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292600000005

第5章 冒险:盖茨们的游戏规则(1)

比尔·盖茨冒险为王

“在人类的事务中有股潮流,洪水般的潮流奔向财富。如果一个人被这种潮流所抛弃,则他的一生 注定黯淡无光,凄惨悲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海洋中漂浮。我们必须跟随潮流,顺潮流而动,否则,我们将失去人生冒险的机遇。”比尔·盖茨对莎士比亚历史剧《尤里西斯·恺撒》说的这段话推崇备至。当年,他和艾伦手执BASIC语言,抓住了使它大显身手的契机,从 而在这个计算机潮流涌动初起之时,便将自身融了进去。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们不仅从出售的BASIC程序中大赚一笔,更 重要的是,一个新的产业将由他们开创出来。

冒险一搏的念头告诉盖茨,不能再念书了。他几次试探着告诉父母,他 要从哈佛退学,开创他的计算机事业。

父母大吃一惊。母亲坚决反对儿子退学,她认为这是学业上 的自杀行为,是最愚蠢的行为。她希望盖茨在取得学位之前无论 如何不能离开学校。哈佛的学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是通向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身价,切不能为着一个还很虚无的愿景放弃学生去冒险。

母亲玛丽·盖茨是华盛顿州立大学评论会的一员。这是州内最为显赫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机构。玛丽·盖茨在州教育界素孚重望,可自己的儿子却无视教育,而且是哈佛的教育,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父亲是著名律师,也极力反对儿子在毕业之前就去开公司。尤其在刚刚20岁还没有任何人生阅历的时候,既耽误了学业,公司也不会办好,所谓“鸡飞蛋打”,不如学成毕业以后稳稳当当做起。

母亲去寻求外援了。她找到了萨穆尔·斯托姆,一个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一个著名的慈善家和市政领导人。她请他说服自己的儿子不要中断哈佛学业。

在会面时,盖茨对他谈到,个人计算机革命刚刚开始,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而赚钱的远景同样辉煌,或许,将有无数台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而运转。

斯托姆不知不觉被感染了。他仿佛回到了自己胸怀大志的白手创业的青年时代。他不仅不再劝阻他中止学业,反而鼓励他好好干。为此,他有好几年与盖茨的母亲不那么融洽。可是,他说,为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启,这没什么不值得的。她将来会明白的。是的,盖茨的父母终于明白了。当一个新的行业在儿子的手中托起,当10年后儿子荣登亿万富豪榜,当15年之后儿子成为世界首富的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了当年的阻拦并不是明智之举。

不言而喻,盖茨的冒险精神造就了他的辉煌。这个具有特殊天份、好胜、自力更生、自信心很强并具冒险精神的电脑天才,他在本行里的控制力量极为庞大,以致《资本家》杂志在1991年4月发表一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似乎会几近垄断软件工业。”

害怕失败是他好胜天性的另一个例证,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显然驱使他继续追求高度成就,他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迷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这种话从世界首富的嘴里说出来,实在奇怪,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他在哈佛大学时,是个梭哈迷,曾经玩过一盘2000美元的赌局,人们不会理解,盖茨顽劣的扑克技巧会对他在今后的高科技事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却是千真万确。即使比尔·盖茨本人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也不得不承认,“扑克战略”能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

比尔·盖茨认为,自己当年的扑克战略和金钱的经验有助于他走进商界,但是他后来玩的别的游戏,却对他没有丝毫帮助。

由于他好斗成性,被人骂做“红眼”(赛车手紧张时,肾上腺衰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他仍然喜欢接受挑战,不怕风险,虽然他的冒险行为都经过精心计算,但是他大体上仍然像新创立公司、努力求生存时一样,制造新产品。

人要有一点冒险精神

什么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这里所说的“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也就是指企图通过工作完成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人。想创造财富,却不敢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成功人士清楚地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仍充满自信地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因素。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赢取成功。

风险有程度大小的区别。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成功人士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成功人士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砍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成功人士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风险的成因,是形势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但当前面的路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进陷阱、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很快把你带领到目标中去。于是风险出现了,或停步,或前进,你要做出选择。

前进吗?可能跌得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停步吗?也许得保安全,但也许错过大好良机,令你懊悔不已。

成功人士事前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对自己说:“情形最糟,也不过如此!”然后拼尽所能,去实现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觉提然,对自己、对别人无愧。

福克斯先生是放弃原有的安定职位毅然向外寻求机会而变成成功人士的。

福克斯在30岁时,已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分公司经理。他的业务成绩好,公司又是全国有名的好公司,因而他的事业是具有很大的安定性的。然而福克斯却不这么想。他说工作好比是流水中静止的地方。他需要一个使人更充实的地方。

和福克斯一样,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也以冒险精神著称。史斯丰富的永不止息的心灵使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买下飞虎航空公司,这件事可能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冒险,他相信这个最新的创新观念,会使联邦快递公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包裹运输公司,使这场冒险获得丰厚的回报。1989年2月13日,《商业周刊》描述他这最新的并购行动,说是“他到现在为止最大的赌博”。华尔街一些不相信他的人可以说是快乐得很,因为这次并购价款88亿美元,使联邦快递的债务提高到14亿美元,业界分析师质疑史密斯是否疯狂了,居然为了另一个有问题的新事业,拿既有的生意来冒险。

他们提出了一个论点,就是飞虎航空公司工会组织强大,是传统型公司,联邦快递公司在史密斯的领导下,仍然富有新创企业的精神,他们说联邦快递有一种同心协力、无拘无束的吸引力,和飞虎航空“适应”者形态较保守的性格,恰好是强烈的对比;他们宣称,因为有这些因素,加上两家公司人员的其他差异,这个并购案行不通。大多数不同意史密斯作法的人说,他从后门引进了一只老虎。但是乐密斯坚决相信飞虎航空经过40年的经营,建立了不少国际空运路线,可以使联邦快递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空运公司。过去每一个人都说史密斯疯狂,历史却证明他是正确的。

在许多冒险家当中,石油大亨盖蒂故事也尤为经典。他在年轻时,也受到过许多的挫折。几经挫败之后,他以500美元的便宜价格购得一矿区,终于挖出石油。此处一天可生产7000桶的石油,所以他立刻变成了成功人士。当时,周围的人都以充满嫉妒的口吻说:

“保罗真是太好运了!”

可是,这和中奖类的幸运不同,因为他的行为值得带来幸运,获得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据说石油的钻探并没那么容易,钻1000口井,其中有石油的大约只有200只,而钻出的石油能够卖出获利的只有5口,也就是仅仅05%的机率。再加上钻探一口油井的经费,真可说是凄惨的连续作战,不单要有资金,更要有冒险精神才行。由这个角度看来,保罗·盖蒂是有资格成为成功人士的。

“不!那只是幸运挖到而已,着手去做成功率低的事,这是有勇无谋。”

或许有人会这么说。姑且不论钻油是否属于投机性事业,但事实上当时的钻油者常想:“迟早总会挖到!”光就这层意义而言,的确是太投机了。但保罗的情况不同,因为当时钻油几乎都不重视所谓的“地质学”,探测师的主流从来都是赁对土地的实感来钻探的,由于如此,他们一听到地质学,就都轻蔑地冷笑。可是,聪明的保罗不只对土地有灵感,也很努力学习地质学,更仔细听专家的意见,尽量收集有限的资料选定矿区。结果,他才能掌握幸运,以500美元的低价购得矿区。

保罗·盖蒂不只是冒险心的人,其慎重也可见。换句话说,他已充分了解冒险心和冲动是不同的。保罗的经验告诉我们:

虽说为了招来财富,冒险精神是必要的,但绝对不可以冲动。因为冒险精神与冲动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本质上是天差地别。财富绝对不会对懦弱的人微笑,同样地,对于有勇无谋的冲动派也没什么兴趣。

一位成功人士说:“对于有失去一切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藏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

这真是至理名言。

最大的危险是不冒险

社会活动家卡尔曾说:“希望就有失败的危险,尝试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不尝试如何能有收获?不尝试怎么能有进步?不做也许可以免于受挫折,但也有失去了可以学习或爱的机会。一个把自己限于牢宠中的人,是生活的奴隶,地异于丧失了生活的自由。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拥有生活的自由,才能冲破人生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