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皇后楷模:长孙皇后
2873300000007

第7章 为夫选妃胸怀广

毒药随身死相随

长孙皇后的贤惠与过人之处,还体现在她有容人之量。亲自为李世民选纳妃嫔,展现出自己母仪天下的胸襟和德行。说起此事,还有一个奇闻轶事。

按照唐朝的后宫制度,在皇后之下,贵妃、德妃、淑妃、贤妃被称为“四夫人”,在后宫内官的品级中属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被称为“九嫔”,正二品;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被称为“二十七世妇”,正三品;另外还有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被称作“八十一御妻”。也就是说,皇上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另外,宫中还仿照外朝的尚书六部二十四司,这是管理宫中衣食住行的系统,各设女官,有品级的就有六局十人,五品;司二十八人,六品;典二十八人,七品;掌二十八人,九品。这些是有官职的,此外还有做事的宫女,根据各局忙闲人数不定,总数常常可以达数千乃至上万。唐初,为了收拢民心,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都曾从宫中放还数千宫女。

太宗李世民没有沉溺后宫之名,曾经两次释放宫女大约五千名左右。他还先后退回新罗和高丽进献的美女。这直接导致了后宫编制的不足,身为皇后的长孙氏认为不妥,四处打听,欲意寻觅贤良女子补充后宫。

后来听说郑仁基的女儿年方二八,容貌倾国,德才兼备,于是长孙皇后就主动为唐太宗去聘娶。在长孙皇后的积极努力下,与郑家定下婚事。诏书已经发出,皇宫也已经布置妥当,皇帝要结婚,当然一派喜气洋洋,只是奉皇帝命令到郑家正式宣布的使节还没有去郑家。正在这个时候,魏征听到一种传闻,说郑氏女已经许配给陆爽,于是赶快向皇帝报告。魏征说:“陛下为天下人的父母,抚爱百姓,应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的君主,没有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这是作为皇帝的常道。今天郑氏之女,早已经许配他人,陛下毫不怀疑,不问清楚就娶过来,这要传播到百姓中去,还怎样做一个百姓的君主?我虽然只是听说这件事,然而怕这件事有损您的品德,不敢隐瞒。望陛下能留心查看这件事。”太宗和皇后闻听此事,大吃一惊,立刻下令停止操办婚礼,策使也不派发了,命令郑氏依旧嫁给原来所许配的人。

但是太宗皇帝结婚,实为天下的大事,怎能说停就停。于是众位大臣纷纷出面表示反对。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御史大夫韦挺等都认为:“郑氏女嫁给陆爽,证据并不明显,皇帝的结婚大礼已经进行,不可中止。”

同时,当事人陆爽也上表说:“父亲在世的时候,确实与郑家有往来,也有赠送资财的事情,但没有涉及婚姻的事,外人不知,妄有此说。”

有了当事人陆爽的强证,大臣们于是纷纷劝谏太宗继续筹备结婚大典。这时太宗非常疑惑地问魏征:“众大臣或许是顺从朕先前的旨意,那陆氏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魏征说:“他上表的意图我还是能猜出来的,他是把陛下等同于太上皇了。”

太宗皇帝十分奇怪地问:“此话怎讲?”

魏征说:“太上皇初平京城的时候,看上了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于是太上皇便一纸遂令将辛处俭赶出东宫去万年县做官。辛处俭整日战战兢兢,常恐自己的脑袋搬家。陆爽以为陛下现在虽然宽容地对待这件事,恐怕日后暗地里把他贬官,所以他自己才反复陈说与郑氏没有婚约,意在于此,不足为怪。”

唐太宗细一思量,摇摇头笑道:“外人意见,应该是这样想的。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于是又下了一道诏书说:“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纷纷感叹唐太宗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明君。

虽然此事未成,后来长孙皇后还是亲自为太宗李世民选了优秀的才女入宫相伴。作为一个女人,长孙氏是如此的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爱不是贪婪的,不是独断的,而是无私的,她可以为丈夫选妃,也可以为丈夫牺牲自己的生命。

贞观初年,正当盛年的唐太宗忽然身患重病,断断续续病了长达一年之久。长孙氏虽然贵为皇后,但仍然昼夜不离地侍奉着自己的丈夫。在细致入微地照顾丈夫的同时,她的腰带间一直都带着一瓶毒药。当李世民偶然发现毒药的时候,长孙皇后深情地看着太宗说:“若是你有什么不测,我是不会单独活在这个世上的。”长孙皇后的毒药,映照着她的心境,印证了她对李世民的爱,这种爱是真正的生死相随,真正的至死不渝。无法想象太宗皇帝是怎样的感动,总之,在长孙皇后悉心的照料之下,太宗的病渐渐好了起来,而她自己的身体却变得越来越差。

长孙皇后所患的病,是多年旧疾“气疾”,即现在所讲的哮喘或者肺病。用中医的观点讲,肺主气主悲,气不畅则郁闷焦虑夜不能寐。长孙皇后的气疾最受不得惊吓,焦虑。可是皇家怎能无事?

长孙皇后本来就是心思缜密、多愁善感之人,她自幼丧父、寄人篱下,又嫁给了家事即国事的李世民。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柔弱的长孙氏经历了无数个无眠不安的夜晚。天下统一后,无情的政治风云,让长孙氏承受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多年压抑的情绪,将她的旧病越积越深,终成隐患。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跟从太宗巡幸九成宫。时值深夜柴绍等人有急事禀报,太宗知事态紧急,于是全身披甲出宫阁询问事由。当时长孙皇后正抱病卧床,听闻后立刻要起身相随,身边的侍臣劝阻皇后保重身体。长孙皇后说:“皇上已然震惊,我内心又怎能安定下来。”随后,不顾劝阻坚决地跟了出来,没想到,又惹风寒,此后长孙皇后的病情开始加重。贞观九年,病情稍有好转,不料太上皇李渊不幸逝世,她不顾劳累,操持葬仪,凡事亲为,却不想旧疾又犯。贞观十年,诸子封王,她又开始为各个李家孩子操持行装……诸事种种,让长孙皇后的病情一次重过一次,终于因过度操劳而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