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热土群英
2969000000008

第8章 一身正气放光华

——记萍矿集团巨源煤业公司退休党员徐正华

易伟秀

披肝胆,泪花哗,

一身正气放光华。

六十春秋将心许,

平生有志报国家。

这首小诗出自于萍矿集团巨源煤业公司一位普通的退休党员,他叫徐正华。

1999年6月,时年62岁的他在平反退休7年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激动之余,他填写了这首词。短短几十字,饱含着这位传奇式老人的满腹为民的豪情和一腔报国的壮志,他要与时间赛跑,抢回虚度的青春,在有幸活着的晚年发挥他的余热,绽放人生的光华。

传奇徐正华和他的11年冤狱

1937年11月,徐正华出生于湖南醴陵市王仙镇。

他从小刻苦勤奋,成绩优秀,曾获“五好学生”称号。因种种原因,未能考取高中,后招录到萍矿工作。年轻时的徐正华血气方刚,一心想当兵报效国家。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没有当上兵。为了实现自己的当兵梦,1959年9月,徐正华坐火车去北京找彭德怀,那时彭老总已被打入另册。加之后来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扣上“以徐正华为首的预谋反革命集团”的帽子,罗列罪名10条,于1961年被判入狱11年。入狱后的第四年,他在狱中与妻子刘连明结婚。出狱后一家5口不被家乡接收,流浪异乡过着艰辛的“黑人”生活,1977年才落户萍乡,1992年他落实政策平反,并在巨源煤矿正式退休。真可谓:“坎坷六十年,碍气志不丧。欢呼好政策,二次得解放。人生年有尽,不负好时光。”(徐正华)

好人徐正华和他的4万元捐款捐物

“知恩未报心不甘”,徐正华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想感谢那些在艰难岁月里帮助过他的人,感谢党给他的第二次生命。怎样感谢呢?徐正华有他自己的特殊方式,那就是将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徐正华只是一个普通的煤矿退休工人,现在每月退休工资才一千出头,以前少的时候只有460多元,妻子是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家庭主妇, 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然而,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为了社会公益事业,他总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扶贫济困。近10年来,他累计10余次向社会捐款近4万元。

1995年,萍乡市政府启动萍水河治理工程,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捐款的号召。徐正华得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平时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2000元钱送到市委领导的手里,成为社会上第一个为萍水河捐款的人,带动了社会各届为萍水河捐款的热潮。1996年的一天,徐正华在家里看报纸,得知山泉小学课桌凳十分破旧,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时,他心潮澎湃,毅然将自己的棺木材料捐给了山泉小学制作课桌凳。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徐正华从新闻媒体上得知香港有15000多老年人生活困难时,他以安源老工人的名义给中央领导汇去1000元,请中央领导将钱转交给香港人民。1998年的九江洪灾,他捐款1500元。1999年,秋收起义广场建设工程启动,徐正华又捐出1000元。为了救助贫困残疾人,徐正华每年捐出一个月的退休金。2002年7月,他毅然将自家老房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全部送给了东桥镇长塘村的特困户张建国,使他家顺利地建造了一栋房子,告别了居住土筑屋的历史。2005年4月,巨源社区肖九云要为患尿毒症的妹妹肖冰莲捐肾,深受感动的徐正华在绿茵广场牵头组织了一场“感动萍乡”的捐款活动,他率先垂范,带头捐款1000元。路人也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肖冰莲顺利手术,挽救了肖冰莲的生命。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时,身患脑梗塞的徐正华身体极度虚弱,需要常年靠药维持,可当他得知灾情后,竟拿出全部积蓄,为灾区捐款1万元。这时,家里两本存折上分别只剩下7.66元和3.71元。

“铁嘴”徐正华和他的65场官司

徐正华在狱中11年,他自学了不少法律知识,觉得自己可以发挥这项特长,帮助弱者。1992年开始,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弱者打官司的事上,开始是主动去帮人打,后来打出了名气,别人找上门来求他帮助打。他以自家房子为阵地,挂起了“安源正华维法调解处”的牌子,专门腾出一间作为自己接待访客和办公的场所。

1999年,在“萍乡市毛涤纶厂原141名职工诉安源区后埠村委会职工养老金保险证、保险费侵权纠纷案”中,徐正华作为委托代理人,出现在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

开庭前,对方曾找到他让他劝原告撤诉,并不屑地对他说:“如果你能胜诉,我用头走路给你看。”徐正华没有害怕,开庭前,他做了大量工作,调查取证、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最终为这些职工争取到了“救命钱”。代理费送到他手里,徐正华却分文未收,只留下了一面写有“无私无畏、维护正义”的锦旗。

2000年,徐正华帮助一个被骗婚8年的弱女子喻某打赢了官司,他据此在《萍乡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报道并随文刊登了喻某被骗婚领取的结婚证照片。不料,这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文中的“有妇之夫”以侵犯肖像权、隐私权为由,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并索赔50万元精神赔偿费。一审败诉后又上诉到江西省高院。而在此期间,获得了一大笔赔偿的喻某,又迫于压力和利诱改变了自己的证词,徐正华为此承受了巨大压力。在南昌开庭时,徐正华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将对方律师驳得哑口无言。江西省高院最终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因为无偿帮人打官司而出了名,因为大义凛然、一身正气,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信赖和支持。2000年,徐正华被萍乡市律师事务所聘为律师执业人民监督员。15年来,为了帮助处于弱者地位的当事人,他花费近10万元,无偿代人打过65场官司,调解各类纠纷400多起,当地百姓称他为“铁嘴侠客”、“民间包青天”。

英雄徐正华和他的数十次见义勇为行为

徐正华生性耿直、一身正气,他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当地人广为传颂。

1982年7月31日这天早上,正在家里洗脸的徐正华,忽然听到离家不远的火车站附近传出喊声,“有人抢劫!”他把手里的东西一丢,穿着一条短裤衩就冲出门,直奔火车站。车站广场上围了好多人,就是没人敢管,徐正华几步冲上去,四个抢劫的家伙见他来势凶猛,拔腿就跑。徐正华猛追上去,那几个家伙吓得把包扔下,空手跑了。没想到徐正华把包捡起来交给旁人后,继续追,最后抓住一个带回村里。不一会儿,来了两个“便衣警察”,说要把这嫌疑人带走。老徐说,是公安就把证件拿出来。那两个人只把“本子”抽出来晃一下,赶紧又放回口袋。徐正华有点犯疑,就说:“是公安更好,同我一起把他送公安局去!”那两个人见瞒不过去,趁老徐没注意,冲他脸上一拳,把他打倒在地,然后带着那个嫌疑人跑了。老徐火了,爬起来就追。这一追就是十多公里山路,两个多小时,那些人钻山他也钻山,几米高的坡,他也跟着那4个人跳,泥就泥,水就水,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生死,最后,徐正华终于和得到报案后赶来的警察一起抓获了4个抢劫的家伙。

后来那几个人在派出所里对警察说,没想到萍乡的老表这么舍命。

2002年4月7日下午,湖南省的杨征明及其家人来到萍乡市站前东路家属住宅区,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风格高尚”的锦旗送到徐正华、文兴国两位老人的手中,感谢他们在其遭到歹徒抢劫时,两位老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擒歹徒的义举。当天早晨6时10分,徐正华、文兴国两位老人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呼“救命!抓抢劫犯”的呼救声。他们立即从屋内冲出,并在不远处发现3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围攻抢劫一个出租车司机。面对明晃晃的尖刀,面对比自己强壮的歹徒,徐正华毫无惧色,他大喝一声:“住手!”徐正华的凛然正气,一下子震住了歹徒,也唤醒了旁观者,大家也都开始慢慢围拢来。歹徒见势不妙,于是朝两个不同的方向逃跑。两位老人赶紧朝居民区方向的那个歹徒追去。快追到时,文兴国老人就地捡了一根木棍追上去朝歹徒腿上连打两棍,徐正华也抓过木棍朝歹徒打去,歹徒将刀投向老徐,被老徐躲过。这时受害人也赶到现场,大家合力制服歹徒,随后110民警赶到,将歹徒送往后埠派出所。

自从1982年7月以来,他曾经数十次见义勇为,抓获流氓、小偷、持刀劫匪等违法犯罪分子百余人,仅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在短短的6个月里,他就4次见义勇为,抓获歹徒4人。

诗人徐正华和他的上千首诗词

徐正华很朴素,他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常常是粗茶淡饭、旧衣布鞋,家里虽然有一栋拆迁楼房,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

他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年都要自费订好几种报纸和杂志,一直坚持着每天看报的好习惯,常常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不仅爱看,他也爱记,看到好的文章和好句段,他就会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经常翻出来欣赏。他最爱的其实还是自己写,每每有特别事件、人物或感触时,他就会立刻动笔,把心中的话写在纸上,变成一首首诗词或一篇篇文章。

几十年来,他已经写了上千首(篇)诗词和文章,澳门回归那年,他就自制牌板,在绿茵广场办了个千首诗词诗歌展览。但是,多年来他最大的心愿还是期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的呕心之作印刷出版,给自己的后人留一份特殊的财富,也是圆自己一个作家的梦。在他不懈的努力下,2008年7月,北京奥运会前夕,《徐正华诗词选》终于正式出版,这本12万多字的作品集既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也记录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凝结了一位古稀老人几十年的心血,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执著追求的典范。

“我是失败者,我是胜利者。二者之间,孰是孰非,均可等闲视之。”在《徐正华诗词选》里,他以这一句作为代序的开头。虽然徐正华自己不在乎失败与胜利,但是,从他家里那一摞摞的证书和满墙的奖牌、锦旗,我们看到了他的成功。他3次被评为“萍乡市十大新人新事”,12次被评为“萍乡矿业集团十佳离退休职工”,2002年荣获“江西省十大道德标兵”荣誉称号,2003年被授予“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05年获得江西省煤炭厅“十佳爱心人物”荣誉称号,200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和萍乡市教育局聘为“优化政务收费监督员”。2006年6月,萍乡市委、市政府以他的姓名将豪门至毛家饭店的街道命名为“百名党员一条街——徐正华文明示范路”,这是萍乡市第一条以先进典型名字命名的文明示范路;同年8月,江西省委组织部将他的先进事迹拍摄成电视专题片,并于10月26日在“井冈先锋”栏目播出。2009年上榜全国“助人为乐”好人榜,同年,被评为全省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这每一个荣誉,就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