克尔担任过新闻发言人,从中吸收了相当多的经验,得益于此,她非常重视媒体的力量。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她总会提前询问主流媒体以及民众的意见和看法,在了解民众的需求之后才做出最后的决定。重视民众让默克尔的执政之路顺利不少,比如取消核电、废除义务征兵、大幅提升社会福利、改变男女不平等现象等,都是基于公众意愿而提出的政策。

默克尔早年在科学院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物理化学的学术性研究让她的执政给人稳重、安全的感觉,尤其是在极具争议的很多问题上,她几乎从不说未来会怎么样。她注重实际,比起遥不可见的未来,她更在乎现在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她青睐于平衡,尽管她所在的基民盟是中偏右的党派,但在执政期间她也采用了许多左派政党的意见。

此次大选对德国民众来说毫无悬念,唯一值得人们关注的,就是在自民党无法进入议会时,默克尔将选择哪个政党进行组阁。也是因此,这次的大选被众多媒体评为“自1949年以来最无聊的大选”。而当默克尔和她的竞选对手佩尔·施泰因布吕克进行辩论时,民众们甚至将关注点放到了默克尔的项链上,不仅网上广泛讨论,辩论结束后,连媒体也跟着评论报道。这表示大选中确实没有任何让人们提起兴趣的地方,只要能够按照现在的步伐继续走下去就可以了。也正是瞄准了这一诉求,默克尔在为连任进行的准备中就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不需要改变,德国只需要按照现在的发展继续向前就行了。

在默克尔的带领下,德国未来前进的大方向几乎可以确定,稳健的政治也几乎不会改变。但是默克尔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在全球经济发展变缓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大部分依赖出口的德国压力非常大,如何才能在不利的大环境中保持经济增长?此外,人口老龄化严重、人才的稀缺给科技、经济的发展带去了非常大的困扰。再有,外交上的问题仍然是热点也是难点,如何处理与欧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欧盟从欧债危机中彻底解救出来?这都是默克尔未来要面临的挑战。

默克尔正用她的实力向世界展示,她可以战胜前路的种种困难,领导德国继续稳步向前迈步。默克尔的个人魅力主要就在于“稳健”。大部分民众的支持都来源于在经济危机,全球动荡的时代,默克尔能让他们安心,能让他们感觉到依靠。也正是这个“稳”的理念和风格,帮助默克尔走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候。有理由相信,未来的4年仍然值得期待。

德国的“撒切尔夫人”

自默克尔2005年成功出任德国总理一职之后,其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对比就不曾停止。单从强硬的政治作风来看,两个人之间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仔细分析各自的观点、执行的政策、具体的行动,人们就会发现,两人有着天壤之别。

默克尔强硬但不乏温柔的一面,随着不断地成长,她的强硬变得越来越富有智慧。面临着政府债务的大量漏洞,她毅然决然地要求严格厉行节约,填补这些空缺。她对于举债严格控制,不惜制定非常严厉的措施,尽管这些政策多少侵犯了人民的利益,比如福利政策缩减就引来了诸多不满,但她毫不手软。默克尔知道这项措施的必要性,更知道其对未来德国发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她在许多问题上的固执己见都令人头疼,比如对核电站的坚持,对经济政策的坚持,对救助欧洲的坚持,对禁止欧洲债券的坚持,这种种都让她在人们的心中变得与“恶魔”越来越近。但是对默克尔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自己所持有的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魄。她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因为一点点的反对之声改变自己的选择呢。她也深知媒体对一个政府的影响力,一旦政策有任何缺陷,媒体就会将其无限夸大,然后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宣扬该政策的不妙之处,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吸引眼球,争取更多的销量,不能被舆论拖着鼻子走。而坚持,尤其是在政坛中的坚持,要求的不仅是良好的眼光和准确的分析,更是敢于“独断专行”、不怕得罪人的勇气。

默克尔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从小的经历和教育让她很早就养成了多听少说的性格,人们一开始往往会被她的沉默欺骗,以为她是个好欺负的容易被架空的人。实际上,她的顽固令人难以想象,她的手腕也令人惊颤,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旦她看准了,思考清楚了,她的计划之完善、行动之迅速、思考之深入,无一不令人赞叹。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最终也会发现她的想法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默克尔在做事中并非毫不让步。比如,尽管严厉的内政法案势在必行,但是面临诸多抗议之声,她也会选择将法案延后实施;再比如,欧债危机中希腊低头希望德国能够将限定期限略微延后时,默克尔也确实考虑过这件事情。

默克尔并不是一个经常发表肯定言论的人,但是她的决定必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正因如此,她对自己的决定有着充分的信任。但就算自己的观点没有被议会采纳,就算内阁大部分议员都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她也不会直接用威严去强压别人,更不会采取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若是一直到最后,决议都不能取得内阁成员的认同,她也不会再说什么。然而,如果你认为她就此放弃了,那就错了。她不再强调,不再据理力争,不意味着她就将这项决议搁置,她会在某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再次将这个决议搬出来,彼时,你除了同意之外别无他法。

默克尔拥有惊人的恒心。人们往往不是迫于她的威严而服从,而是被她的持久打败。谁能想到,一件早已过去好几年的事情,她很可能仍然铭记于心?谁又能想到一个早已搁置多年的提案,会在她的手上重见天日?她就像一个充满了耐心的猎人,一时的大意没有关系,保持耐心就总会等到猎物的到来。这也恰恰是她令人感到可怕的地方。

除此之外,她总是恰当地表现出自己对德国的爱,对民众的爱。作为德国的总理,在面对群众时,她并不会特别展示出自己作为总理的一面。在她看来,总理,不过是她的工作。人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与她在生活中对待总理这一职务的方法几乎一模一样。区别只是在于,总理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更多。因此,人们在超市遇到排队买菜的默克尔是很正常的事情。

默克尔并不是一个经常将情感展露于外的人。但往往在她不经意间的坚持里,德国人就感受到这位严肃的女性给他们的无限关爱。比如在危机中始终坚持不动纳税人的钱,不论外界如何施压,不论世界舆论如何偏向,更不论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进行建议、强迫或劝诱,她始终不为所动。德国民众很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默克尔的强硬早已被整个世界批判,但在他们看来,默克尔的怀抱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也最温暖的地方。这对德国人民来说异常重要。经历了数次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总期盼着能够过上真正“安全”的日子,他们希望能够过上良好而又安定的生活。正是默克尔带给了他们这样的生活。

默克尔并不认为自己像撒切尔夫人,尽管常常被相提并论,尽管她自己也非常尊敬这位伟大的女人,但是她并没有如同撒切尔夫人般的强势态度。撒切尔夫人很少在具体问题上让步,尽管她也会权衡得失,但是相比之下,她表现得更多的是鲁莽和得理不饶人的强硬。

让人看不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