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想:我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不劳而获的人。
是人,就会有自尊心,就会有拿自己和其他人相比较的虚荣心。有时候,把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所有人比,胜过了无家可归的,胜过了下岗再就业的,胜过了考试成绩不好回家就会挨打的,胜过了手里几乎没有零花钱的,胜过了工薪阶层的。但是没胜过明星啊,没胜过NBA球员啊,没胜过大学校长啊。错了,完全错了。虽然有些事情是命数,是基因,是命运。可是哪一个有业绩的人与自己的奋斗不成正比呢?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劳而获的人。因为我享受的这一些,都不是我创造的。
我回想:一个惊奇的答案--“从来没有”
小学的事情就不说了,也不能说,因为一直都住校。自初中以来,双休日住在华清嘉园,那时家人给我们三个孩子雇了个数学老师,周六或周日来家里辅导。老师的妻子还给我们做饭,就睡在大厅里的一张床上。我们不懂事,总是闹,不安静,最后把老师气走了。双休日我一个人在卧室里,几乎没有踏实地写过作业。不过那时的日子也过得快,转眼间就忘了。
后来我一个人搬到王阿姨家里住。地方远,天气热,没少吃苦。缺少了年轻人的世界,整天除了静下心来写几个字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做。再就是后来考虑到夏天太热的缘故,而搬进了蜂鸟社区。那是我独自学习最用功的时候吧,我曾幻想着自己能考进一个理想的高中,但是最终的结果总是与期望的有一定差距。
到高中第一年,住在亚运村,父亲的朋友租的房子。有时一个人睡,有时两个人睡一张床。记得夏天的时候很热,冬天很冷。周一到周五上学的日子挺累的,双休日就是放松。晚上回家就是下棋,打牌,去电影院看电影什么的。回家前在学校里的书是趁着在学校里的学习气氛犹豫后做出了欺骗自己的决定,回到家就撇到一边了。没有环境,更没有心情看下去。
高中第二年,还是住在亚运村。之前的房子不租了,买了一套。比原来的条件改善了许多,至少不用两个人挤一张床了。周一至周五的住校生活还是很充实,双休日在家里能写几篇文章吧。我总是设想把学校里的学习气氛看成在家里也会如此。读书这几年,哪一次不是背着几本书回家,再背着那几本未曾翻过的书回来。在家里,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静下来心学习的时候。
我回想:从来都是不好好吃饭的我,自从不需要家长喂饭之后,好像就有了一个“神仙”的称呼--不吃饭。我几乎从来不会主动要求吃饭,都是不懂事的我让家人一请再请才能把我拎到餐桌前。不过没有几分钟,就又离开了。是啊,平时家里那么多吃的,随手拿根黄瓜,吃个西红柿,来袋煎饼,哪有吃不饱的道理。从小学到高中结束,学校的食堂都有一日三餐。有时很好,有时是的确令人恶心。不过就算不爱吃,也肯定能吃到更好的。从出生的那一天,我就从来没有为吃饭的事情发过愁。什么都可以吃,从来都不会胖。想吃的东西一般都吃得到。
第一个回想,我似乎想通了。自从来到美国后我花了家里面很多的钱,难免心里多少有些愧疚。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人生就是命啊。每个人都梦想努力工作,挣更多更多的钱。有钱是好事,绝不是错,但是一定要用在有意义的事物上。花钱本没有错误,即便是花很多很多的钱,只要在自己或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挣来的钱不花,就是一张张带有图案的纸。省吃俭用是好习惯,不该花的钱不花自然是好休养。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花销少,省吃俭用的人未必就是优秀的。如果收入高,谁的开销又会小呢?
第二个回想,我似乎想通了。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必须把自己放进一个大家都在看书学习的群体里,我要求自己每天在图书馆看多长时间的书,或者做多少数量的功课才允许自己离开。只有这样,我才能集中精力,使自己投入到功课当中去。
第三个回想,我也想通了。我需要一个全新和有规律的生活。尽管离开了校园生活,我需要让自己生活的有规律,至少要保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不会要求自己每天几点到几点一定要在哪里,做什么,但是我却一定要苛求自己在一定时间之内要完成什么。我想等我搬了新家后情况会改善很多。虽然我不是一个厨子,可是对我自己来说,做饭也不是很难。
在美国的生活,有好有坏,然而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也依旧如此。生活的酸甜苦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内心强大的人来说,是谁都抢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