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2970200000014

第14章 将相名流篇(6)

所以,当欧洲战事结束后,巴顿的同事们一个个都转移到了远东战场,唯独巴顿却被留在欧洲,他曾要求去太平洋作战,但遭拒绝,这对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的巴顿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即在于上司们已经考虑好了巴顿的未来前途。自从英国人利奥波德的《孤胆英雄成了疯子》和诺兰的《阿拉贡思计划》两书出版后,持这种看法的人就更多了。有人甚至暗示艾森豪威尔很可能是个同谋。大战期间,巴顿曾多次公开蔑视艾森豪威尔,并对他进行指责,巴顿的行为极可能成为艾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任陆军参谋长的绊脚石。诺兰则认为:那时,艾森豪威尔的心腹正打算推荐艾当美国总统,但他们害怕巴顿可能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不利于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使其错过良机的事情,于是,刺杀巴顿,使他不再成为艾的威胁这个阴谋便应运而生。巴顿的死正是他们精心策划、巧施计谋的结果。当诱人入圈套的那辆卡车向巴顿的轿车猛撞过去的一刹那,狙击手便瞄准轿车发射了橡皮子弹,打中了巴顿的头部和损伤了他的颈部,巴顿终于死去。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巴顿的死与黄金案有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米滕瓦尔德发现了大批德国人窖藏的黄金。不久,美国的一些高级军官便偷走了这批黄金,巴顿亲自领导对此案的侦破工作。据说,当盗窃黄金案快要水落石出、案犯就要落网时,巴顿还亲自签名要将这些案犯判处极刑。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巴顿死了,这无疑是那些军官们的又一次过火的行为。无论是巴顿自己私吞了黄金还是他阻止别人把它占为己有,巴顿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由于事情来得突然,见证人,包括在场的宪兵们的回忆与说法都是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其中一位叫沙纳汉的中尉自认是“第一批在现场的人”,现在是美国新泽西州兰伯维尔的律师,他甚至否认巴顿是死于交通事故,他于1979年1月说:“巴顿是在撞车事故发生三周后死于肺炎。”

巴顿的死因,至今并无明确结论。巴顿的诱人之处,不但在于他那作为美国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孤胆英雄”的威名,而且还在于他的死亡之谜。

谁令孙中山和黄兴相识?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二杰。在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斗争中,黄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是和孙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孙中山和黄兴的相识,是谁介绍的呢?

近几年出版的著述,如《孙中山传》、《黄兴集》的《前言》和附录《黄兴生平主要活动年表》、《黄兴年谱》、《黄兴与中国革命》,大多说黄兴经日本人宫崎寅藏的介绍,才结识孙中山的,时间是1905年7月下旬,地点在日本东京凤乐园。有的则认为介绍孙、黄相识的是杨度,地点在日本东京黄兴、章士钊的住所若宫町,如《杨度传》。还有的则回避介绍人,或者诸说并存。由此可见,孙、黄相识的介绍人是谁?至今还悬而未决。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各有所本。有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主张“姑并存之”。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两说之本吧。

宫崎介绍说。宫崎寅藏本人最早提出此说。他在武昌起义后不久发表的《清国革命军谈》中写道:1905年夏,孙逸仙由欧洲回到日本后,来我家里访问。……我们两人就一起到神乐坂附近黄兴的寓所访问。……到达黄寓时,我要孙逸仙在门口等一等,我推开格子门喊了一声“黄先生”,末永节和黄兴一起探出头来,看到孙逸仙站在外面,说:“啊,孙先生!”……顷刻,黄兴、末永节、张继三个人出来了,将我们带到中国餐馆凤乐园。寒暄过后,彼此不拘礼节,有一见如故之感。他们很快就开始谈起国家大事来。我不大懂中国话,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但是,中国的革命豪杰在此欢聚一堂,畅所欲言,使我们感到高兴。

5年后,宫崎在一次座谈时重复了这一叙述,并说孙、黄初会时宋教仁也在场。

张继(溥泉)在《回忆录》中也持宫崎介绍说:“1905年夏间,(孙)总理由美来倭(日本),宫崎寅藏介绍克强(黄兴的号)晤面,商组革命大同盟事。”

后来冯自由在《中国同盟会史略》中也持宫崎介绍说。

杨度介绍说。黄兴领导的华兴会重要成员章士钊叙述比较详尽。他在《与黄克强相交始末》中写道:1904年冬初吾抵东京未久,克强移来同居。适中山先生由横滨携小行囊,独来东京……留学生以杨度为有名,彼寓富士见町,门庭广大,足以容客。于是中山与杨,聚议三日夜不歇……卒乃杨曰:“度服先生高论,然投身宪政久,难骤改,……度有同里友曰黄兴,当今奇男子也,辅公无疑,请得介见。”中山喜。翌日,吾若宫町宅,有先生足迹见临。

杨度本人也多次向亲戚朋友讲过他介绍孙、黄相识的情形,言之凿凿。左舜生在《万竹楼随笔》中记其事:“皙子(杨度的号)乃介绍黄克强先生与中山晤谈,孙、黄之携手,实以皙子为之媒介也。此事余亲闻之皙子,时在座同闻此一段故事者,为章太炎先生、赵夷午先生、皙子先生之哲嗣公恕及余也。”后来左舜生在《黄兴评传》中重申:“克强与中山第一次见面,乃为杨度所介绍。”

章士钊、左舜生二人的回忆,内容吻合,但在时间上有异。章说无确切时间,大抵上是在1904年冬初以后,左说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查黄兴是在1904年11月抵东京的,结识孙中山不可能在1904年冬初或1905年7月以前。

宫崎介绍说和杨度介绍说,长期以来各说各的,无人辨正,包括孙、黄初会时在场的末永节(他活了96岁,1965年才谢世)、亲闻杨度回忆的赵恒惕等。近时报上有文讨论此事,带来了揭开这件故实的希望。

有人注意到宫崎回忆中的一个细节:黄兴等探出头来,见到孙中山就说:“啊,孙先生!”说明黄兴等在这以前已经认识了孙中山。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与此有关的是,孙、黄的挚友日本人萱野长知在描述孙、黄于凤乐园会见时说他们是“久别重逢”。

还有人注意到,宫崎的回忆虽然最早,但是有讹误。如宫崎说他在东京认识黄兴是明治十三年(1901年),而事实是黄兴1905年6月才抵东京入弘文书院,1901年黄兴还在武昌两湖书院。又如,宫崎说孙、黄初会时宋教仁在场,而查宋教仁日记、张继《回忆录》,均未提到宋教仁在场。显然,宫崎回忆有误。

宫崎介绍说在前,杨度介绍说在后。后说客观上否定前说,但现在看到的文字记载,字面上没有纠正前说。后说见诸文字以后,当事人只有末永节在世,他持何见解,不得而知。

宫崎介绍说发表时,孙、黄均在世。他们不知道宫崎说的可能性极小。他们有可能是赞同的,有可能无暇顾及,也还可能并不赞同但不便改正,这就和杨度的政治行迹有关。杨度的政治主张,不但在孙、黄相识时与孙、黄不同,而且在同盟会成立后,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杨度一步步地走向另一阵营,以至成了臭名昭著的“筹安会”首脑。由此看来,是宫崎还是杨度介绍孙中山黄兴初会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新资料的发现。

拉斯普丁是谁?

自1907年起,俄国宫廷中出现了一个显赫一时的神秘人物——拉斯普丁。他作为沙皇夫妇的亲密朋友,在宫中结党营私、弄权于朝野上下,他的个人势力曾嚣张一时。他诡秘的来历和奇异的死一直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笔下热门的题材。

拉斯普丁1864年生于俄国西伯利亚一个闭塞的小村子里。从小就游手好闲,放荡成性,“拉斯普丁”是村民送给他的绰号,意思是“放荡无度”,后来他便索性将原来的姓氏抛掉,以此“雅号”为其姓氏了。他常常神秘地失踪数月后才回到村子里。长期的流浪生活和冒险生涯,锻炼了他的机敏狡诈和凶狠残暴的本性。在流浪的过程中,他接触了各种古老神秘的教派,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鞭身教。鞭身教的宗教仪式和教义都是和性相联系的。该教鼓吹在肉欲的极度放纵达到高潮时,便将得到神的启示和保佑。因此拉斯普丁回到村子后,便到处宣称,他可以直接与神进行对话,他能借助神的力量为别人去疾除病。他甚至还向妇女们暗示,同他发生肉体关系,绝不是犯罪,而是最好的解脱。此后,拉斯普丁经常被人请到家中,降神治病。他的名声渐渐地传到了首都彼得堡,成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座上宾。一个曾经见过拉斯普丁的贵族人士对拉斯普丁形象的描述是:大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张讨厌的圆脸,一对浅灰色的眼睛总是死死地看人,让人感到恐惧和昏昏欲睡。讲起话来语无伦次,有时喃喃自语,有时声调激昂,总之令人感到在他的身上蕴藏着一股超人的力量。

1905年的俄国革命给统治俄国达300年之久的沙皇专制沉重的打击,迫使沙皇政府进行了部分政治改革。沙皇尼古拉二世害怕革命,惧怕自己的统治被推翻,加上他的家庭生活不顺利,使他的性情更加乖僻和迷信。皇后亚历山德拉长年患有神经官能症,在连生4个女儿后,才生下皇太子阿列克赛。但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患有严重的血友病,弱不禁风,常年需要特殊的照顾。皇后和皇太子的疾病成为笼罩在沙皇家庭生活上的阴影。因此一些自称怀有“妙手回春”之方的庸医、神僧、先知不断出入宫闱之中。宫廷女官维鲁博娃在鞭身教的“跳神会”上与拉斯普丁相识后,便把他介绍到宫中。神经质的皇后历来相信只有神的力量才能救她儿子的性命,相信只有“先知圣贤”才能辅助她丈夫治理国家。经过拉斯普丁的花言巧语和无耻拙劣的表演,皇后相信拉斯普丁便是创造奇迹的人,因为上帝赋予他“崇高的睿智,对人的了解以及预见一切事件的能力”。从亲王、大臣、将军到贵族、商人、银行家纷纷开始巴结奉迎拉斯普丁。一时间,拉斯普丁成了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宫廷奸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驻跸在距首都700千米的大本营中,整日忙于军务,无暇顾及朝中其他事情,从而便利了皇后和拉斯普丁的专权。拉斯普丁厚颜无耻地说;“皇后真是个英明透顶的女王……我同她合起来,干什么都干得成,办什么都办得到。至于他,是个大圣贤,可他算什么皇上呢?最好是逗逗孩子,摆弄摆弄花草,种种菜园子,那里治得了天下,够他为难的,所以上帝让我们辅佐他。”他通过皇后安插自己的党羽,操纵大臣的任免。1914~1916年间,内阁总理大臣换了4个,内务大臣换了6个,外交大臣换了3个,陆军大臣换了4个。他还经常干预前线的军事行动,1915年11月皇后给沙皇的信中写道:“我必须向你转达我们尊敬的朋友的委托……他于昨夜忽得一梦,他请求你下令于里加附近发动进攻。”尼古拉二世常常抱怨说:“我仿佛穿上了一条无形的裤子。”

1916年国内的“上层危机”已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拉斯普丁的专横跋扈已成为众目所视的万恶之源。为了平息国内政治风潮,挽救专制统治,一些贵族人士开始密谋刺杀拉斯普丁。

在俄国、英美和法国的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的著作中对拉斯普丁和他的死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讲拉斯普丁数劫不死,有的讲他死后数日仍能复生,总是给他的死加上一层神秘色彩。这里选取了尤苏波夫的回忆录中的资料,该作者亲自参与了刺杀行动,他的著述是比较可信的。

尤苏波夫是沙皇的侄女婿,曾与拉斯普丁有过密切的交往。尤苏波夫、巴甫洛夫亲王、苏霍京中尉、普里什维奇等人很早就在筹划这次谋杀行动。1916年12月16日晚,拉斯普丁如约来到尤苏波夫的家,尤苏波夫用掺入大量的氰化钾的巧克力馅饼和葡萄酒“热情地”招待他,然而2个小时过去后,吃下大量毒药的拉斯普丁仍神情自然,谈笑风生。尤苏波夫被迫采用最后的措施,向他的心脏开了一枪,拉斯普丁倒下了。众人以为他必死无疑了,然而几分钟后,他又神奇地复活了,嚎叫着冲出房间,跑向院门,惊慌失措的众人手枪和橡皮棍齐下,才使拉斯普丁最后断气,临死前他眼中放射出的绿光,仍使众人不寒而栗。3天后,他的尸体在涅瓦河的冰水中被发现。拉斯普丁的个人得势是专制制度统治腐败的典型体现,他的死预示了罗蒙诺夫王朝的覆亡。

拉斯普丁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究竟具有何种超人的神力?这是历史学家一直未能解开的谜。但我们相信,拉斯普丁身上的神秘色彩终将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