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2825300000006

第6章 最初的梦想:在压抑氛围中默默出发(2)

一个人的爱好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其品性。就拿音乐来说,有的人喜欢轻音乐,轻轻柔柔的像一阵微风,这种人多半性子也比较平和,与人易于相处;有的人喜欢摇滚乐,声嘶力竭地呐喊方能排解他对于现状的不满,这种人多半对生活有极大的追求和热忱,庞大的精神世界和惨淡的现实冲击着心灵,只不过现阶段没有达到目标,要么是目标太高,要么是努力不足;而默克尔喜欢的是古典音乐,这种人普遍比较理性,做事富有规划性,一般也比较固执。

默克尔从年少时就喜欢上了古典音乐,无论巴赫的宗教古典乐,莫扎特承前启后的古典音乐,抑或是肖邦的浪漫主义古典音乐等,都在默克尔的音乐列表中。音乐对于一个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久而久之,默克尔身上理性、固执的特性也越来越稳固,其实这对默克尔从政之路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与时俱进的默克尔,如今已经会使用平板电脑听音乐,尽管还不会其他操作。

古典音乐之外,默克尔也喜爱歌剧,歌剧同样会让默克尔不畏竞争和困难。也许默克尔听音乐和看歌剧,只是为了放松,但几十年来,默克尔常常和丈夫绍尔一起前去看歌剧,有时一个人也会去看。默克尔从政后在私生活方面一向很低调,不过每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都会看到默克尔和绍尔的身影。

与音乐上的单一爱好不同,默克尔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不仅阅读大量有深度的哲学文史著作,为了让自己对经济和社会体制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默克尔还阅读了许多关于经济、政治的书籍,闲暇时,阅读德国的各大媒体报纸也是默克尔消遣的方法之一,报纸就像个社会窗口,让默克尔能够知道德国人对于一些时下热点问题的看法。

默克尔的爱好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和阅读,她是典型的亦动亦静的人,小段时间会选择音乐、看书放松,大段时间则会选择户外运动。默克尔会选择去家乡滕普林附近的田园旅行,自然风光令默克尔流连忘返,忘记烦恼忧愁。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平时难以陪伴在丈夫身边的默克尔总会和绍尔一起出国旅行,冬天会选择去阿尔卑斯山滑雪,那里清新凛冽的空气是默克尔钟爱阿尔卑斯的原因,默克尔认为自己在那里可以保持头脑清醒;默克尔也钟爱滑雪,不过当然是长距离的慢滑,太过剧烈的运动默克尔不是很喜欢。夏天默克尔最爱的地方当数意大利了,她曾多次被拍到和绍尔一起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些临海旅游胜地徒步旅行,完全沉浸在旅行的乐趣中,包括2006年4月在伊斯基亚岛旅行,甚至在欧债危机严重的2012年,默克尔也会抛下政事,前往意大利旅行放松。

默克尔一向以稳重、不苟言笑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除了政治以外,唯一能让默克尔时而欢喜时而忧的只有足球了,没错,默克尔是一名狂热的足球爱好者,甚至因此被媒体称为“德国队场边第12人”。

各国政要中喜欢足球的不胜枚举,尤以南美国家领导人众多,不过那里足球与政治多少有些挂钩,在南美国家,足球是政治中很重要的角色;西班牙王室也是足球的忠实粉丝,不过那是绅士型的球迷,多半是坐在场边,眯着双眼,嘴角微微上扬,不论输赢均会起身鼓掌,多数欧洲政要都属于此类;而默克尔则完全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普通球迷,全神贯注,情绪完全跟着球赛节奏,时而俯首叹息,时而双脚离地庆祝,不要说不顾自己平时的形象了,连身边对方国家领导人的面子都不顾,甚至不得不在赛后为自己的失态道歉。

默克尔绝对是德国队的骨灰级粉丝,大学时期的默克尔就已爱上了足球,此后无论是欧洲杯、世界杯还是德甲联赛默克尔均会全程关注。从政之后的默克尔依然不改球迷本色,每逢德国队的重要比赛都尽量亲临赛场,实在没空也会观看电视直播,不过默克尔的球瘾实在是大得惊人,曾经为了观看球赛,将丈夫绍尔一人丢在家中,和朋友出去观看比赛。

自从2005年默克尔担任总理以来,她的足球事迹更是广为人知。2008年欧洲杯期间,默克尔不仅全程关注德国队比赛,还会在赛前赛后短信慰问德国队,等到进入决赛阶段,默克尔更是场场亲临现场为日耳曼战车呐喊助威。那段时间,人们总会看到平时不苟言笑的默克尔像打了鸡血似的出现在绿茵场边;中间因为要参加布鲁塞尔欧盟峰会,默克尔不能观战其中的一场比赛,最后竟然求助政府新闻发言人,用短信的方式报告比赛进程。

默克尔也曾被质疑借足球炒作,不过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默克尔在看球时的情感投入完全不是一个伪球迷能装出来的,而且据和默克尔关系密切的德国国家队后腰施魏因施泰格爆料,默克尔是一位懂得球场节奏的地道球迷。不过默克尔最崇拜的体育明星并非足球运动员,而是玉树临风的德国国家队教练勒夫,每次默克尔看见勒夫站在场边运筹帷幄,再加上挺拔的身姿,那眼神完全就是女粉丝见偶像的感觉,勒夫也乐于多一位有影响力的女粉丝。

爱好会促进一些习惯的形成,习惯会影响性格,而默克尔所钟爱的这些休闲活动,都会让默克尔越来越理智,不畏困难,做事也会早早规划,这对默克尔政治上取得的非凡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嗜好方能使人偏执,这个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爱好兴趣广泛是很好,但最怕流于表面,事事不知深浅。

对女性的看法

默克尔登上总理宝座之后,各大新闻媒体都将她带来的德国新时代称为“女权的时代”。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位女性,登上了一个国家的最顶端,更不必说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对任何媒体来说,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女权团体和组织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2013年4月17日,英国曾经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常常被拿来与撒切尔夫人作比较的默克尔也发表了悼念致辞。在她看来,撒切尔夫人在不只是英国的历史,乃至于欧洲历史、世界历史上都画下了厚重的一笔,她是新一代女性在政治殿堂上勇往直前的榜样。

但默克尔本人对于女权运动则显得意兴阑珊。在她看来,那些女权运动的纲领没什么大的意思,相反,她更喜欢那些自身坚强的女性。她们并不是特别为了女权而活动,只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样的执着才是更吸引默克尔的品质。

在默克尔的观点里,政治中的男性和女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尽管从事实上来看,女性会受到更多注视,更可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性别和家庭也更可能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但是从实际境况来说,两德统一之后,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让人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闲去关注那个人的性别,实际政途中,也不会因为性别而影响到一个人的升迁情况。

但是具体说来,东德的女性和统一之后的德国的女性,两者完全不同。默克尔成为联邦部长之后,外界就对女性在党内所处的地位十分好奇。

在东德,女性都被提倡全职工作,但是与此同时,她还必须承担家务工作。而在东德压抑的环境里,没有人去想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没人去讨论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妇女们必须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随着东、西德统一,默克尔成为联邦部长,对妇女的关注越来越多。前后时期的转变,也让她深刻意识到在这个社会里妇女们的地位、她们的痛苦以及她们的诉求。为了改变她们的现状,默克尔采取了许多方案,从今天来看,德国女性的地位也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为政治女性,默克尔的位置倒是一直没有受到太多诟病。从联邦部长一路升迁,尽管党内的男士对此有过一些怨言,但是部长身为女性这个事实不过是他们抱怨的一个方面而已,这和他们抱怨那位女性的发型着装之类没有任何区别。除却默克尔,在政府内也有很多其他的女性,实际上,1990年科尔将所有与妇女工作有关的岗位几乎全部交给了东德的妇女,这就说明,其实性别意识在德国政坛中并不浓厚。

而随着合作的加强,妇女们在政治工作中的能力更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彼此的合作也更加亲密无间。比起男性,女性们总是更贴近生活,提出的政策也更具备一定的可实施性。在默克尔看来,在工作上男性和女性并没有特殊的不同之处,性别决不是一个人做不好工作的原因。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女性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过也得承认,在同一件事情上,女性受到的批判更多。比如出席会议时,女性的着装、声音、身高等都会被评头论足。女性必须比男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自己的服饰,一旦衣着不当,受到的批评比男性要多得多。声音也会极大地影响女性的形象和自己的发言能够达到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不少女性的声音过于尖利,这让许多人听不惯。

除此之外,强势的女人总面临着自相矛盾的评论:太过强势会被人们质疑说“这是女人吗?一点都不温柔”;若是表现得太过弱势,其政见又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认同。但是在默克尔看来,这样的批评无足轻重,因为人们实际上最关注的其实是这位领导人的真实性。她的工作情况、她的措辞,都在向人们展示这位女性的真实,不要小看群众的眼睛,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这样的真实。

随着政坛中女性力量的增加,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女议员、女部长、女市长。早在默克尔初入德国总理府时,就有评论认为那是默克尔的“娘子军”基地。实际上,默克尔本人非常讨厌这个说法,“这是我听到的最令人感到不安的言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娘子军’这个词都显得阴险而又滑稽”。

默克尔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特地强调她作为女性的身份,人们根本不必因此产生对她或是同情或是记恨的情感,只需要把她当作普通的总理就可以了。以往总理面临的问题不会因为现任总理是女性而变得困难,每一任总理也都能在各自的政绩上获得荣誉,这样的荣誉也不会因为总理是位女性而消失。衡量男性与女性的标准是一样的,那就是各自的成绩。

因此,默克尔并不觉得需要特别强调所谓的女权,女性在德国政坛内的发展并不会受到来自性别层面的歧视。换句话说,在德国,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大幅提高,在许多领域都不会受到歧视,只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仍然会给女性带去一定的影响,但那完全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

尽管默克尔本人并不看重女权运动,许多女权组织和团体仍将她视为女权的代表人物。默克尔认同的那些坚强的部分,与男性同等对待的方面,都符合女权活动者们的要求。与此同时,2013年的当选让她即将超越撒切尔夫人,成为新时代执政时期最长的女性,因而,在世界女性榜样的名单里,她很可能成为首屈一指的人物。

PART 2 虚怀若谷:严峻形势下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