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
2862200000009

第9章 西山经(5)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a及五残b。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鹿),见则其国大水。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体态与人差不多,只是长着豹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她经常发出长啸,而且蓬乱的发上戴着玉质的头饰,西王母主管上天降灾及五刑残杀等事。山中有种动物,外形像狗,有豹一样的斑纹,头上的角与牛角相似,这种动物叫狡,它的声音如同狗叫,它出现在哪里,那个国家就五谷丰登。山中还有一种鸟,外形像野鸡,通身呈红色,名叫胜遇,它的主要食物是鱼类,发出的声音像鹿,它出现在哪里,那个国家就发生水灾。

西王母就是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是个执法很严的女人,牛郎织女就是拆散的,原因是七仙女违反天条,私自下凡嫁给放牛郎董永。与“虎背熊腰”同样,“豹尾”说她执法得力,运用自如。“虎齿”说她严厉,“善啸”说她疾恶如仇。

王母娘娘是个执法者,执法者如果整天嬉皮笑脸,那就不会有威严。在戏曲中,包拯的脸很黑,黑得跟非洲土着混在一起都挑不出来,现实生活中,包拯的肤色不可能那么黑,为了突出他执法如山,不徇私情,才把他设计成那副模样。王母娘娘的形象与戏曲中的包拯类似。

“胜”即“玉胜”,用玉制做的首饰。“蓬发戴胜”,既然头戴玉饰,头发怎么会乱蓬蓬的呢?这不禁让人想到“怒发冲冠”这句成语。“蓬发戴胜”很可能就是怒发冲冠的原始股,这是王母娘娘在管教那些肆意妄为、不受约束的原始人时发怒的表情,以致头上的首饰都滑落下来。

王母娘娘身边有两种动物:一是狡,一是胜遇。那些不受约束的原始人践踏田地庄稼,狡去看护禾苗,于是那里便丰收了。对于那些作恶较多的原始人,王母娘娘把他们放逐到山坳中进行水灾实验,看他们抵御水灾的能力,胜遇是为王母娘娘传递命令的灵鸟。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再往西四百八十里是轩辕丘,这里没有草木。洵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黑水,水中遍布粟粒大小的丹砂以及石青和雄黄。

轩辕丘与后面的轩辕山不同,传说上古帝王黄帝居住在这里,因地而名,黄帝也叫轩辕,或轩辕黄帝,他娶了西陵氏的女子为妻,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被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其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不过,我认为黄帝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领导者,在外星人之间的战争中,飞船损毁殆尽,虽然修复了一部分,但外星人不能全部回到他们的星球,于是黄帝等一批外星人永远地留在了地球,成了我们的人文始祖。

这里又记载了丹粟、石青和雄黄,看来,这几种矿物对外星人非常重要。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再往西三百里是积石山,山下有一个石门,黄河水漫过石门向西南流去。这座积石山中,天下间的万物无所不有。

“万物无不有”?天下间有这样的地方吗?没有,绝对没有。我小时候农村人买不起鞋,家家做鞋,有一种鞋叫千层底。说是千层底,其实,鞋底只有五六层。这里的万物应该是指许多东西,是泛指,不是实数。积石山是外星人的物流中心,各地外星人所需要的物资都从这里运出的,所以,在地球人看来,这里无所不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a(hào)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wěi)氏b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c(yǐng)。

再往西二百里是长留山,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动物的尾巴都长着斑纹,鸟的脑袋也都长着斑纹。山上盛产的玉石也有很多斑纹。毋庸置疑,这里就是白帝少昊的宫殿。白帝少昊主管太阳落山光线射向东方的反影,即晚霞,或者说火烧云。

我们都知道三皇五帝,三皇和五帝的说法很多,有的古籍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也有的说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还有的说天皇、地皇、人皇即为三皇。五帝中的一种说法是东方青帝太昊(太昊也称伏羲),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也称黑帝),中部黄帝轩辕。

长留山的动物都有斑纹,奇怪吗?不奇怪。因为这些动物都是外星人从他们制造的同类动物中选出的精品,“文”是外星人做的标记,并不是动物自身长出的纹。同样,矿石也是如此,因其成色好,便于提炼,都做了标记。有人去管理晚霞吗?晚霞怎么会需要管理?如果有人去管,那一定是领导的脑子注水了,要不就是领导神经不正常。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分析就明白了——几座大高炉火光冲天,远远看看,如同火烧云一般,有位工程师在此管理冶炼,这不就是“主司反景”吗?

那些做了标记的动物,都是白帝的炼矿工人。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é)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zhēng)。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é)火。

再往西二百八十里是章莪山,山上没有草木,到处是瑶、碧之类的玉石。山里常常发生怪异现象。山中有一种动物,外形像红毛豹,却长着五条尾巴一只角,它的叫声如同敲击石头,这种动物叫狰。山中还有一种鸟,外形像鹤,一只脚,红色斑纹,青色身子,白嘴,名叫毕方,毕方鸟的叫声就是它的名字,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莫名其妙地燃起火。

《山海经》中到处都是怪事,可这里又特别强调“所为甚怪”,什么怪事呢?是因为狰在为外星人开采矿石、砸矿石,是因为外星人用一种叫毕方的雷管炸山开矿。冶炼金属首先要开山采矿,采来矿石要粉碎,然后才能冶炼。4000年前的地球人却把砸石的声音当成了狰的叫声,把雷管爆破燃起的火为怪火。当然,外星人的雷管不会做得太精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不明就里的地球人却把雷管当成了鸟。

既然开矿,那必然要破坏环境,所以“无草木”。角、爪、牙是动物生存的武器,所以古人说:“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即上天让一种动物长出尖牙的利齿,就不会让它长出强劲有力的角;让它长出高飞的翅膀,就只给它两只脚。也就是说,上天对一切动物都是公平的。“五尾”是说狰轻盈不笨重;“一角”是说狰是个大力士;以豹来形容狰,是说它“牙齿”十分“锋利”。这不就是一台碎石机吗?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再往西三百里是阴山,浊浴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蕃泽,水中有很多斑斓的贝壳。山中有一种动物,外形像野猫却长着白脑袋,叫名天狗,它的叫声如摇动辘轳的声音,饲养它可以避凶。

狗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对主人十分忠诚,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主人或遇突发疾病,或突遭坏人侵袭,狗守护在主人身旁,这不是“御凶”吗?还有,我们都知道,当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降临时,猫、狗、老鼠、青蛙、蛇等一些动物都有异常反应,在这些动物的提示下,我们可以做预防灾害工作,这不是“御凶”吗?何况是天狗,是外星人的狗,其灵性应该更高。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枏,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再往西二百里是符惕山,山上遍布棕树和楠木树,山下蕴藏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一个叫江疑的神居住在此。这座山常常下怪雨,风和云也从这里涌出。

怪雨怪在哪里,文中没有说,只说“风云之所出”。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云是由水汽形成的。北方秋冬时节,只要发动汽车,排气管就会冒白烟,这是汽油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空气结成的雾。“怪雨”就外星人大型机械排出的废气。如此看来“神江疑居之”应译为“那个神奇的机械江疑就安放在那里”。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àoyē),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luò),其名曰鸱(chī)。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是三危山,三青鸟栖息在这里。三危山方圆百里,山上有一种动物,外形像牛,白毛四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如同披着蓑衣,这种动物的名叫,吃人。山中有一种鸟,一个脑袋三个身子,形状与鸟相似,名叫鸱。

三危山,又名卑羽山,三峰环抱,遥遥相望,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绵延60公里,主峰在莫高窟对面。相传,凤凰就是由三青鸟演化而来,这是一种善于长途飞行的猛禽。三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侍者,在中国神话中,哪里有王母娘娘,哪里就有三青鸟。是类似于雕的大鸟,黑色斑纹,红色脖颈。

三青鸟是外星人实验出的灵鸟,专门为王母娘娘服务。与三青鸟类似,但二者职责不同,三青鸟负责为王母娘娘传递信息,负责看家护院。鸱不是鸟,而是一种火箭之类的直升式飞船。我们在电视里见过发射卫星的火箭,现在的长征系列火箭都是捆绑式的,中间的芯级是主火箭,在第一级推进器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三身”就是三个助推火箭,“一首”就是主火箭。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guī)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qí)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再往西一百九十里是騩山,山上遍布美玉却没有石头。天神耆童居住在这里,他的声音如钟磬鸣响。山下有很多蛇缠绕在一起。

传说耆童是黑帝颛顼的儿子。这里是外星人的机械修理厂,“积蛇”就是很多损毁飞行器堆积在一起。耆童是修理厂的“厂长”。在修理飞行器时,厂里经常发出金属的敲击声。“玉”不是玉石,而是玉一样贵重的东西,以此比喻重要的零部件。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a(hóng)也。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天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还有石青、雄黄。英水发源于此,向西南流入汤谷。山里有一个神,身形像个黄布口袋,肤色赤红如火,六只脚,四只翅膀,混混沌沌没有面目,却能辨认歌舞,他就是帝江。

帝江神没头,外形像个黄布口袋,赤红如火,长着六只脚、两对翅膀,没有头和五官。世间万物,除了蚯蚓那类的低级动物无不有头,然而,这位神仙却没有。其实,电视里已经演过N次了,这尊神就是六个喷管、四个尾翼、喷着烈焰的火箭。

“是识歌舞”不是说它听得懂歌舞,而是说,外星人终于在战争的废墟中组装起了一艘飞船,当飞船升空时,人们载歌载舞。“识”不是“懂”,也不是“分辨”,而是“看”。飞船升空,外星人又唱又跳,地球人还以为外星人在为飞船演出呢!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yōu)山,神蓐(rǔ)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b之所司也。

再往西二百九十里是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山上盛产一种可用做项链的玉石,山南有很多瑾、瑜之类的美玉,山北有很多石青和雄黄。这座山,向西可以看见太阳落山时气象万千的景象,这是由红光神蓐收负责的。

泑山是外星人一个重要的飞行器观测站,蓐收的职责是监测火箭运行。蓐收身边有个较为精明的原始人,他十分好奇地问:“神,你是管什么的?”蓐收解释火箭的原理地球人是不会懂的,于是便道:“我是管晚霞的。”地球人以讹传讹,就认为蓐收是主管日落的神。

按照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部属土。传说,蓐收是金神,长着人面,虎爪,白色毛皮,在西方管理太阳的降落。“婴短之玉”就是前面羭次山一节中所记述的“婴垣之玉”。据考证,“垣”、“短”可能都是“脰”之误。婴脰(dòu)之玉,就是可制作脖胫饰品的玉石。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huān),其音如(duó)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dàn)。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qíyú),服之使人不厌(yǎn),又可以御凶。

由水路向西行一百里,便到了翼望山,山上没有草木,但有很多金属矿和玉石矿。山中有一种动物,外形像野猫,一只眼睛、三条尾巴,它的名称叫讙,讙的叫声好像百种动物一齐鸣叫,它可以避凶,其肉可治黄疸病。山中还有一种鸟,外形像乌鸦,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常常发出笑声,这种鸟叫鵸,食用既可使人不做噩梦,又可避凶。

这里的“西水行”应是从泑山出发。可是泑山没河,哪来的水路?同样,翼望山也没有河,不知水路从何而来。这是笔误。不过,这一笔误并不代表下面笔误。我当年在空军服役时,部队飞的是强五飞机,这种机型既可对空,又可对地。飞行训练时,强五通常挂四枚炸弹,每枚150斤,高80厘米左右。如果把炸弹立起来,就能看到弹的顶端有个像眼睛一样的引信,底端是四个尾翼一样的翅。如果把炸弹的尾翼制成三个翅,那不就是“一目而三尾”了嘛!

“其音如百声”,百余种动物一起鸣叫,这并不是说讙声音像“大合唱”一样动听,而是说讙声音之高,即炮弹爆炸声音之大。有人可能会问,“御凶”怎么解释?我们许多人家装修新房时都在墙上悬挂一把宝剑,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避邪。我的战友还把一米多高的大炮弹壳摆在家中,也说为了避邪。讙能不能避凶就不言而喻了吧。有了避凶的大炸弹,外星人的心里就有了精神依靠,当然就不做噩梦了。

“三首六尾”的鵸就是这个道理。“三首六尾”还有一种解释——三头六臂。在神话小说中,哪吒就是三头六臂。哪吒真是三头六臂吗?当然不是,三头六臂是说哪吒本领高超,动物的尾有手一般的灵巧、臂一般的有力,三首六尾应该就是三头六臂。

不过,这里“瘅”不能简单地看成是黄疸病。外星人之间的战争把地球人吓破了胆,有了这种炸弹,地球人就不用害怕了。这里的“服之”也不能简单地译成“吃”或“戴”,应该译为“服侍”,也就是说,地球人如果精心看护它,就不至于吓破胆,或夜里睡不着做噩梦。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总计西方第三列山系,从第一座崇吾山起到翼望山止,共二十三座,绵延六千七百四十四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羊身人面。祭祀山神方式是把一块吉祥的玉埋入地下,祀神的精米是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