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2902900000026

第26章 不尽的思念(2)

其中“牛郎织女到终年”是邓稼先、同时也是很多搞尖端武器的同志们所共有的一种牺牲。他们长年“踏遍戈壁共草原”,夫妻团聚的时间很少,邓稼先在28年中夫妻相聚能有几时?诗里还说到他正是因为“浩瀚胸怀比草原”才能做到“尊上爱下好中坚”。另外,有的诗描绘邓稼先为了核爆试验,由东到西一路奔忙的生动形象,“踏上梓潼九曲路,送出玉门万里关”,而这一切努力的结果则是“月宫无路终许上,昆仑有阶自可攀”。

许多诗词,表达了对邓稼先英年早逝的深深怀念,悲痛追思之情难以抑制。词意哀婉,反映了同志们与他的深厚情谊。与邓稼先共事多年的陈云尧,写了一首《长相思》,哭邓院长:

皖山青,蜀山青,依旧青山依旧情,故人还攀登?

愁萦萦,思萦萦,盼望君归终未成,诔别和雨声。

词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出自机杼,读来催人泪下。

哀悼中更多的毕竟还是对邓稼先的敬佩情意和对他人品和贡献的高度评价。如刘西尧和夫人陈景文在诗中说邓稼先“上云天兮而不骄”。诗的全文是:

入污泥兮而不染,上云天兮而不骄,鞠躬尽瘁兮为保祖国,大公无私兮学者楷模。

四川省人大主任何郝炬在悼稼先同志一词中写道:

渊海若无物,平凡以近人,胸怀宏愿许人民。飞越长空天外,遄遄向征程。

求索十年久,风沙冬复春,功成两弹尽轰鸣。长叹英年早逝,千里放悲声。

词中的“平凡以近人、遄遄向征程、风沙冬复春”等句,可谓知之甚深也。

各处召开的座谈会及报纸杂志上的悼念文章难以统计。择其要者有: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在1986年8月11日出版的第29卷32期,以邓稼先的彩色照片和大号英文字CHINA,S FATHER OF THE A - BOMB为封面,并在“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之前加上编者按:Because of what he saw as the humiliation China suffered at thehands of foreign aggressor, and because of his patriotic desire to buildup China,s defence capabilities, nuclear physicist Deng Jiaxian , 62,devoted his life to designing and building China,s atom and hydrogenbombs. Great as his accomplish-ments were, it was only recently, afew months before his death on July 29th,that the cloud of secrecysurrounding Deng has been lifted and that he has begun to be publiclyknown as the “Father of China,s A and H bombs”.

此后不久,《半月谈》杂志社评邓稼先为1986年全国新闻人物。在1988年第2期的《高能物理》上,刊文《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二周年》和他的大幅照片。在1989年出版的《回顾与展望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1949-1989》一书中刊有:邓稼先和同事们在核试验场区考察地形,邓稼先在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日与张爱萍将军等看望聂荣臻元帅,以及邓稼先等人在核武器研究院参观的照片。此书由邓小平题写书名,杨尚昆作序。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主编的199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在人物项下,列入了邓稼先的主要事迹和照片。在《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一集中(科学出版社,1991年),编入了邓稼先的传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的第63页上,有《邓稼先》条目,由钱三强先生撰写。出版了两本他的传记,一本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葛康同、邓仲先、邓槜先、许鹿希着,新华出版社,1992年)另一本是:《娃娃博士——中国原子弹氢弹元勋邓稼先》(郭兆甄、苏方学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1993年9月16-22日,北京图书馆举办了邓稼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展览”。

还有,邓稼先的传记载入了《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5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并在《人民日报》刊有:此卷于1994年6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书中人物的姓名等消息。

此外,还有其他的悼念活动。在1986年秋天,中央军委决定让八一电影制片厂军事片部摄制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纪录片,影片从众多的保密资料片中精选了可以公开,并与邓稼先的工作情况有关的材料和我国核弹试验成功的壮观景象。此片于1987年8月建军60周年时在全国的电影院中公开放映。同时,军事博物馆还举办了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着功勋和建设成就的建军60周年展览。在核工业部分中,设有“两弹元勋邓稼先”专栏,并有邓稼先的半身塑像。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以及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等多位领导同志观看展览时,特意与九院工作人员和邓稼先的亲属们在专栏和塑像前合影留念。

在1990年,国家教委发文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中外名人故事丛书》和《中外名人画像》,其中有邓稼先的故事和他的画像。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在1992年4月主办了“当代英模事迹展”,其中有:《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专栏和他用过的物品实物玻璃展柜。1994年10月21日邓稼先铜像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四川绵阳落成,塑像建立在风景秀丽的人民公园中。国务委员宋健和四川省副省长李蒙为塑像揭幕。《四川日报》报道,邓稼先的铜制塑像高达4.5米,基底为不锈钢柱体。报道说:“这是绵阳市委、政府和人民为长久地缅怀邓稼先同志的光辉业绩,激励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勇于攻关、多出成果,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拼搏而塑造和设立的。”报道还说:“绵阳各界群众近千人参加揭幕仪式。”两年之后,《科技日报》1996年4月23日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铜像日前在新落成启用的安庆市科技中心揭幕”。报道说:“为他塑造铜像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铜像落成以后,周围经常摆有一些鲜花。一看就知道,这些花多数并不是从花店买来的。它显然是普通老百姓自己采撷的山花。红的、黄的、白的花儿带着青枝、散发着野香,散落1986年冬,国务委员、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将军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纪录片题写的片名:两弹元勋邓稼先地摆在那儿。花儿有时被一阵大风吹开了,不久又有新花放上去。邓稼先,你知道吗?后来,当地人不约而同形成一个习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离家之前便由父母领着到邓稼先铜像前合影,作为一种标志,鼓励年轻人在学业上攀登高峰。

领导人的题词实际上是一种最简明、凝重的评价与怀念。

张爱萍同志题词:

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证书

宋任穷同志题词:

知识分子的榜样

共产党员的模范

邓稼先同志一生为我国核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堪称两弹元勋书此以为纪念。

宋任穷一九八六年冬十二月

李鹏同志在1994年邓稼先荣获杰出科学家奖时题词:“民族之光”。邓稼先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聪明才智献给了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后平静地逝去了。但是人民不会忘记他。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将受到他的激励,直到永远。

1998年初,一百多位著名专家历时数月,从曾经为中国的文化、科技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人物当中遴选出40位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文化名人”。按照出生时间排序,他们是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李冰、司马迁、张衡、蔡伦、王羲之、祖冲之、贾思勰、吴道子、李白、杜甫、司马光、毕昇、沈括、李清照、关汉卿、黄道婆、李时珍、朱载堉、徐霞客、曹雪芹、詹天佑、齐白石、蔡元培、鲁迅、马寅初、李四光、郭沫若、梅兰芳、徐悲鸿、茅盾、梁思成、林巧稚、冼星海、华罗庚、邓稼先。这40位文化先贤的塑像全部为立像,像高2米左右,用青铜铸造,塑像的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雕塑艺术家。邓稼先和其他39位文化先贤的塑像于2011年4月揭幕。塑像将长久地伫立于中华世纪坛三层的民族文化环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