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2884300000002

第2章 《扫罗》

〔意大利〕阿尔菲埃里

《扫罗》是意大利作家阿尔菲埃里发表于1784年的一部悲剧。

小说取材于圣经故事。英勇善战的犹太将领大卫,被以色列国王胡罗追捕,潜逃在外,过着非人的生活。他的妻子米哈尔公主,成天哀求国王还她丈夫,约纳番王子也在一旁帮腔,闹得国王心神不定。在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决战的紧要关头,大卫冒着生命危险潜回以色列军营,要求参加对非利士人的战斗。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再做一个被驱赶的逃犯,他决心与以色列人及其国王扫罗同生死共存亡。

丈夫突然返回,使悲痛欲绝的米哈尔公主喜出望外,也使视大卫如同良师益友的约纳番王子感到勇气倍增。但是他们却担心国王是否会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收回成命,起用大卫。他们认为国王之所以仇恨战功赫赫的大卫,是听信了妄自尊大的阴谋家阿凡尼尔的谗言,他们决心帮助大卫揭穿阿凡尼尔。

扫罗国王年轻时作战亦十分英勇,率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及闪族人诸部落作战,屡建战功,被长老会议推选为国王。他为了保持王位,反对祭司干预政事,成为宗教攻击的对象,但他又惧怕神灵会进行报复,心情十分矛盾。他渐渐变得性情孤独,急躁易怒,残酷无情,甚至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忌妒成性的阿凡尼尔利用国王这种心情,散布流言说,大卫在以色列和犹太人中间搬弄是非,勾结非利士人,要谋害国王,等等。因此,扫罗国王下令捉拿大卫,大卫被迫到处逃窜。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来到扫罗国王面前进行申辩。他拿出从国王披风上拉下来的一块衣料,证明自己对国王的忠贞。那是国王在追捕他时,在一个山洞里休息,睡着了,落入他手,但他竟无歹心,只拉下国王一块衣料,却保留了国王的生命。他声明自己此次回来是为了帮助国王战胜敌人,在取得胜利之后准备束手就擒,听从国王发落。大卫一席话解开了国王心中的疑团,博得了国王的信任,扫罗再次委任他统帅三军,指挥战斗。

阿凡尼尔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成为扫罗国王士兵的统帅,就靠搞阴谋诡计。国王任命大卫统帅三军,阿凡尼尔表面上装出完全服从的样子,背后却又点燃国王心中忌妒与猜疑的邪火。在公主和王子兴高采烈、全军上下热烈欢迎新统帅、准备迎接新战斗的时刻,扫罗国王对大卫又起了疑心。他看到大卫手中拿的那把剑,那是大卫与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亚决斗时得来的,后来献给了天主,作为圣物供在祭坛上。国王因此怀疑大卫是欺骗他,怕大卫和宗教势力勾结起来夺取他的王位。大卫赞颂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击败了主要敌人,劝说国王不要高枕无忧,要招贤纳士,为彻底打败敌人,消灭一切不信奉天主的种族而奋斗。他认为在这场战斗中,国王和他是以色列人手中的两把宝剑。国王听不进大卫的话,反而觉得大卫抬高自己准备夺取王位。因此他撤销了对大卫的任命,并要立即处死大卫。约纳番王子死死拉住国王,让大卫逃走。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逃走了。国王对王子阻拦他杀死大卫十分生气,认为他放走大卫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色列的王位将不是由他而是由大卫来继承。约纳番王子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卫战功卓著,但阿凡尼尔陷害他,父亲忌妒他。在他看来大卫智勇过人,是上帝派来的,即使上帝让大卫而不是让他继承王位,他也心甘情愿。他认为大卫对国王一片忠心,国王惧怕大卫,正说明大卫是上帝差遣来的,他劝父亲不要反抗,只能顺从天意。

儿子的话使国王心情十分烦恼,他惧怕神灵但又想为了自己的子孙和家族保住王位。他一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已故的祭司长撒姆伊尔要他把王位让给大卫,因此他更加仇视宗教,嫉恨大卫。他杀死了赶来帮助他作战的祭司,命令阿凡尼尔捉拿大卫归案。王子和公主的劝解,更增添了他的恼怒,他撵走了自己的儿女,却把阿凡尼尔视为唯一可信的人。他要亲自带兵出战,企图以战功解除自己的烦恼。

这时非利士人突然发起进攻,约纳番诸王子战死。胆怯的阿凡尼尔借口要保护国王撤走,从战场上逃了下来。当扫罗国王得知他的部队已被击溃,儿子已经牺牲,敌人已经迫近大营时,他明白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他拒绝逃走,拔出宝剑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