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89000000018

第18章 不幸,如梦幻泡影 (2)

能屈能伸是一个人的胸襟问题,若是达到了屈伸自如的境地,那世界上再也没有困难和挫折、厄运和耻辱,全都在屈伸的转换中化作奋起的力量,去赢取前方更大的成功。

年轻,就是最大的富有

智慧点金石

“舍近求远”似乎是人难以摆脱的劣根性,人们习惯性地以为最好的总是在更远处,于是,不辞辛劳地去追求,去寻找,却不明白,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最可骄傲的。这本是一个常理,但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途中,迷失了自己,所以,他们忘记了这个常理,忽视了自己最大的资本,这样执迷不悟,真是一件可悲的事。

在禅者看来,一切无视自身而从外部事物中寻找幸福之本、舍本逐末的人,都是可怜悯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来了一个须发俱白的和尚,问他:“年轻人,你为何不高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和尚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和尚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

“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干不干?”

“不干。”

“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和尚笑着问。

弦外有音

不要抱怨家庭的贫寒,不要抱怨时运不济,不要怨天尤人。有一种资本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这就是年轻。身体是一部不停运转的机器,因为年轻,它还是崭新的,只要你运用得法,就能不断地创造价值,所以不必为暂时的不得意而垂头丧气,只要不让机器闲置,成功便指日可待。

总有人比你更痛苦

智慧点金石

人总是热衷于比较,很多痛苦便由此而来。

在比较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总是别人的欢乐,总拿别人如意的地方和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比,总觉得比别人差,以至于每日为此郁郁寡欢。

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不知道有人比自己更痛苦。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陀慈悲,他为了消除人间疾苦,有一天把全世界自认为最痛苦的一百个人聚在一起。

佛陀问他们:“你们很痛苦吗?”

人们争着说自己非常痛苦。

佛陀说:“好!知道你们都很痛苦,现在每一个人都把你痛苦的事情写在纸条上。”大家很快就写好了。

佛陀又说:“现在拿手中的纸条与别人交换。”

这一百人在交换过别人的痛苦后,纷纷传出惊叫,接着急忙要回自己原先的痛苦。

弦外有音

不快乐的人,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快乐,比自己更顺心,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但他们没有想到,别人也同样会有相同的问题。正由于他们不想,因此就产生了自怨自艾的想法。

过程之中自有快乐

智慧点金石

生是头,死是尾,中间的是过程,也被称为人生。

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人生是一个过程,从胎儿,婴儿,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这个过程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包含了人活着的酸甜苦辣,凸显着人生得意的光芒和失意的暗淡。

人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该因为过程中想要得到又会转瞬即逝的东西而忧心忡忡,盲目浮躁!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上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委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

一位僧人由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要做的所有的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道。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僧人说完,拂袖而去。

弦外有音

人生是过程,这是一个最简单但又最不为人注意的错误。人生目标是我们永远的明天,我们的人生永远是今天,是此刻,是转瞬即逝的现在!

有目标的人是活得有意义的人,能看重人生本身这一过程并把握住过程的人是活得充实而真实的人。“没白活一辈子”,应该是目的和过程两方面都有质量。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没有得到人生过程的乐趣,没有享受人生,这是一种生命自觉与自省的缺乏。沉浮动静皆人生,体悟每种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沉浮皆是人生所获的赐予。

沉浮动静皆人生。如果我们总用一种效益坐标来判别人生的状况,前进为正,后退为负,上升为优,下沉为劣,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读懂人生。

结局都一样,那就把过程过得精彩轻松一些吧。

人生如茶,用坎坷沏开自己

智慧点金石

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无数次的挫折堆积而成的。但挫折和失败对人毕竟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不愉快、沮丧、自卑。因此,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自我解脱就成为战胜脆弱、走向成功的关键。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痛苦是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但这品尝需要勇气。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静静地听这位年轻人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少顷,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身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着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年轻人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福建的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呷两口,再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再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少顷,小和尚便提来一壶吱吱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释圆起身,又沏了一杯茶,年轻人俯身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清香便从杯里袅袅地逸出来。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厉害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弥漫。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浮了又沉,沉了又浮,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般的清幽,夏阳似的炽烈,秋风似的醇厚,冬霜似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茶,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溢出了他们生命的一脉脉清香。”

弦外有音

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变消极为积极。

要知道,磨炼、挫折、挣扎,这些都是人成长必经的过程,急于成功的人,别忘了一句俗语:欲速则不达。

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