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上老师让我们谈对于“美”的认识。老师之前并没有提示我们准备任何资料,当天就让我们上台演讲,并将此作为我们的一次课堂成绩。
当天,大多数同学因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发言而被推迟到下周的课上进行,其中也包括我。那些直接上台演讲的同学发挥得不错,各自谈了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我当时确实在苦想我发言的内容,后来因为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主题,就继续低头读书了。
一直以为一个星期之后我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直到政治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仍然没有确定下来我要发言的内容,我想“美”所涉及到的范围太大了。我放纵了疲倦的身子,转眼到了第二天早上,政治老师已经进了教室,说了些课外话,我还一直天真地期盼着老师能够换一个题目。转眼间她在上节课坐的椅子上坐着,准备开始点名了。我顿时感到惶恐不安,我知道我将要上台讲话的题目还是空白的。我试着从别人演讲的内容中获取一些灵感,然而却没有得到令我满意的结果。个人的发言,必须要源自于自身的大脑。做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主见,这样才算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空间。我的灵感来了!转眼间,老师果然点到了我的名字,我在座位上黏了一会儿,蹑手蹑脚地走上台,简单地说了我认为的“美”,这是源自我内心的。我当众讲话的能力很差,在下面准备好的腹稿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对我来说也并不稀奇,我最后结束了我认为很失败的发言。通过在座大家的眼神得知的答案也是这 样的。
现在我就来重新介绍一下我认为的“美”。三字经中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顾名思义,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原本是行善的。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处处见善呢?这就有了“尘世的熏陶”这五个字的来源。人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必然要有来往。然而人的性格、出身、教养又都不相同,所以人们在交往中,相互间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社会学对此有着更明确的解释。人生来都是自私的,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不是任何人能够改变的。所以人们之间有了利益,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代价去争取。那么也就有一些人会放弃职业道德、家庭,甚至放弃与利益相比不值一文的“原则”去获得自己的那份利益。我所认为的美,就是那些受尘世的污染和熏陶,而自我原则始终不被动摇的人。身为人,若没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自己做人的根基,没有了自身的价值,生活也就受制于人。
因此,我想告诉每一个人,无论怎样,做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目标;要时刻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类的人,永不同流合污,不迷失自我。这就是我认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