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
如果我定位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2005年宏观经济引导力论坛任志强发言
背景分析
2004年,中央和有关部门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令,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公开竞价出让,各地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进行协议出让。同时要求此后发展商须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两年不开发政府可收回土地。
71号令的颁布正式叫停了此前盛行的协议出让,成为土地交易市场化的标志。由于该规定从8月31日实施,这场“土地革命”的起点也被业内称为“8·31大限”。
此后,各地土地协议出让制度开始正式亮相。这个制度的出台对于那些依靠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以取得廉价土地的房产商来说,打击非常大,甚至是致命的。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宣扬土地价格将要上涨,紧接着带来的就是房价的大幅度上涨。甄别能力差的消费者经不住舆论的蛊惑,国内掀起了一股购房热潮,直接导致2004年房价的大幅度上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平均上涨14.4%,其中商品住宅上涨15.2%,这是自1998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次。
2005年,房子的价格依旧大幅度增长。国家也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发展,开始着手调控。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3月17日,央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提高购房者贷款成本,以抑制消费者的购房热。3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其中有8条调控房价的意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八条”。4月30日,建设部、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这里面也有8条调控房价的意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八条”。
国家接连颁布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给房地产商造成很大的打击,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让房地产商主动降低房价,他们不但坚守高房价,并且房价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此时的消费者对房地产开发商控诉不断,他们拒绝购买房子,由此双方对峙的局面形成。
就是在这个时候,任志强烧了一把火,把所有的消费者都烧怒了,任志强烧的这把火就是:“房子是为富人而建的,不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任志强的这一论调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消费者当中炸出了惊涛骇浪。消费者开始对任志强进行声讨,进行批判。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任志强的言论只是有些偏激了,最不巧的是他在最敏感的时候说了最敏感的话,然而,这就是任志强的性格,永远说真话,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任志强的这种论点,其实暗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所有的消费者中,富人的钱是最好挣的,要善于在富人身上挖掘财富。
拓展透析
追求利润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目标,让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在这个世界上,富人的钱是最好赚的,在富人身上攫取利润,不失为一种赚钱的绝佳办法。
犹太商人成功经商的哲学是:钱既然在有钱人的手里,我们就要赚有钱人的钱,这样才能够快速地赚大钱。犹太人心中的“有钱人”指的就是经济条件允许自己追求高消费的人群,也就是“富人”。一般情况下,高档的商品是以昂贵的价格和优良的质量表现出来的。有钱人必然凭借他们的经济优势,追求这类高品质、高价位的商品来突显他们的身价。
富人的社交圈相对比较特殊,这个圈子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就是花钱买痛快。
富人看重身份、讲究文化品位,所以,能够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东西,如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等消费品都是他们所钟爱的。企业管理者由此可以得到启示,适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为既然是富人,他们付得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如果定价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俗语说“价贱无好货”,这句话给有钱人的印象是最深的。聪明的商人们就是这样抓住有钱人的心理,开展厚利策略经营。
当然,厚利多销并不意味着价格越高,别人就越愿意买。高档消费者也并不是盲目消费的,必须给他一个充分的理由,否则想要让他痛快地掏出钱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个理由就是质量有保证,让他们相信高价物有所值,这样,你的生意才会越来越兴隆,创造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