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四公子
2869900000005

第5章 春申君(1)

(一)春申君生平

春申君,楚国人,姓黄名歇。曾到过很多地方游学,博闻强识。楚倾襄王时,被派到秦国做使者,正赶上秦王派兵攻打韩、魏两国。秦军在华阳取得胜利,生擒了魏国的将军芒卯,韩、魏臣服于秦。秦昭王计划联合已经臣服的韩、魏攻打楚国,联军还没有出发的时候黄歇来到了秦国,听说了这个计划,为此非常担忧。因为秦、楚实力相差悬殊,上一次的秦、楚之战,秦军不仅攻占了楚国的巫郡、黔郡、攻克了鄢郢,还向东打到了竟陵,使楚倾襄王被迫逃到陈县。秦国兵强马壮,黄歇怕楚国敌不过秦国,立即上书秦昭王,劝他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他对秦昭王说:

“天下诸侯,没有比秦国、楚国更强大的了。现在听说秦国要攻打楚国,这不正是两虎相争吗,最终一定会两败俱伤。秦、楚的实力削弱,不是相当于增添了其他国家的实力吗,所以我劝您还是善待楚国。俗话说物极必反,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东西堆放得过高就容易发生危险,垒棋子就是这样。现在,秦国的地盘已经从西方绵延到了东方,自从有人类在中华大地生存起,就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土能达到秦国这么大。从文王、庄王开始,两朝的国军就想使秦国的领土和齐国接壤,以防止东方各诸侯国合纵抗秦。现在,您派盛桥到韩国做事,不费一兵一卒,盛桥就把韩国大片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您又派兵攻打魏国,封锁了通往魏国国都大梁的要道,占领了河内、燕县、酸枣、桃县,接着又攻下了邢丘,吓得魏军的援兵只能在一旁观战却不敢上前营救。这些都是您的功劳。您让您的军队休整了两年,然后又继续出战,一举吞并了魏国的蒲乡、衍地、牛首、长垣,接着又打到了仁县和平丘,吓得黄城、济阳的士兵坚守不出,楚王只能向您求和。这样您又从楚国得到了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真正实现了秦、齐相接的愿望,斩断了楚、赵联系的方式。东方各国虽曾联合起来与您抗争,但终究还是敌不过您,您的威力可以说是发挥到极致了。

您如果能保持原有的功劳和威信,暂时不发动战争,而是善待您的邻居,秦国将会得到各诸侯国的爱戴而永无后患。《诗经》上说过,做事情开始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易经》上也说过,狐狸过河,虽然百般小心,还是会弄湿尾巴。这些都是在说开始容易,而坚持下来却很艰难的道理。当初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却没想到自己会在榆次被人所杀;吴王只看到了攻打齐国的好处,却没想到自己会在干隧被人打败,并且死在了那里。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建立大的功勋,而是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潜在的祸患。吴王当时轻信了越王,跟着他一起攻打齐国,结果,刚在艾陵打败了齐国,就在三渚的水边被越人活捉了。智伯当时信任了韩、魏,和他们一起攻打赵国,联军已经攻破了晋阳城,眼看就要胜利了,韩、魏两国却背叛了他,将他杀死在凿台之下。现在,秦王您只看到了楚国没被秦国打败,却忘记了打败楚国只会增加韩、魏的实力而已。所以我劝您还是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吧。

《诗经》中说过,不应该千里迢迢地去攻打远方的敌人,这样看来,距离秦国遥远的楚国应该是您的帮手;而秦国的邻国才应该是您的敌人。《诗经》上还说过,狡兔虽然跑得快,但要是碰到好的猎狗还是难以逃脱。现在,您过分相信韩、魏两国对您的友好,这正相当于当初吴国信任越国。我担心韩国和魏国今天谦卑的态度是为了麻痹您,而故意装出来的。因为您对韩、魏两国并没有什么大的恩赐,只有几代人的恩怨,他们怎么会真心侍奉您呢?秦军与韩、魏交战,韩、魏惨败。他们的领土被侵占,宗庙被毁坏,他们的百姓被杀头、剖腹,尸横遍野,被秦军俘虏去的百姓被你们用绳子绑着、成群结队地在路上押送,连他们的祖先都担心,怕他们后继无人。即使侥幸幸存的人也无以为家,只能四处漂泊、流落他方。对于这两个国家,如果不被您消灭的话,一定会成为秦国的隐患。现在您却帮着他们攻打楚国,不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吗?

况且,如果您攻打楚国,想要从哪里进兵呢?难道您想从您的敌人韩、魏两国那里借道吗?那恐怕您的军队会一去不复返。如果您不从韩、魏借道,一定会先进攻随水的南岸。那里到处是丛山密林、河流溪谷,即使您占领了,又有什么益处呢?结果只能是您获得了攻打楚地的坏名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再说,您一旦攻打楚国,韩、赵、魏、齐四国一定会起兵响应。当秦、楚正在交战的时候,魏国就会趁这个机会攻打留县、方与、萧县、相县等地,把过去属于宋国的地方据为己有。齐国也会从南面进攻楚国,取得胜利后,会得到泗水流域。泗水流域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适于农耕,也很适合生存。攻打楚国您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却使韩、魏受益,使齐国强大。长此下去,他们即使自己没有能力称霸,然而阻止秦国称霸却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臣为您考虑,建议您和楚国搞好关系。如果秦、楚联合对抗韩国,韩国就会收敛起来。然后您再利用东山险要的地势,占据河曲一带的有利地形,韩国一定会甘心臣服于您的。到那时,您再派兵十万驻扎在新郑,魏国就会担忧起来。许地和鄢陵必不敢和您交战,这样上蔡、召陵和魏国的联系就中断了,最终魏国也会真心臣服于您的。可见,您和楚国交好,既会有两个诸侯国因此臣服于您,又可以扩大您的领土,使其东接于齐。这样,您的领土就会从西海横贯到东海,整个天下都会被您控制,燕、赵,齐、楚之间也难以联系。然后您北取燕、赵,南制齐、楚,最后这四个国家也会臣服于您的。”

秦昭王认为黄歇说得很有道理,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然后又派使者送厚礼拉拢楚王,两国因此结为盟国。

黄歇带着盟约回到楚国,楚王更加重用他。不久以后,为了表示联盟的诚意,楚王派黄歇辅佐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两人在秦国住了好几年。后来,楚倾襄王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太子却回不去。楚倾襄王的太子和秦国的相国应侯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对应侯说:“相国真的是和太子好吗?”答说:“是的。”黄歇又说:“现在楚王病重,秦国不如归还楚太子,使其继承楚国的王位。他一定会因此重视和秦国的关系,也会感激您;如果太子回不去,楚国就会另立新王,这个新王即位后未必会和秦国交好,秦国因此失去了和另一个大国交好的机会。更何况,楚太子如果不能继承王位,他就只是一个客居他乡的普通人,那您和他交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希望您能认真考虑这件事。”应侯将黄歇的话转述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太子的老师先回楚国探视病情,回来再从长计议吧。”黄歇担心夜长梦多,建议太子道:“现在秦国扣留您是为了从您身上得到更大的好处,可是您现在并不能给秦国提供什么好处。您父王危在旦夕,如果您不快些赶回去,您的弟弟就会继承王位,这样一来,您在秦国的地位就很危险了。因此,臣建议您和楚国的来使一起逃跑,臣留在这里,就是丢掉性命,也会为您争取到逃跑的时间。”楚太子听了黄歇的话,换上普通人的衣服,打扮成楚国来使的车夫混出了秦国。黄歇留在客馆里,一有人问起,就推说太子生病了。等到估计太子早已远离秦国时,黄歇亲自找秦王说出了整个事情。秦王很生气,想要杀死黄歇。应侯急忙为黄歇求情,他对秦王说道:“楚太子回国,一定会继承王位。黄歇帮助楚太子顺利回国,将来一定会得到重用。如果我们现在把他放回楚国,对于两国的交好是有好处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建议,黄歇得以回到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倾襄王病故,楚太子得立,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刚一执政就拜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还赐给他淮北十二个县作为封地。十五年后,黄歇对楚王说:“淮北十二县离齐国很近,常有紧急情况发生,还是把那里改成郡县比较好。”所以,黄歇把淮北十二县归还给朝廷。楚考烈王又把江东之地封给了他,于是,春申君在当年吴国都城的旧址上建起了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做楚国相国的第四年,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第五年,秦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邯郸告急,赵求救于楚。春申君带兵前往救援,秦军撤退,春申君顺利回国。第八年,春申君挥师北进,为楚灭掉了鲁国,并任命荀卿为兰陵县令。一时间,楚国又强大了起来。

第二十二年,各诸侯国担心秦国对他们的攻伐没完没了,相约联合抗秦,楚王被推举为盟主,春申君负责具体事务。六国军队行至函谷关,还没与秦军真正交锋,就被秦军吓得四散而逃。楚考烈王因此埋怨春申君,渐渐疏远了他。

春申君辅佐楚王的时候,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赵国有平原君,四人争着礼贤下士、招宾致客。一次,赵国平原君派使者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置在最好的舍馆里。赵国的使者想夸耀财富,故意在头发上插上了玳瑁簪,用珠玉做剑的配饰,信心满满地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用珠玉做配饰的鞋子接见赵国使者,赵国使者非常惭愧。

春申君有个来自于观津的门客叫朱英,对春申君说:“很多人认为楚国本是强大的,因为您掌事才变得弱小起来,我却不这么认为。先王在世时,秦军二十年没有攻打楚国,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秦、楚相距较远,秦军要穿越险要的关隘才能攻打楚国,借道韩、魏又很不安全。可现在局势不同了,魏国已经自身难保,还想把许县和鄢陵献给秦国。那样一来,秦国的军队离楚国现在的国都陈县只有一百六十里,一旦秦军攻打楚国,陈县就危险了。所以,您应该建议楚王把国都迁离陈县。”于是,楚王在春申君的建议下,把都城从陈县迁移到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