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2959200000029

第29章 舍的境界(28)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尝得苦涩的盐粒般的苦楚,它们在苍白的心空下泛着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会和不快乐的小和尚一样,只能喝着那苦苦涩涩的盐水。

当你能把缥缈的宇宙都容纳在心中时,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样广大。无论荣辱悲喜、成败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宠辱不惊。

古人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

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如果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的痛苦,那么我们唯有拓宽自己的心量,才能获得人生的愉悦。通过内心的调整去适应、去承受必经的苦难,从苦涩中体味心量是否足够宽大,从忍耐中领悟成长于黑夜之中的快乐。

心量容器开合由自己的心,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它又会渐渐舒缓开来。若事事斤斤计较,便把自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图里。这种处世心态,既削弱了自己的能力,也污染了自己的品性。

心量的大与小,在于自己本身是否愿意敞开。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尘埃。我们的心,要像大海一样,任何大江小溪都要汇聚;要和云一样,任何天涯海角都愿驰骋;要和山川一样,任何飞禽走兽,都不排斥;要和道路一样,任何脚印车轨,都能承受。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小事扰得烦躁不宁,心绪不安!

把心打开吧,用更宽阔的心量来经营未来,你便拥有一片明亮而宽广的天空!

一个人有多大的心量,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扫除报复之心和妒忌之念,则心胸广阔天地宽。

对生活不要有过多的抱怨

一次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赢得了一场奖金可观的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包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此时一个年轻的女子走向他。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生了重病——甚至可能会死掉——而她却不知怎样去支付起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的费用。

这位年轻的女子满面泪水。她看着温森多,眼里充满了祈盼和希望。看起来她很爱自己的孩子,正在为也许会离开人世的孩子而感到伤心和绝望。温森多被母亲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不假思索,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便交给那个女子。

“希望这笔奖金可以帮到你。祝可怜的孩子好运。”他说道。接着他便驾车离去,甚至不问及那位女子的姓名。

一周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神色凝重似有什么严重的事儿。他问温森多一周前在停车场是不是将那笔奖金给了一位称自己孩子病重的可怜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感觉似乎还有其他事发生。

“哦,你是说那个病重快死的小孩的事儿?”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温森多的脸显得异常的明亮。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深感同情地答道。

温森多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这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对生活不要抱怨太多。舍弃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你的人生会走得更加潇洒,而你也会获得比失去之前更加真实的快乐。温森多在乎的好消息——“那个小孩没有生命危险”和一笔可观的财富——锦标赛冠军奖金之间,哪一样是真正能让他感到快乐的,答案显而易见,是前者。他放弃与骗子计较寻回奖金,而在人性的大爱中得到了快乐,这是以舍为得的境界。

如果事事都计较蝇头小利与得失,你便有可能错过一场与自己生命而言最重要的“得”。

生气不如“消”气

在远在天边的古老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或者与人争吵的时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飞奔到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上进,他所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大,所拥有的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子有多大,只要与人不和争执了,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有这种奇怪的举动呢?

每个熟识他的人,心里都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多说什么。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都已经很广大,他仍然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好不容易等他走完三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诚恳请教他:“阿公,您岁数已经大了,这里没有人的土地和房子比您拥有的更大更多了,您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非得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啊?”

爱地巴心软了,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吵、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跑的时候我便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和资本去跟人家生气,每每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接着问道:“阿公,您年纪大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和以前一样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走的时候我就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干吗浪费时间精力与人争吵呢?一想到这儿,也就不生气了。”

现实生活中,如爱地巴一样处事的人恐怕一个都没有。不生气真的好难啊!难,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怎样才可以不轻易生气动怒呢?

在灾难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保持冷静的心态,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要从多方面培养一个人的兴趣与喜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境界、陶冶情操。

凡事要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遇事不要亲力亲为,要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常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大动肝火,愤怒要压制,怨恨要消除。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支持和帮助。

试着去拥有一颗平和的心,尽量做到自然,不必在意太多,并且要学会用各种方法去排解自己的忧愁和烦恼。

漠视他人的毁誉

在生活中当别人嘲讽、咒骂甚至污蔑你时,最高明的态度就是漠视它,充耳不闻,不予回应!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导的位置,尽管对手既惊恐又愤怒,但是无法靠近,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

日本有一位武功高强的武士。在他岁数很大之后,武士开始全身心地向年轻人传授禅宗。虽然他年岁已高,但据说仍然天下无敌。

有一天有一位年轻武士来拜访。这位年轻武士以胆大妄为著称,也以挑衅的技巧而闻名。他会等对方先出击,然后利用自己敏锐的才智来预测对手的错误,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行反攻。

这位从未吃过败仗的武士气焰高涨,因久仰老武士的声名,前来挑战,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老武士顾不得弟子们的反对,接下了挑战书。

知道的人都来到市区的大广场上,年轻武士开始辱骂老武士,对他扔了几块砖头,往他脸上吐口水,用尽所有不堪的脏话辱骂他的祖宗八代。年轻武士花了好几个小时,费尽了心神,想以此惹怒老武士。不过,老武士仍然稳若泰山。直到最后,年轻气盛的武士退缩了,精疲力竭又感到羞辱万分。

老武士的弟子看到自己的师父面对咒骂毫不还击,非常失望,就忍不住问他:“他那么过分,师父怎么能忍受?尽管真正动起手来可能会被打败,但至少也不会让我们这些做弟子的看到您软弱的一面啊!”

“若有心带着礼物来送你,你不收下礼物的话,礼物应该归谁?”老武士问众弟子。

“当然归还送礼之人了。”弟子们回答。

“讥讽、辱骂与毁谤也是同样的道理。”老武士说,“如果这些东西你都拒收的话,它们还是会归于对方身上。”

事实上,没有比漠视更好的惩罚手段了,把那些人埋藏在他们愚昧的灰烬中,让他们自己的唾沫淹死他们自己,让他们的耳光都回抽到他们自己身上。化解大大小小的风波和平息流言蜚语的不二法宝就是对其置之不理。指责他们只会给自己带来侮辱,对他们反唇相讥只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如果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接受对方不怀好意的挑战,这并不值得,因为名誉毕竟是人的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生命更为可贵。为了追求名誉而损害健康,甚至送掉性命,这是舍本逐末,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所以,当你面对怀有恶意出言打击你的人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心态,然后做出正确地选择,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这样才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受辱时,漠视不予回应,不在乎他人所说,那么,受辱者就是对方了。

别跟自己较劲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惦念在心上。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假如你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不好之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身心,搞得自己不堪重负,不值得。既往不咎的人,才能轻装上阵,路途愉快。

有一位业界成功人士,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之路时,他讲了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

“我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我一直用忘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本来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心情就烦躁不已,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知道这是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可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化解。直到我请教一位老专家。

“刚走出校门的那阵子,是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工资低得可怜,而且同事间还充斥着排斥和竞争,我有些不能承受那里的工作环境。更令人痛苦的是,相爱三年的女友也执意和我分手,我没有预料到多年的爱情竟然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我的信念在一点一点消失。朋友的劝慰似乎都起不到作用,我一味地让自己沉沦下去。除了悲痛,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到最后,朋友建议我去找一位知名的心理专家咨询一下,希望能解脱自己现在的困境。

“当老专家细细听完我的讲述,他把我带到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室内唯一的桌上放着一杯水。老专家略带深意地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搁置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土落入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我努力寻求答案,像是要看穿这杯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杯水有这么多杂质,但最终却为什么仍然清澈呢?对了,我知道了,我跳起来说:‘我明白了,所有的尘土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老专家赞许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些事越想忘掉却越不易忘掉,不如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它,使劲摇晃它,那么整杯水都会被你搅得不得安宁,浑浊一片,这是多么愚钝的行为。如果你愿意一点一点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就会如未受感染,甚至更加清澈了。’

“老专家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以后,当我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试着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不与那些烦心的事纠缠。等它们慢慢沉淀下来时,我的生活就一直晴天,充满着阳光和快乐。”

不可避免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有时候太在意自己的感觉了。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大笑不已。你当时一定很窘迫,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着你。但是如果你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有时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哈哈一笑,这件事就抛在脑后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所以别人都是你转瞬即逝的风景,对于一次挫折,一次失败,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愁忧的情绪中。你的埋怨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曾经的失败。你一笑带过,别人也就不记得了。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忌别人对我们的看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过我们。”这并非消沉,而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在人生之路上轻松前行。

生活不是在温室,总会有受伤的时候,经历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称、一份微薄的酬薪,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时间一长,我们的心灵就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对身边的人也不再充满激情。

如果我们不在乎外部的功名利禄,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怨情仇,使我们长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行,是对自己人格与性情的锻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逐渐博大,眼光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能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