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2969000000007

第7章 采掘光和热的人

——记全国劳模王湘萍

刘荣华刘显风

王湘萍,一个农家孩子、一个采煤矿工、一位全国劳模、一位采掘区长。20年前,他是父母和邻居眼中的乖乖孩。20年后,他是十里矿区职工仰慕的对象。一滴滴的汗水、一串串的脚印、一个个台阶,让他的平凡世界焕发出不平凡的光彩。

1990年春节过去不久,东桥乡界头村,19岁的王湘萍早早起来,见天气不错,打算去几个同学家走走,拜拜年,顺便问问他们新年后去哪里打工,便和父亲打了个招呼出门。在村上转了两三户人家,便赶到了乡政府,正好碰上安源煤矿在乡上招工。安源煤矿是毛主席曾经来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他心中非常向往。报名的人很多,他等了20多分钟才报上名。虽然招的是协议工,不是正式工,不过待遇也差不多。

“协议工也是一份工作,只要努力做,就能做出一番成绩来的。”他父亲很开明,他认为,是块金子,就不会被埋没。王湘萍充满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来到了安源煤矿。

经过几天紧张的培训,便是下井参观。开始的时候,新工人们一脸的惊奇和兴奋。后来在采区见到低矮的巷道、矿工们乌黑的脸时,新工人们兴奋的心几乎掉到了冰窖中。第二天,就有几个新工人当了逃兵。

王湘萍分到了安源煤矿采煤一区采煤一班,全国劳模杨和平就在这个班。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班组,建班30年来,出过24位劳模,其中省部级劳模三个,全国劳模一个,被人称为“劳模摇篮”。

新工人进矿是跟随老工人熟悉采煤工作,王湘萍跟着杨和平。杨和平打风镐,小工李乃铲煤,王湘萍耙耙煤,打打杂。一个星期后,杨和平安排湘萍铲煤。面对如雪崩一样涌下来的煤,湘萍的铲子不知从哪下手。杨和平接过铲子对湘萍说:“铲煤要站好桩,脚步前弓后箭,上身前倾,铲柄靠腰,铲口平底板。”杨和平拿起铲子摆了一个架势,铲口平着地面用劲一送一抽,“唰”的一声,散煤就攉入了溜子。只见杨和平的铲子左右翻舞,煤飞如潮,不到十分钟,脚前便现出一片一米见方的平地。王湘萍的眼都看花了,心中暗暗感叹,全国劳模就是全国劳模哇,连铲煤都是这样潇洒漂亮。

名师出高徒。一个月的时间里,王湘萍跟着杨和平学会了采煤、支架、移溜、顶板管理等基本操作,他爱上了这个枯燥、辛苦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二个月,王湘萍自立门户独立作业。他早进班晚出班,一边工作,一边向其他同事学习,采煤技术越来越熟练。当月,王湘萍采梁351块,成为采煤一班的主要生产骨干。这一年,他共采梁4232块,王湘萍夺得了全区采煤第一名的成绩。当年王湘萍就被评为矿先进生产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他:“湘萍,干得不错啊。好好地干,争取当矿劳模、局劳模,成为区里第二个全国劳模。”

当劳模?王湘萍没想过,他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别人都说从事煤矿工作很苦,但是他不觉得,一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党支部书记和他谈话后,他工作更勤奋了。人家一个班采梁10多块,他非采20块以上不可,班班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哪里工作条件差,他就抢先占在那里,把生产条件好的地方让给同事。本班的工作量干完了,人家出班,他却帮着其他同事干,全班的职工都喜欢上这个成天笑嘻嘻的大个子。

王湘萍克服一个个困难、走向一个个新台阶,每年都创造了全矿出勤、效益、质量、安全四个第一名。到2000年,累计采梁70481块,产煤16.8万吨,10年干了20年的工作量。1997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王湘萍身材高大,体力好,可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当选为全国劳模时,已经很严重了。每次班里照顾他做杂事时,他都很为难。因为他是全国劳模了,更要处处起带头作用,不能躲在后面吃照顾。有一次,老工作面即将采完,而新工作面的切眼由于地层压力影响,刚刚掘进出来就被压成爬行巷道,必须对切眼进行削修,否则工作面就要停产。此时,王湘萍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他带着小工每天奋斗在又矮又有涌水的切眼中。他们每天提前进班,加班加点地奋战,结果只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预计需要14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保证了采区生产的正常接替。

矿上知道王湘萍的身体状况后,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让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并把他安排到安全检查科工作。在安全检查中,王湘萍铁面抓安全,细心做帮教,工人都非常信服他。在他所管区段的一年多时间里,消灭了轻伤以上的人身伤害事故,三违现象下降了40%。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更红。从事安全检查工作后,王湘萍的视野也更开阔了,看到安源煤矿这个百年老矿发展面临各种困难,他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劳模应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担负更大的责任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本领,他深深体会到劳动模范不仅仅是吃苦肯干,还要掌握煤矿安全生产中各项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智慧型的劳模。

于是,在安源矿铁路边一幢居民楼的一个树影婆娑的窗台前总有一个挑灯埋头苦读的身影,王湘萍那双粗大、长满老茧的手又捧起了书本。虽说王湘萍上过高中,但已多年未碰过书本,打风镐的手翻起书来是那么笨拙。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两年多时间里,每天下班后,王湘萍都与孤灯相伴,他系统自学了采煤、机电、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笔记就记了几万字。可是越是学习,王湘萍越是感到知识的匮乏和宝贵,他是多么渴望能有学习深造的机会。

2002年,王湘萍遇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上级组织选送他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学习深造。面对这次难得的机遇,王湘萍既兴奋又忧虑。王湘萍的妻子没有工作,家里经济不宽裕,虽说是带薪读书,但工资比较低,家庭重担自然落到柔弱的妻子身上。王湘萍有些于心不忍,一度打算放弃这个机会。妻子知道后,坚定地支持王湘萍去读书深造,随后找了一份在矸子山回收低质煤的工作。那是一份非常艰苦的野外工作,为了丈夫的梦想,王湘萍的妻子以柔软的双肩支持着王湘萍。

9月份,王湘萍带着心中的梦想踏上北上列车,来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进行四年学习。神圣的大学殿堂环境让王湘萍的心情无比愉悦。一次上《劳动法》课,老师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老师发现只有王湘萍坐在课桌前一句话也不说,便让他介绍。有些腼腆的王湘萍站起来不无幽默地说:“我是一名‘地下工作者’。”老师听后一愣:“啊,现在还有地下党吗?”同学们忙解释:“王湘萍是安源煤矿的一名采煤工。”老师感慨地说:“安源工人真了不起,不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还非常幽默。”

第一学年学习大学语文、文言文、高等数学、英语、法律等基础课程。由于基础比较差,王湘萍学习感到非常吃力。想到组织的期望、妻子的期盼,王湘萍告诉自己:安源工人决不能在学习上打败仗。为了不落下功课,他把打风镐的这股劲全用到了学习上,每天早晨5时就起床到校园的大树下背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学校晚上11时熄灯,他就买来应急灯躲在被子里背。高数是王湘萍学习中遇到的最大拦路虎。有时解一道数学题,他甚至向老师请教10多次,直到把题弄懂弄通。靠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毅力,王湘萍第一学年17门功课有16门在80分以上,分数最少的一门功课也有79分。

王湘萍学习刻苦努力,尊敬老师,对同学友善,受到老师的称赞,得到同学的拥护,被同学们选为劳模班党支部书记。4年学习54门功课,王湘萍有51门在80分以上,其余3门功课也在70分以上,毕业时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在4年的学习中,王湘萍无时不想念着深爱的妻子,假期回到家,看着脸庞黝黑的妻子,抚摸着她粗糙的手,七尺硬汉流下了愧疚的泪水。王湘萍心疼妻子,可他更丢不下那熟悉的风镐,离不开热爱的事业,8个寒暑,他只在家里休息了24天,其他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

2001年起,王湘萍先后当选为萍乡市第十届政协委员、萍矿集团公司第四届工会委员和第十三届党委委员、安源煤矿职工代表。

他十分珍惜这些荣誉,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履行好这些职责,他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深入调研,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写出了许多质量较高的提案和调查报告,也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其中《关于修缮历史文物盛公祠的提案》还获得了萍乡市政协颁发的优秀提案奖。

2006年,王湘萍毕业回矿,矿领导考虑到他曾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准备安排他到工会系统工作。这可是一个轻松活。

只是王湘萍没有答应。王湘萍想,自己是从生产一线中干出来的,是组织上关怀和培养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大学生,他只有回到生产一线去,发挥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是对组织培养的最好回报。

他谢绝了组织上的照顾,主动提出回到采掘一线工作。

组织上鉴于王湘萍的执著,最后派他到采一区担任副区长。走上管理岗位以后,王湘萍仍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劳模本色,为了搞好本区的安全生产,他主动向区长要求到安全生产管理最关键的中晚班带班,坚持与工人同班进,同班出,每个月的下井带班天数都在28天以上。在工作中,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大胆管理,言传身教,碰到安全隐患和生产难题还亲手和工人一道处理,以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全矿干部职工的一致夸奖,大家都说:“王劳模还是原来的王劳模。”

在他的影响下,采掘一区的井下工程质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集团公司和矿上的多次检查评比中,优良品率都达到了100%。

2008年,王湘萍担任安源矿采二区党支部书记。王湘萍把班子建设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他要求每个干部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在抓好班子建设的同时,王湘萍积极在采二区党支部开展红旗党员和红旗党小组活动,号召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典型引路,带动全区职工。

他发现在工作面顶板破碎,一般人采10块梁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党员张来清每天第一个进班,最后一个出班,凭着过硬的本领每天采15块梁。这正是个好典型!王湘萍于是树起了这面旗,以此激励全区职工的斗志。由于年轻肯干,张来清从2008年起,连续3年在安源煤矿创造了劳动工效、出勤工时、工资收入、安全质量四个第一。参加工作8年来,张来清共采梁46800块,落煤93200余吨,相当于干了别人15年的工作量。先后连续3年被评为省煤公司劳动模范、省煤公司优秀党员、萍矿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萍矿集团公司优秀党员。

采二区生产条件差,又采老墟又破壁,材料成本高。王湘萍成立了材料成本管理小组,组织党员们围绕降低材料成本费用攻关,实现有奖有罚的材料回收复用奖励制度,对材料成本进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有一次,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工作面三部四部溜子段顶板落差大,达到38度坡度。王湘萍亲自坐镇,及时整改生产薄弱环节,党员开展劳动竞赛,这个工作原计划20天,他们只用14天就完成了任务。同时对工作面上顶煤采用低位捡煤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王湘萍的能力得到了矿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于2010年当上了区长。

从农民工到全国劳动模范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干部,王湘萍一步一个脚印,化茧为蝶,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出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