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2825300000003

第3章 独特的女性:男子气概与温柔的结合体(1)

默克尔的政治作风尽管强硬,但是仍保有作为妻子的温柔。脱去总理的外衣,她不是所谓的贵族阶层,只是德国民众中一位普通的主妇。

“灰老鼠”华丽转身为知性女人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讲的就是衣着外形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打扮得体不仅可以体现个人品位,更可以促进工作生活。对于“为悦己者容”的女人来讲,衣着显得尤为重要,出门前打扮一下,不仅是对他人和自己负责任的做法,更可以获得男性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不过这些显然与默克尔不沾边,从政以来走入公众视野的默克尔给人留下黯淡的着装印象,都说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不过不修边幅的默克尔显然是下手太轻了。历数默克尔在镜头前的着装,简直可以用千篇一律来形容。从政早期的默克尔,总是穿着灰色或者黑色的西装外套,里面配上一件纯色的薄衫,而且多是浅色调的,完全是一副菜市场大妈的打扮,看上去就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陈旧照片,毫无色彩可言。能够展示女性柔美一面的裙子和高跟鞋,完全是异想天开的事情,黑、灰色的长筒裤配上单调的平底鞋就是默克尔的选择了。

德国媒体最先开炮,他们实在是难以忍受默克尔的着装,不要求达到光彩照人,至少也得能够穿着得体,但默克尔连这个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一年四季,不问场合,永远都是黑白照片似的穿着。遭到德国媒体口诛笔伐之后,固执的默克尔依然没有任何改观,哪怕是被讥笑为“德国的老鼠”。

基民盟党内其实早已提醒过默克尔,要适当关注一下个人着装,显然默克尔选择了充耳不闻,一向不喜欢以外形取悦大众的她,认为穿着只是身外之物,内在的个人魅力才是她追求的目标,她的脑中完全没有时尚这一概念。早在1990年,出道之初的默克尔跟随当时的东德总理德梅齐埃访问苏联,她被德梅齐埃强制要求购买像样点的衣服,可想而知,默克尔在年轻时就已形成单调的穿着风格。之后有默克尔儿时的同学出来透露,儿童时代的默克尔一直都是暗色系的衣着,甚至也曾被小伙伴们嘲笑为“灰老鼠”。想来也真是巧合,德国人对于穿着单调的形容词匮乏到只有“灰老鼠”了,默克尔一路走来给人的印象,基本就是一只 “小灰老鼠”成长为“德国的灰老鼠”。

不过,政治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足以让默克尔改变习惯。改变自2005年默克尔作为基民盟总理候选人参选时开始,为了大选的胜利,基民盟党内开始强制要求默克尔做一些形象上的改变,为了政治前途,默克尔选择了接受。在此后的镜头中,人们开始发现默克尔不再只穿暗黑色系的西装,开始出现黄、蓝、淡紫等多种纯色西装,虽然依然是不够亮丽,但至少有了色彩。除此之外,默克尔开始挂着一串珍珠项链,这倒是让人联想到撒切尔夫人,珍珠作为最契合女性气质,能够完美诠释女性特质的首饰,让默克尔多了几分女人味。

此后一直担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着装越来越丰富,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晚礼服事件”。其实穿着晚礼服对于女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对于一向保守的默克尔,的确称得上轰动。2008年默克尔访问挪威期间,忙里偷闲地参加了挪威歌剧院的揭牌仪式,当晚默克尔一袭蓝色低胸晚礼服出现在歌剧院,立马成为全场焦点,人们连默克尔穿裙子的时候都很少见,更别说低胸礼服了,人们甚至有点佩服坐在她身旁的挪威总理托尔滕贝格,能够目不斜视,正襟危坐。对于当晚的情形,全球媒体都大肆报道,英国媒体笑称默克尔的低胸晚礼服完全是“大规模分散注意力武器”。

尽管此次“晚礼服事件”有很多争议,但至少让人们看到默克尔正在转变,默克尔不再只是单调的黑白色,而是渐渐丰富起来了,更像个立体式的人。与衣着改变同步的当数默克尔的发型了,默克尔那一头齐耳的金黄色短发,曾经也让德国人伤透脑筋,她总是把脖子周围的头发理得干干净净,不知道是为了凉快还是什么,光溜溜的脖子实在让德国人难以接受,前面的刘海也是剪得不剩几根头发,厚厚的头发贴在头皮上,完完全全就像个蘑菇头。

默克尔蘑菇头式的发型一成不变几十年,不管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让她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再配上不苟言笑的脸,耷拉的嘴角,简直就是像个老太婆,让人崩溃。同样是为了竞选德国总理,默克尔不得不改变发型,为此她专门找了形象顾问。一直为默克尔打理发型的是柏林著名的发型师乌多·瓦尔兹,这位发型师同时还为多位名流负责造型,包括好莱坞明星黛米·摩尔。瓦尔兹也经常因为默克尔的缘故而受访,瓦尔兹曾经透露过默克尔打理头发的过程:默克尔每次来打理头发时,并没有所谓的特权,她只是会提前半小时告诉瓦尔兹,人多的时候也会排队。

自从2003年由瓦尔兹担任默克尔的发型顾问以后,默克尔的蘑菇头也在悄然变化,与着装变化过程不同的是,人们甚至都未曾留意她发型的改变,只有当人们拿起照片对比时,才会发现蘑菇头早已一去不返。如今默克尔也会烫发,让前面的刘海微微卷曲,显得更有女性魅力,再配上淡淡的妆容,一股温婉、贤淑的女性气质扑面而来,此时的默克尔在个人形象方面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往菜市场大妈的土气。

是国家总理更是家庭主妇

都说女人要想抓住男人,就得抓住男人的胃,饮食习惯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依赖。默克尔和丈夫绍尔风风雨雨几十年,很显然默克尔做的饭菜抓住了绍尔的胃口。

默克尔和丈夫尚未结婚前就一起住在市中心贝加蒙博物馆对面的公寓里,在当选德国总理之后,默克尔也一直住在这里,没有搬进总理府——这也正体现了默克尔亲民的特点……当然,现在那里是有保卫人员的。

默克尔在外是德国总理,永远是人群中的聚焦点,可回到家中,默克尔则会摇身一变,系上围裙,成为居家好女人。有过一段时间,默克尔每天早早起床,然后出去晨练,后来发现时间不够,最终取消了晨练计划。默克尔每天早上还会在丈夫绍尔起床洗漱好之前,为他准备好可口的早餐,默克尔常做的早餐是血肠和肝泥香肠,绍尔饱餐之后,再喝上一杯默克尔调制的土耳其咖啡,就可以精神饱满地出去工作了。吃完早餐后,默克尔一般会走路去上班,毕竟也只有两公里不到的距离,顺便还可以锻炼一下,偶尔时间来不及也会骑车。

经过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的默克尔依然会为丈夫准备好晚饭。默克尔最擅长土豆汤、肉卷、普鲁士白汁肉丸以及意大利面等,她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和绍尔聊天,听绍尔讲科研上的事情,完全一派家庭主妇的样子,可惜绍尔的两个儿子早已长大成人,要不还真是其乐融融。其实做饭的人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吃饭人的表情了,默克尔最大的快乐估计也是如此,绍尔吃着默克尔的饭菜,再配上句“你做的饭菜,即使是糊了我也能吃它个三大碗”,这种满足绝非做总理可以获得的。

到了周末,饭菜就需要更丰富的食材了,以前默克尔总会自己去逛附近的超市,一个人默默地边走边逛,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各种日用品价格,还可以慢慢选择自己要采购的商品。可以想象一个挎着菜篮的默克尔,慢悠悠地走在周末熙攘的超市中,不时与人们打招呼的画面,不过人们对于默克尔执政的认同感,使人们充满了热情,有太多的热心人帮忙选购,这倒反而让默克尔感觉不舒服了,有种被关注的感觉。后来只好由绍尔担任采购员这一角色,默克尔担心不知柴米油盐为何物的绍尔买错、买漏东西,总会将要买的东西提前列在一张纸上,这下科学家就不会搞错原料了。

逢到重要的节日或者朋友来访,默克尔总会展示她的拿手厨艺——李子蛋糕,这也是默克尔招待客人最重要的甜点。不过,嘴巴刁钻的绍尔对默克尔的得意之作不是很感兴趣,总是会提醒默克尔在做蛋糕时多放点面包屑,绍尔不懂做饭,但在面包方面提的意见绝对专业,因为绍尔出生在面包“世家”,父亲当过小面包铺面包师。

茶余饭后,默克尔最感兴趣的是屋后的一块小花园,花园里种满了默克尔喜欢的花花草草。吃完饭之后,和绍尔一起坐在花园边的藤椅上,一边聊天,一边听着古典音乐,眯着眼睛迎向洒在身上的柔和阳光,就像在温水里泡澡,慵懒地拿起花洒,对着花花草草喷洒一点水,这真是默克尔茶余饭后最大的享受,令人一扫政事缠身的烦恼,难怪默克尔会说自己是热情花园女园丁。不仅如此,默克尔也充分利用了花园的每一寸土地,在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种满了时令蔬菜,毕竟能吃自己种的菜也是莫大的满足。

为了增加些夫妻生活情调,适当地喝点酒也在所难免。默克尔作为日耳曼民族的女性,不会喝酒那是不可能的。默克尔的酒量相当不错,这得益于大学时勤工俭学做了酒吧吧台服务生,默克尔最喜欢喝的还是啤酒和红酒。不过,“久经沙场”的默克尔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据她自己爆料,她第一次喝樱桃酒时酩酊大醉,原因是樱桃酒酒劲比较慢,默克尔以为没事,觥筹交错、交杯换盏之间,不知不觉大醉。烟是酒的伙伴,默克尔早期也曾抽烟,对于这一点,她毫不避讳,不过为了健康和政治前途,在遭到反对党大肆攻击之后,默克尔就戒烟了。

默克尔在家庭主妇这个角色上,做得和总理一样出色,在夫妻相处这门学问上,默克尔也是博士级别的,很难有女领导人拥有如此稳定的家庭。默克尔回到家中就会立刻转变身份,从不会给绍尔压力,这也正是默克尔智慧的地方,而且在与丈夫的聊天中,很多时候都是绍尔诉说自己的故事,默克尔仔细倾听,了解丈夫工作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这保证了夫妻感情交流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