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泌尿系内腔镜、CT、MRI检查。
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①目的:确定下尿路有无梗阻,评估逼尿肌功能。②指征: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尿流率减低或残余尿量增多;首选治疗失败或出现尿储留;在任何侵入性治疗前;对筛选检查发现有下尿路功能障碍须进一步评估。
(17)前列腺结石
真性前列腺结石是由淀粉样体钙化而成,Sutor和Woaley发现前列腺结石多由正常前列腺液中所含的钙盐和磷酸镁沉积而成。感染可以促进某些结石形成。相反,前列腺微小结石的存在提示常伴有前列腺局灶慢性炎症改变。前列腺内结石的大小、数目不同,可为1mm至4.0cm,少则1个,多则数百,且常为多发。前列腺结石没有自己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表现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或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直肠指诊、尿道探条、膀胱镜和X线可以确诊。前列腺指诊可以正常、硬结、增大或结石摩擦感,必要时应与前列腺癌相鉴别;膀胱镜检查可见前列腺部尿道肿胀,镜鞘通过前列腺部尿道时有结石摩擦感;X线检查可表现前列腺内弥散性阴影、马蹄形或以前列腺尿道为中心的环形阴影;孤立性或占据整个前列腺的结石影。
(18)睾丸微结石症
睾丸微结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是以睾丸生精小管内钙盐为核心的沉积物,B超检查可见睾丸实质内多发性微小钙化灶。由Prieb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1987年Doherty等首次描述了TM的声像图特征。TM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患者是因原发病就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阴囊及睾丸疼痛或不适、腹股沟区疼痛、阴囊肿胀、睾丸肿物、附睾结节、睾丸萎缩、鞘膜积液和睾丸下降不全等。TM的影像特征为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散分布直径<3mm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类似暴风雪般“闪光点”。也可单侧发生或累及附睾。CDFI无特征性改变。其血流参数与正常血供无明显差别。其诊断标准为:①每个切面均能发现多个直径<3mm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②点状强回声是相互独立的弥漫分布于睾丸实质内。TM亦可根据每个切面均能发现点状强回声的多少分为传统的TM、局部的TM。传统的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直径<3mm、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局部的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能发现<5个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TM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故超声可以确定诊断。它的可重复性及无创兴在诊断和随访中具有优越性。TM睾丸病理学发现生精细胞的胀亡和坏死更为明显和突出。生精小管管径缩小、基膜透明化、生精细胞坏死、生精细胞脱落、间质、间质细胞和生精小管退化等。TM与睾丸肿瘤和男性不育的关系倍受关注。有学者发现TM患者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为31%~46%,睾丸恶性肿瘤TM的发生率为30%,其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2~21.6倍;TM患者男性不育发生率在17%~23%。因此,对TM患者要引起重视,定期随访。尤其是TM发生在男性不育、隐睾、睾丸萎缩、性腺发育不全和有睾丸肿瘤病史高危人群时,更应加倍警惕,必要时行睾丸穿刺活检。
2.前列腺炎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前列腺炎与一些男性疾病息息相关,研究证实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是一些男性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间接诱发因素。了解、认识这些男性疾病与前列腺炎的关系,对进一步治疗很有必要性。
(1)前列腺炎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
影响阴茎勃起因素很多,可概括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慢性前列腺炎是器质性因素中公认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前列腺炎与阳痿的关系尚不肯定,前列腺炎并不直接损害阴茎勃起的神经—血管功能。但长期的不适在患者心理上产生压力,使他们产生抑制和担心,特别是对本病不了解的患者常会认为自己的性功能有问题,久而久之即可以产生精神性阳痿。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往往表现有精神症状,如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全身乏力、失眠、多梦、易疲劳、疑病和焦虑,所有这些对阴茎勃起都产生着显著影响。慢性前列腺炎所产生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睾丸和会阴部不适等下尿路症状(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LUTS的程度越重,ED的发生率越高。LUTS的出现和严重程度是性功能障碍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许哲等论述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中也认为,前列腺炎患者的ED,并非是前列腺炎本身器质性病理性组织改变所引起。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情较顽固,合并ED后治疗更加困难。建议在治疗ED的同时应治疗前列腺炎。
(2)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属性腺。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男性生殖中占有重要位置,前列腺液的改变必定对精子本身、精液成分、精液液化、精子周围微环境等产生影响。前列腺炎与精液不液化、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白细胞精子症等多有相关性。世界卫生组织不育症防治专题组对男性不育病因诊断分类中,附属性腺感染者占22种病因排序中居第四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前列腺炎NIH分类及诊断治疗中指出,男性不育合并前列腺炎时,即使是无症状亦应进行治疗。由此可见,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有学者对慢性前列腺炎(CP)伴不孕不育患者精液质量、果糖和PSA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前列腺炎伴精液液化正常组、精液延迟液化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动A级、活动A+B级和PS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延迟液化组果糖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出现不同程度的精子数目和运动功能的异常,可引起男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延迟液化组精液PSA含量明显降低,前列腺液中PSA严重流失。也有研究发现衣原体(CT)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之一,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卵磷脂小体和精子上有衣原体附着。解脲脲原体与衣原体感染可能直接影响精子形态,畸形精子显著增高,尤其以头部缺陷精子为最严重。也有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凋亡率较健康男性显著增高(P<0.01),可能是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所以慢性前列腺炎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对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检查有无慢性前列腺炎应作为常规。
(3)前列腺炎与早泄的关系
早泄(Paemature ejaculation ,PE)的定义尚不完全一致。目前较为公认的早泄诊断是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定义为“持续地或反复在很小的性刺激下,在插入前、插入时或插入后不久即射精,比本人的愿望提前。在临床上筛选早泄患者是以时间标准来定义,即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即阴茎插入阴道直至射精的时间。在我国大部分学者将早泄定义为IELT<2min,有的定义为IELT<3min。也有以阴茎在阴道内提插次数和配偶满意度为参考指标者,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不可靠性。早泄的病因分为两类,即心理性和器质性。慢性前列腺炎被公认为是器质性病因之一。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早泄的发生率为40%~50%。研究认为,可能与早泄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关;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使会阴部与射精反射相关的肌肉组织长期处于慢性充血、水肿,呈激惹状态。少有性刺激即出现性兴奋而很快射精。有专家在专著论述慢性前列腺炎并发症中,第一个提及的就是性功能障碍及早泄,认为可能与前列腺受到炎性刺激有关。
(4)前列腺炎与血尿的关系
血尿是指尿液中有血。它代表着泌尿系统或周身存在着重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常常将血尿分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全程血尿、初始血尿、终末血尿,无痛或伴有疼痛的血尿。笔者认为,血尿不仅发生在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出现血尿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最常见的精囊疾病如精囊炎、精囊囊肿、精囊结石等常常表现为射精后血尿。生殖系统中最大附属性腺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炎也可有血尿的发生,甚至有个别合并有高血压病例者可出现十分严重血尿。发生血尿的生殖系统病因在许多关于血尿的专题论述中则往往被忽略。由于认识不足,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的前列腺炎也容易被忽略和漏诊。2010年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结报告了18例因终末血尿而最终诊断为前列腺炎的病例。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NIH分类法均诊断为1型或2型前列腺炎。经按前列腺炎治疗1~3个月后血尿和前列腺炎症状消失。前列腺炎,特别是急性发作期间,由于后尿道、前列腺及周围间质组织充血、水肿,在排尿时因膀胱颈、后尿道收缩挤压,前列腺管泡壁微血管破裂或渗出导致血尿,多以终末血尿为主。但是,以血尿为主诉的前列腺炎的诊断要十分谨慎,必须在排除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并有前列腺炎症证据的前提下才能做出。
(5)前列腺炎与附睾炎的关系
非特异性附睾炎感染为微生物通过血行感染和尿路感染两个途径。尿路感染所致附睾炎一般从输精管和附睾尾部开始,体征亦以输精管和附睾尾部为最明显;血行感染一般从附睾头部开始,体征亦以附睾头部为最明显。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附睾炎属经尿路逆行感染途径。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微生物可以是不同的细菌,可以是衣原体(CT)、支原体(Uu)及病毒等等。有研究认为,衣原体、支原体不仅是引起非淋性尿道炎的微生物,也可以引起前列腺炎和附睾炎。有报道,85例附睾炎患者经聚合酶连反应(PCR)检查,尿道内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68例,其中衣原体、支原体均阳性者28例。他们认为,临床上易忽视这些附睾炎患者的尿道病原体即衣原体、支原体检查,从而导致尿道内衣原体支原体的残留,成为附睾炎反复发作的诱因。近来更有较大宗病例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与急性附睾炎(acute epdidymitis,AE)的相关度:在急性附睾炎组伴发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96.68%(175/181);;慢性前列腺炎组急性附睾炎的发病率为13.96%,急性附睾炎组慢性前列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前列腺炎组急性附睾炎的发生率。慢性前列腺炎的存在是急性附睾炎重要基础性因素;也不能排除急性附睾炎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两者有重要关联度。同样提出临床医生在治疗附睾炎的同时不要忽视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这对防治该两种疾病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两者间真正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陈铁峰,朱江,李如辉,等. 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11):56-57.
〔2〕宁晔,吕坚伟,冷静,等.男性间质性膀胱炎与ⅢB型前列腺炎18例的临床鉴别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11,25(3)28-31.
〔3〕蒋立城,丁吉阳,程玉峰,等.精索静脉曲张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8):616-617.
〔4〕那彦群.中华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杨为民,袁晓奕.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26(1):1-3.
〔6〕刘雅峰,周灿权,欧建平,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与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相关性分析.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2):55-56.
〔7〕王大伟,盛畅,徐晨,等.下尿路症状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中国男科学,2012.,26(7):67-69.
〔8〕王江,权昌益,常文亮,等.前列腺炎伴不孕不育患者精液结果及精浆PSA和果糖的分析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2):130-134.
〔9〕刘鸿铃,吴金攀,刘维洲,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卵磷脂小体与精子上有衣原体附着.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8):58-65.
〔10〕董毅飞,王华,罗清炳,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凋亡率的变化.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8,22(2):50-52.
〔11〕刘继红,熊承良.性功能障碍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12〕邬贤德,孙洁.终末血尿为主要症状的前列腺炎18例报告.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6):61.
〔13〕李占全,玉铂.附睾炎患者尿道内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12):58-59.
〔14〕唐来坤,王珂,卢国军,等.慢性前列腺炎在附睾炎发病中关联度分析.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