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2959200000019

第19章 舍的境界(18)

可见,凡事应沉淀下来想想是不是别人在故意利用自己,另谋他利,这是很重要的。

当听闻自己被他人侮辱后,尤其是熟人通知的时候,首先要沉着应对,认真仔细地去了解事情全部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下定论,每个强者都应具备这种素质。

上文中那小伙子算是用身外的钱财买了个教训:伪君子害人不浅,防人之心不可无。

小人通常会利用你的弱点大做文章,扛着你这杆枪四处炫耀,而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和火箭炮去硬碰硬,撞个你死我活,而他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有些“好意”受不得

江涛是一公司里的会计,一日处理公司财务时,发现大笔贷款入不敷出,便急匆匆向陈经理汇报。

陈经理经过一阵沉默后说:“这件事万不能让人知道!”“什么意思?”江涛并没有理解他的弦外之音。

他耐心地为江涛分析:“你为人一向正直严谨,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也很相信你,你刚才所说的,应该也不是谎话,但其他人并不像我们这样想!”

江涛默不作声,没有领悟他的意图。

陈经理说:“公司没准会这样认为,虽然这个职员说是弄丢贷款,但说不定是放进个人的口袋里了。而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我是十分相信你的,所以我不这么认为,但是公司一定会持这种看法。你还年轻,也可以说是有美好的前程。如果被公司质疑了你,今后你的前途定会受到影响。作为我的下属,作为一个有内涵的小伙子,我对你的担忧是发自肺腑的!”

江涛一下子被他的话震住了,吓得全身颤抖。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但是,它却不能等同于你美好的未来。如果我是你,不会把这件事张扬出去,而会用尽全力来补全这个漏洞。”

江涛分析着他的话,感觉说得十分有理。就按照经理所说的,想办法弥补这些钱。

经理听后,大加赞赏:“这是明智的选择。”然后又补上一句,“为了你的未来,我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所以,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江涛不仅拿出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又托朋友向别人以高利息借了钱,东拼西凑,总算补全了所有的贷款。后来,江涛才明白,经理之所以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是为他着想,其实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丢了这么多钱,他作为江涛的顶头上司要负绝大部分责任,作为失职的人员,江涛自然会受到处罚,但后者总比前者好,同事也许不像他说的那样怀疑他。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特别是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寄希望于他人的指点迷津,但这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一是尽量不要找与这件事有关的人,很明显,他也是当事人,他定会希望事情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让他出谋划策,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不肯帮你还算好的,如果动了什么坏心眼,你有可能就会因此而永无出头之日了。在这个故事中,陈经理其实应当为丢钱的事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但他却拿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并且把自己装扮成替江涛着想的圣洁人物,一个处处为人着想的好上司。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推卸掉自己的全部责任,在江涛还没弄清事态的严重性之前,让江涛成为替罪羔羊。

相信世上还是有全心全意为我们着想的人,但大多是在事不关己的状态下。像陈经理一类的伪君子,一旦触碰到他们的自身利益,就会自己想尽办法去脱身,扛不了就干脆一下子推给别人。这些还算好的,可耻的是他们总是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模样,把山芋打包得紧紧的,扔过来的其实是个无比威力的炸弹。失去防范意识的人们难免弄不清状况,还一时间充满感激,直至被伤得体无完肤时才醒悟。

一旦长时间身处困境,我们往往会越陷越深,找不到好的解决方式,常会制造谣言,拉人下水,把烦恼丢给他人,自己却逃之夭夭,置身事外,这类人的大多始作俑者便是伪君子。

好酒中也有掺毒药的可能

显山露水的真坏人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对他会有一道心理防线,真正需畏惧的人是那些假好人,因为他们脸上明摆着“善”字。先给你一些微不足道的恩惠,让你心存感激,给你一杯酒,请吃一顿饭,然后他会专门在背后诋毁你,耍手段,这类人不得不防。

社会上充斥着竞争。大家靠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能够从竞争中显露出自己的那类人本也无可非议。可偏偏有这么一群人,知道自己若是正面竞争难有决胜的把握,就动些歪点子。表面上他对你的看法百依百顺,让你平添一份信心,却转过身来背后捅你一刀,而且上司最厌恶什么,他就专门把这些东西与你扯上关系。而你卷铺盖走人的时候,还不忘对他心存感激呢。

魏国武侯即位后,任命女婿公叔为相,打破了李悝的新法,维护贵族利益,这样一来,便使力主变法的吴起与公叔有了矛盾。

吴起是个一根筋,却又没主见的人。每当公叔罢黜一条新法,他便据理力争,气得公叔咬牙切齿,终于决定要赶走他。公叔了解,要轰走功不可没的吴起,还得国君发话。于是他设了个陷阱,等着吴起往里跳。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闲聊中巧无痕迹地把话引到吴起身上。当时,魏武侯在军事上很看好吴起,便大为夸奖吴起的功劳,表示还得重用吴起。公叔马上就说:“那当然,但是,”他把话头一转,“就不知吴起是否忠心耿耿,他终究不是局内人呀!”一句话魏武侯便心生怀疑,沉思着说:“对呀,他是不是真与咱们站在同条船上呢?”公叔见魏武侯的神态,知道事情有余地,忙接口道:“我有一计,试探他一下就明白了。”魏武侯问:“怎么试探呢?”公叔说:“吴起自从弑妻求将以来,从未娶妻。您可招他来,说要将他与公主配婚。他若欣然接受,就说明他跟咱们一心。对魏国忠心耿耿。他若犹犹豫豫,就说明他心怀不轨,不会在咱们魏国久留的。”魏武侯说:“好吧,就依你说的办。”

公叔见首战告捷,忙跑回家,对妻子说,他要约一个友人拜访家中。朋友到来时,要妻子装出气势强横的样子。他妻子并无多问,便答应了。

第二天,公叔左一声兄弟,右一声好哥们,邀请吴起来家中做客。一进门,公叔妻子就依照公叔吩咐好的,迎面责问公叔:“今天不上朝,干什么去了?”公叔小心翼翼地说:“去看了一个朋友,相约来家小酌。”妻子大喝:“酌什么?天天灌马尿,也没见你有什么大的作为!”那时还讲究男尊女卑,像这样的内人,吴起生平是第一次看见。于是他抓住机会问公叔:“嫂夫人怎么这般态度?”公叔摆出一副无奈的神情,说:“人家是公主,有国君撑腰嘛。”

这时,公叔妻子的侍女听从主人的话,又装模作样气势汹汹地来找公叔,说公主在房中,要公叔快去,有事吩咐。吴起一见,不免心生怒火了,抱不平说:“一个小小丫环,竟对男主人这般放肆,这不是造反了?”公叔又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一口气,说:“丫环也是随公主从宫中嫁来的,自然狗仗人势,狐假虎威。”

吴起回到家中良久,还在为公叔在家中的地位打抱不平,却突然有人传来话,说国君找吴起有要事商议。吴起不知国君究竟为了何事,便急忙入宫面圣。魏武侯热情接待,说了好久家常后,便说出要将公主相嫁的事。吴起正为公叔打抱不平,哪知国君又让自己也走上这条不归路,于是便犹豫地说:“在下出身贫贱,岂敢同公主匹配。”武侯以为他在谦虚,忙说:“我意已决,不在乎什么出身。”吴起还是不讲缘由地不愿答应。武侯想起了公叔的话,以为吴起心怀不忠,也就不再强求他了。

打那之后,魏武侯对吴起逐渐冷淡起来。吴起察觉到自己在魏国不会得到重用了,便捡了个机会,投奔到楚国。

并不是吴起的智谋不敌公叔:谁能拒绝他人的好心诚意?再加上他低估了“悄悄话”背后的巨大摧毁力,也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了。在这里,问题的关键还是防范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当一个跟你总是意见相左或不相往来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无不尽显好人的态度,与你亲密无间,又是加饭又是送菜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铺一条通往陷阱的羊肠之道,必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防范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当一个跟你总是意见相左或不相往来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无不尽显好人的态度,与你亲密无间,又是加饭又是送菜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铺一条通往陷阱的羊肠之道,必定醉翁之意不在酒。

警惕言而无信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人们怀有许多道德意识,美德不是花瓶,只可用来欣赏,而是要付诸大量行动,以展现出美德的光彩。

话说得再好听、戏唱得再动人、空想的计划再完美,如若没有切实行动,徒留在口头,一切便只是空谈。

如果不行动,那么天下所有冠冕堂皇的道德说辞说得再动听,也绝不会有人怦然心动,而只能让人感到厌恶。比如,我们都知道“不要随地吐痰”,但有不少人随地吐痰的恶习就是无法改正;谁都懂得“公共场所不要吸烟”,但仍有人就是在“禁止吸烟”的标牌下肆意抽烟;谁也都会说“不要乱扔纸屑”,但不少人就是随地乱扔,诸如此类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如果从言行这两者中剥离出言语,而无行动,再感天动地的道德豪言都只是虚有其表。

假如只会空想,那么最会说道德的人,其实是最不懂得道德的人。

言行不一,主要是表里不一的人,比如说有一种人,你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立马会给你一句不恭:“长眼没有?!”你只好忍气吞声。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女子边吃西瓜边随地扔瓜皮,结果摔倒在自己扔掉的西瓜皮上,弄得满身污垢时,她还在骂一句:“哪个缺德的乱扔西瓜皮!”下面这则寓言,讲的便是一群只会说而不讲道德的动物们。

夕阳西下,美不胜收。山坡上的一群羊已经踏上回程的旅途,只有一只公羊还留在那里,可能是初夏的晚景太美了,一时高兴,忘却了时间。

一只狼突然从树林里冒了出来,扑向羊。这羊也不示弱,勇于拼搏,用羊角拼命地抵抗。战斗愈来愈激烈,狼与羊都相互嘶吼着。但毕竟狼太凶猛了,羊终究无法与之匹敌,它越来越吃力,只得向伙伴们发出求救信号。

动物们都在向家里走去。听到求救声,牛从树的间隙中看到了狼,便翘起尾巴,扬起四蹄,离开山林逃走了。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也一溜烟地向村子跑去。驴驻足观看,发现是狼,迅速地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身子一扳,迅速冲下山坡。兔子经过这里,发现是狼,也没命地逃离了……

在山下的茅屋门前,一条狗听见了羊的求救信号,赶忙奔到山坡——比疾风还快,从深草丛中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不禁哀求,趁狗喘息的时候,夹着尾巴仓皇逃向森林……狗便搀扶着羊回家。

第二天,羊正靠在屋中的墙边养伤,周围堆满了前来围观的邻居。

牛说:“你为何不告诉我?我的角足以致狼于死地!”

马说:“你为何不告诉我?我的蹄子可以叫狼粉身碎骨!”

驴说:“你为何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就会把狼吓得屁滚尿流!”

猪说:“你为何不告诉我?我一嘴拱去,可以叫狼摔到山崖下!”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最快,可以叫人前来救助!”

在这熙熙攘攘的一群中,只有救人的狗默不作声。

人有:君子、小人、伪君子三类。君子可交,小人可敌,而唯独伪君子难以分辨。因为他们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平日里与你寻欢作乐,一副好兄弟的模样,称兄道弟保证有难同当!却在你遇到困难时遗弃你。在你摆脱困境时,他们又会再次出现,为你送来“真诚的”祝福,可能还会抱怨几句:有困难怎么不来找老朋友啊?这时,就是你卸下他们伪善面具的时刻。

总算认清伪君子的模样了吧,在他们的道德字典里,一切高尚的人都会光说不做的人。

伪君子是那些大部分冲在队伍前列高举道德旗帜的呐喊者。除了呐喊仅剩呐喊;他们编织一张无与伦比的优点蜘蛛网,挂起羊头卖狗肉,口头全有的便是言而无信。

揭开“伪君子”的道德面具

我们惯称那些虚伪的人是伪君子,虚伪是他们最大的才华。表面上做足道德文章,行侠仗义,背地里却居心叵测。让人难以一下识透,毕竟他们戴着道德的伪善面具。

有位老人发现沙滩里埋有一面神镜,他把神镜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用手轻轻擦拭,突然镜神从里面冒了出来。镜神对老人说:“我可以完成你一个希冀,无论什么条件你都可以提出来。”老人想了想:“我和我的哥哥在很多年前发生了不愉快,从那个时候起我俩便没了沟通,我希望现在他能够谅解我,能跟我和好。”镜神听了便开始施法,一阵闪电过后,镜神说:“你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但是我感到十分费解,一般人一旦有机会都会追名逐利,你却要兄弟情谊,真是令人佩服啊!”老人听了回答说:“其实并不全是这样,是我的哥哥快要死了,所以我才想跟他重归于好。”镜神听了肃然起敬,“原来你是不想终身遗憾。”老人吞吞吐吐地说:“是啊,如果他死了之后万贯家财全都留给了别人……”原来这才是老人内心的真切用意。镜神听后大怒:“竟然是如此不耻的想法,不行!我一定要收回我的法令!”

道德并不是靠伪装可以表现出来的。伪君子们擅长在道德的香屋里熏得满身香气,然后出来蛊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