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2959800000054

第54章 眼科疾病(14)

处方

1.肝肾亏虚证:视力渐降,甚者失明,眼外观无异,眼底见视盘色淡,边缘清或不清;全身见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肝肾。

基本处方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枸杞子、丹参、红花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加味地黄汤:生地黄、熟地黄各15g,全当归、怀山药各9g,茯神12g,柴胡3g,车前子(包煎)、泽泻各9g,丹皮6g,山茱萸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肾肝不足,真阴亏损,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者。

(2)地黄菟丝丸:菟丝子150g,熟地黄90g。将菟丝子酒浸5天,晒干,研为细末;熟地黄捣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早晨空腹用温酒服下30丸,晚饭前再服1次。适用于肝肾亏虚、双目昏暗。

(3)熟地五子丸:熟地黄15g,覆盆子、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地肤子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肾两亏,视物昏糊者。

(4)驻景丸加减方:菟丝子、楮实子各15g,茺蔚子、枸杞子、车前子、木瓜各10g,寒水石、紫河车、五味子各5g,生三七2g。每日1剂,加水煎服,三七研末,紫河车研末,药汁冲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5)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6)杞菊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7)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8)一贯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9)明目地黄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10)石斛夜光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阴虚者。(11)五子衍宗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2.肝郁气滞证:视物昏朦,渐至失明,眼底见视盘色白,或有病理性凹陷如杯;全身兼见情志抑郁,胁肋胀痛,食少,口苦。舌红,脉弦或弦细。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明目。

基本处方当归、白芍各10g,柴胡6g,茯苓、白术、川芎、红花、石菖蒲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舒肝明目汤:柴胡、当归、白芍各10g,茯苓20g,白术、牡丹皮各10g,桑椹子20g,决明子、桑寄生各10g,夜交藤15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2)加味柴胡参术汤:柴胡、党参、炒白术、炒白芍、当归、川芎、茯苓、生地、黄芪等。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者。

(3)疏柔明目汤:柴胡、当归、白菊花、茯苓、石菖蒲各12g,白芍、白术各15g,郁金、青皮、枳壳各9g,枸杞子18g,炙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血虚者。

(4)逍遥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气血两虚证:视力缓降,时有波动,渐至视物困难,眼底见视盘苍白或灰白,血管变细;全身兼见久病体弱,少气乏力,面白唇淡,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

基本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各10g,黄芪15g,远志、石菖蒲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人参养荣丸:每次10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2)十全大补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9g),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者。

(3)补中益气丸: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者。(4)八珍丸: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5)黄芪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虚者。

(6)生脉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每次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中静滴。两组用药每日1次,14次一个疗程,休息3~5天后重复使用。适用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者。

4.气滞血瘀证:视力下降日久,或因头目外伤,视力下降不复,眼底见视盘苍白,或兼血管变细;全身兼见头眼疼痛,健忘失眠,或无明显不适。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治宜活血通络,行气开窍。

基本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牛膝、柴胡、石菖蒲、地龙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活血通络方:丹参15g,当归、川芎、红花、枳壳、桔梗、丝瓜络各10g,太子参20g,路路通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脉络失充,目窍失养者。

(2)活血通脉复明汤:丹参30g,丹皮、赤芍、杭白芍、枸杞子、黄精各20g,茺蔚子15g,田三七5g,潼白蒺藜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者。

(3)视康颗粒:当归、赤芍药、白术、银柴胡、菊花、枸杞子、谷精草、丹参、葛根等颗粒。每袋10g,每次20g,每日2次,饭后服。适用于外伤性视神经萎缩者。

(4)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5)血塞通片剂:每次50~100m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6)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7)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8)葛根素注射液:每次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9)川芎嗪注射液:每次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10)灯盏花素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11)通窍活血注射液:每次0.5ml,隔日1次,球后注射,12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

(12)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次1ml,每日1次,球后或太阳穴(颞浅动脉附近)注射,连续10~15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可连用3~5疗程。适用于气血瘀滞者或本病各证型。

(13)丹参、川芎注射液:作电离子导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警示

西医目前对本病治疗尚无理想药物及技术,中医采用辨证用药与针刺方法可望改善患者视力,但眼底视盘颜色一般不会恢复。

§§§第三十六节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指一条或几条眼肌发生麻痹,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牵偏视”、“目偏视”范畴。

诊断要点

1.复视。

2.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动受限。

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4.代偿头位。

5.必要时作眼部B型超声波检查,头眼部X线检查或CT扫描,以排除头、眼部占位性病变。

辨治原则

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为治法,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更佳。

处方

1.风邪中络证:多突然起病,目偏视,眼珠转动失灵,倾头侧视;兼见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舌淡,脉浮。治宜祛风散邪,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柴胡、黄芩、白术、荆芥、川芎、防风、羌活各10g,薄荷(后下)6g,僵蚕10g,炙全蝎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韦氏经验方:全蝎2g,僵蚕、木瓜、伸筋草各10g,鸡血藤15g,当归、丹参、防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邪中络,脉络失畅者。

(2)通滞汤:当归9g,橘络3g,丝瓜络6g,荆芥、防风、羌活各3g,炒竹茹6g,生姜1片。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中经络者。

(3)清火益精汤:枸杞子15g,菊花、赤芍、女贞子、制首乌各12g,决明子、薄荷、黄芩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风中经络者。

(4)羌活胜风汤:柴胡、黄芩、白术、枳壳、羌活、防风、前胡、薄荷、桔梗、钩藤各10g,炙全蝎、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邪较重者。

2.风痰阻络证: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失灵;兼见胸闷欲呕,泛吐痰涎,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风除痰,化痰通络。

基本处方羌活、防风、胆南星、法半夏、僵蚕、木瓜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牵正祛瘀汤:白附子(先煎)5g,僵蚕10g,炙全蝎6g,络石藤9g,桃仁、当归各10g,地龙9g,丹参15g,川芎10g,黄芪15g,法半夏、防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痰阻络者。

(2)加减正容汤:羌活9g,防风6g,秦艽12g,木瓜、川芎各9g,红花6g,僵蚕、姜半夏、胆南星、白附子各9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风痰阻络者。

(3)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阴虚阳亢、风痰阻络者。

(4)复方牵正散膏:敷贴患者太阳、下关、郏车穴,先太阳后下关再郏车,每次1穴,每穴间隔7~10天。适用于风痰阻络者。

3.脉络瘀阻证:头部外伤或中风后,眼珠偏斜,视一为二;兼见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不仁,面色萎黄。舌质淡或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行气,化瘀通络。

基本处方桃仁、红花、生地、丹皮、赤芍、川芎、僵蚕、地龙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培土健肌汤: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钩藤各10g,炙全蝎、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胃虚弱,脉络失畅者。

(2)祛风化瘀汤:羌活6g,生地黄12g,桃仁8g,红花5g,川牛膝、牡丹皮各8g,生蒲黄、炒蒲黄各20g,全蝎3g,炒僵蚕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桔梗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外伤性麻痹性斜视。

(3)血竭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脉络瘀阻者。

(4)灯盏花素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脉络瘀阻者。

(5)川芎嗪注射液:每次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适用于脉络瘀阻者。

(6)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次1ml,每日1次,太阳穴(颞浅动脉附近)注射,连续10~15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可连用3~5疗程。适用于脉络瘀阻者。

警示

由于麻痹性斜视大多数由全身性疾病所致,故积极治疗原发病非常重要。早期尽快采取针刺及辨证使用中药,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及理疗、推拿治疗。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