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四公子
2869900000003

第3章 孟尝君(2)

冯谖已经在孟尝君这里住了一年,并没有大的作为。当时,孟尝君虽然身居齐国相国的高位,但只依靠封地的税收并不够供养他的三千宾客,孟尝君只好在薛地放贷。一年过去了,孟尝君想把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收回来。于是,他问左右的人:“谁能帮我回到薛地收债?”这时候客馆的总管说:“宾客冯谖还没有为您做过什么,让他去吧。”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承蒙大家看得起,现在有三千多人归顺我。可是只靠薛地的税收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日常开支,所以要辛苦先生到薛地跑一趟,帮我把放过的债收上来。”冯谖满口应承下来,起程前往薛地。到了以后,他先把拖欠孟尝君钱财的人召集到一起,得到了十万的利息钱。接着,他用这些钱买来了美酒、肥牛宴请当地的人。所有能还钱的、不能还钱的人都被他邀请来了。冯谖和他们一一核对了债券。有能力偿还的和他们约定了还钱的日期,没有能力还钱的就当场把债券撕了。他还对大家说:“孟尝君把钱借给大家,就是怕大家想做生意缺少资金;而孟尝君收利息,是为了能奉养他的宾客。现在有能力还钱的,我都和他们约定了时间;没有能力还的,我就当场撕毁了债券。我们的主人如此优待我们,将来我们可不能辜负他啊!”下面的人听到这些感激涕零。

孟尝君听说冯谖把债券撕毁了,非常生气地把冯谖叫了回来。对他说:“我有三千多位宾客要奉养,所以才让你去薛地收债。你为什么把钱花在请人吃饭上,还把债券撕了?”冯谖不紧不慢地答道:“相国请听我解释。我准备酒肉请大家吃饭,才能看出来哪些人贫穷,哪些人富有。判断准确之后,我才能和富有的人约定还债的日期。而对于贫穷的人,即使我们不断地向他们要债,也要不出来,因为他们根本无力偿还。那还不如毁了债券让他们永远记得您的恩德!”孟尝君一听有理,心中暗暗佩服冯谖的远见。

后来,齐王认为孟尝君的名声超过了自己,所以罢黜了他的相国职位。宾客们看到孟尝君没有了权利,渐渐地都离开了他。冯谖非但没有离开孟尝君,还积极帮助他想办法,他对孟尝君说:“您给臣一辆车,臣乘着它去秦国,一定有办法让齐王恢复您的相位。”于是,冯谖来到了秦国,对秦王说:“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地赶到秦国来,都是一个目的:让秦国更强大、让齐国更弱小;匆匆忙忙赶到齐国的士人们也只有一个目的:让齐国更强大、让秦国更弱小。秦国和齐国实力相当,谁能技高一筹,谁就能拥有天下。”秦王立刻站起来问道:“那怎么才能让秦国实力更强,拥有天下呢?”冯谖回答道:“秦王您应该听说孟尝君在齐国被罢黜的事情了吧!齐国之所以被天下人重视,就是因为有孟尝君这个贤明的人辅佐朝政。现在齐王竟然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因此不满于齐王。他如果背弃齐国、投靠秦国,那么,凭借他在齐国的影响和对齐国国事的熟悉以及齐国百姓对他的爱戴,他一定能帮助您战胜齐国。您应该快点派人把孟尝君接过来辅佐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是等到齐王想明白了,重新重用孟尝君的话,那对秦国可是非常不利的!”秦王很开心,立即派人带着钱去邀请孟尝君。这时冯谖先回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地赶到齐国来,都是一个目的:让齐国更强大、让秦国更弱小;天下的士人匆匆忙忙赶到秦国也只有一个目的:让秦国更强大、让齐国更弱小。齐国和秦国实力相当,不分雌雄。哪一方的实力强了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实力弱了。现在我听说秦王派了使者带着重金来聘请孟尝君。孟尝君不去辅佐秦王还好,一旦他去秦国任职,天下人都会随着他归顺秦国。那么秦国的实力就会增强,齐国的实力就会下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大王为什么不趁秦王的使者还没有到的时候,用更多的钱、更好的态度把孟尝君留下来呢?孟尝君是齐国人,一定会很高兴地留在自己的国家继续效命的。到那时,秦国虽然是大国,也不能强行把别国的相国请过去!您如果这么做,不仅挫败了秦国的阴谋,还阻止了秦国称霸!”齐王说:“那好吧,我考虑考虑。”于是派人到边境上查看,果然看见秦王的使者带着重金向齐国走来。齐王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又把老地方薛地封给了他,还增加了一千户的居民。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又重新得到了重用,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当初齐王罢黜孟尝君的时候,他的宾客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恢复他的相位,只剩冯谖一个人去迎接他。当他们快到齐国都城的时候,孟尝君感慨地说:“我喜欢结交士人,对待宾客不敢有丝毫怠慢,最后宾客达到三千人。可是,一旦我失去了地位,他们纷纷弃我而走,没有人考虑我的安危。现在凭借先生的力量,我又重新得到了相位,我要看看他们有什么面目面对我!如果我再碰到他们的话,一定会往他们脸上吐唾沫,好好羞辱他们一番。”冯谖赶紧把缰绳缠好,走下车来给孟尝君磕了一个头。孟尝君见状紧忙下车扶起了他,问道:“先生想为那些人求情吗?”冯谖回答道:“臣不是为宾客们求情,而是因为您说错了话。世界上万事万物成为什么样子都是有原因的。就像人虽然活着,但总会难逃一死一样。人在富贵的时候,朋友多;贫贱的时候,朋友少,道理也是一样的!您难道没注意到那些早起赶集的人吗?天刚一亮,他们就要侧着身体挤进市场里去;可是虽然晚上他们能轻轻松松地进去,他们也不会进去。是他们偏爱早晨,不喜欢晚上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晚上那里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说宾客们在您失意的时候抛弃了您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您不要记恨他们,应该让他们为您所用,继续为您效力才好!”孟尝君恍然大悟,拜了又拜,对冯谖说道:“一定听从先生的教诲!”

(三)楚军攻打孟尝君

孟尝君被齐王封在了薛地,楚王派军队攻打他。孟尝君虽然养有三千门客,可弹丸之地的薛地还是难以抵挡实力雄厚的楚国,孟尝君因此非常担忧。幸好当时齐王派使者淳于髡到楚国访问,淳于髡回来复命,路过薛地,目睹了战况。孟尝君求淳于髡为他在齐王面前说些好话,希望齐王能救他于危难之中。淳于髡答应了他的请求。

回到齐国,淳于髡拜见齐王。齐王问他:“楚国现在国力如何,与我们齐国相比,哪个国家更加强大?”淳于髡回答说:“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而田文在薛地也非常不自量力。”齐王很奇怪:“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淳于髡回答道:“楚国兵强马壮,现在正在攻打薛地,扩大地盘!而田文连自己的封地都快保护不了了,竟然还在薛地建立宗庙,所以说他不自量力!”听了淳于髡的话,齐王叹了口气:“先王的宗庙的确建在了薛地,要是楚军攻破薛地,辱没了宗庙,那寡人可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于是齐王立即派兵救援薛地,孟尝君才免于此难。

(四)鲁连见孟尝君

鲁连来拜访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先生有什么想教我吗?”鲁连回答说:“我想问您一件事。”孟尝君说:“先生请讲。”鲁连说:“您真的看重贤士的才华吗?”孟尝君有点恼火:“那是当然,我有三千门客,难道先生没有听说过吗?”鲁连拱手说道:“我认为您并不是真的看中贤士的才能。以前雍门子奉养贤士椒亦,阳得子奉养有能力的人,都是吃一样的,穿一样的,用一样的,最后这些贤士都誓死效忠他们。”孟尝君说:“我没有遇到那么贤德的人,如果我遇到了,也会那样对待他们的。”鲁连反问道:“您马厩里有那么多匹好马,都是吃好的、用好的,难道因为它们是千古难见的好马吗?您后宫有那么多美丽的姬妾,都是穿尽绫罗绸缎、吃尽山珍海味,难道因为他们是千古难见的美人吗?好马和美女,在当今世界就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更是如此,根本不用羡慕古人,所以说您并不是真的看重有才能的贤士!”孟尝君很惭愧,于是对门下的宾客更加礼让起来。

孟尝君三千宾客中,有一个人非常不招孟尝君喜欢。孟尝君认为他没有什么能力,想赶走他。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又来劝谏孟尝君:“猕猴和猿猴如果离开森林去大海中生存,他们不会有鱼虾活得畅快;好马如果要攀岩峭壁,他们未必有狐狸动作敏捷;像曹沫那样武艺超群的剑客,虽然万夫不能挡其勇,但如果放下三尺长剑去种田,未必有农民耕种得好。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非要让人去做他们不能做的事情,或者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他们怎么能做得好呢!所以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您效力,而不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把人赶走。更何况,这些人如果被赶走,一定会记恨您,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股反对您的力量,对您可是很不利!”听了鲁连的劝告,孟尝君才放弃了赶走那个宾客的想法。

(五)孟尝君出访楚国

孟尝君到外巡游各国,到楚国的时候,楚王想送给他一个象牙床,派郢地的登徒把象牙床给孟尝君送过来。登徒家庭贫寒,怕送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坏了这个名贵的象牙床,自己赔不起,所以迟迟没有起程。后来,他决定求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帮忙。他对公孙戍说:“小人是郢地人登徒,奉命要把象牙床送给孟尝君。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小人不小心碰坏了哪个地方,就是卖了小人的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先生如果能帮小人免了这趟差事,小人愿意把家传的宝剑送给先生。”公孙戍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确实来自普通百姓人家,便答应帮助他。

第二天,公孙戍早起求见孟尝君,对他说:“听说楚王要送给您一个象牙床,这是真的吗?”孟尝君回答说:“这是真的,有什么不妥吗?”公孙戍回答说:“臣建议您不要接受这个馈赠。各个国家之所以看重您、尊重您、想重用您,都是因为您的声明远播于外。大家都知道您是大贤大德之人,大贤大德的人怎么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呢!何况象牙床是如此贵重的礼品,您来到楚国,楚王赠给您象牙床,等您到别的国家的时候,别的国家又要费劲心思来想应该送什么给您,攀比的不良风气就会兴起。如果您来到国力微穷的小国,那他们应该拿什么送您呢?您出访本来是好意,却给别人带来了不方便,那不是很不应该吗?更何况这些事情最终都会影响您贤明的声誉!”孟尝君说:“那好吧,就听先生的。”公孙戍见孟尝君听从了他的劝告,乐呵呵地退了出去。孟尝君看到公孙戍乐呵呵地走出去,很诧异,又把他叫回来,问道:“先生走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高兴啊?”公孙戍回答说:“因为臣现在有三件喜事。别的宾客都不敢劝谏,臣却敢,这是一喜;臣劝谏,您答应了,这是二喜;经过臣的劝谏能避免您犯错误,这是三喜。”孟尝君又问:“那你有没有收别人的好处?”公孙戍回答说:“奉命赠送象牙床的登徒答应把家传的宝剑送给臣,不过臣还没敢答应呢。”孟尝君说:“那就大胆地要吧!”接着,孟尝君又命人在门口写下:“如果有人能宣扬我的名声、纠正我的错误,即使在外面私自接收了别人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来进谏!”

(六)孟尝君组织合纵

孟尝君想组织各个诸侯国联合抗秦,公孙弘劝谏道:“您为什么不先去秦国看看呢,如果秦王是一个有能力、贤明的君主,那么他统一中原也没什么不好,既能带来天下太平,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果秦王是一个暴虐无德的君主,到那时候您再组织合纵也不晚!”孟尝君说:“那好吧,我就派你出使秦国,看个究竟。”

公孙弘率领十辆兵车来到了秦国。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想为难他,就对他说:“薛公的土地有多大啊?”回答说:“一百里。”秦昭王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然后说:“秦国的土地有几千里,寡人也没扬言说要攻打哪个国家,而薛公的土地才一百里,却想和我对抗,这是为什么?”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懂得珍惜贤才,而大王您却不懂得珍惜贤才,所以孟尝君敢和您对抗。”昭王接着问:“那孟尝君是怎么爱惜人才的呢?”公孙弘答道:“孟尝君门下人才济济。有能力为君主办事,但却绝不超越君主地位,不私自结交诸侯,得志的时候能尽心办事,不得志的时候也不会投奔别人,诋毁主人,这样的人在薛地数不胜数;治国能臣,能力超过管仲、商鞅,一心一意为君主办事,这样大能大义之人也有五位;即使是遇到有上万乘兵车的大国君主,如果敢辱没使臣,他们也会当场自杀,保全义节,还会让自己的鲜血洒在这大国君主的衣襟上,像这样的使者也有十人。”秦昭王立即道歉:“先生何必如此认真呢?寡人不过是在和先生开玩笑而已。寡人一直很敬重孟尝君的为人,希望先生回去一定要把我的意思转达到!”公孙弘回答道:“一定!”

(七)孟尝君与舍人

孟尝君有个门客叫夏侯章。孟尝君一直很看重他,不仅给他四匹马用,还给他一百个人的俸禄。可是,夏侯章每次提到孟尝君的时候都会说孟尝君的坏话。别人很不理解,都认为夏侯章不懂知恩图报,还有一个人偷偷把夏侯章的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和颜悦色地对那个人说:“夏侯章是有能力的贤人,应该这样对待他,你们不要再多说啦!”董地的繁菁也为此事很困惑不解,便去问夏侯章为什么总说孟尝君的坏话。夏侯章告诉他:“我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可孟尝君却如此看重我。给我四匹马用,还给我一百个人的俸禄。我没有什么功劳,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来报答他。他奉养那么多宾客,身边不缺好话听。所以,我要时时劝谏他,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才能不断改进,长久地得到人们的爱戴。只要孟尝君能有长久的基业,我被人误会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孟尝君的夫人很漂亮,有个宾客把持不住,与夫人暗自私通。另外一个宾客对孟尝君说:“您对他那么好,他非但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和您的夫人做了如此不齿于人的勾当,您杀了他吧!”孟尝君考虑了一下说:“英雄爱美女,是天经地义的,他把持不住也情有可原。我看就饶他这一次吧!”于是,孟尝君闭口不再谈论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把那个和他夫人私通的人叫到面前说:“我认识先生已经很久了,知道您是有能力的人。可是先生跟着我这么多年,却未能给您重要的职位,让您展示能力;如果只给您一个小官做,我又不忍心。卫国现在的国君和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把您推荐给他,他一定会重用您的!”于是,孟尝君赏赐他很多财物,把他推荐给了卫国国君。因为得到了孟尝君的推荐,那个人到卫国后很受重视。几年以后,卫国想要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攻打齐国。那个曾经与孟尝君夫人私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立即来见卫君,对他说:“孟尝君不知道臣没有什么才能,而把臣推荐给了您。臣听说齐国和卫国曾经歃血为盟,约定两国永远不互相攻伐。如果谁违背了誓约,就会像被杀了的牛羊那样血溅战场。现在您却要联合天下的力量来攻打齐国,那不是违背当初的誓约吗!希望您再考虑一下,不要辜负了孟尝君对您的信任!如果您能听臣的劝告,臣当誓死效忠;如果您一意孤行,臣只好以死谢罪!”卫君感动于他的忠义,终止了攻打齐国的计划。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感慨:“孟尝君很会做人做事啊,一场战争因为他曾经的一个宾客而化干戈为玉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