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骥琐谈
2984600000016

第16章 一孔之见(1)

钱与权——电视剧《玉观音》观后感

《玉观音》一剧中的杨瑞与国宁公司老板钟宁因不合而解除了婚约,并为此舍弃了他在国宁公司的优厚职位,和与他真心相爱的同学安心相守清贫。于是,钟宁对杨瑞恼羞成怒,便以杨瑞在该公司任职与边晓军经理负责一项工程时受贿2万元为由,将杨瑞告上法庭,并收买人作伪证,使杨瑞被判刑三年。半年后杨瑞的辩护律师得知,做伪证的边晓军和国宁公司的老板钟国庆、钟宁有矛盾,原以空调生意为诱饵被迫做伪证的刘明浩也没有得到这笔生意。

于是,安心求助父母卖掉房产用筹集到的几十万元,花钱促使许多证人说出真话,使案情得以大白,杨瑞平反出狱。

看到此不禁使人感慨万千!为什么检察机关不辨真伪就可以对人提起公诉?为什么法院又可以不辨真伪就判人有罪?为什么可以用钱买人做伪证?为什么要人说真话竟然也得用钱?假如电视剧纯属虚构,那岂不是故意污蔑!抑或有所指,现实生活中发生过这类事吗?我以为:一、检察院的起诉权该如何用?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对每一件由公安部门交来的案件都应当认真核查、反复推敲,去伪存真,有的案件还应提前介入,对公民投诉必须认真调查核实。杨瑞收到钱不向钟、边汇报,钟、边又如何得知?钟宁举报杨正是因为杨向她汇报了,她还同意作为奖金让杨收下。钟是隐瞒了杨向她汇报这个事实举报的。检察院为何不推敲钟宁举报的线索呢?你钟宁是如何得知杨瑞受贿的?检察机关起诉应当证据齐全、确凿,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得贪脏枉法,制造冤假错案,否则,真相大白之后,何以面对?

二、法院的审判权该如何用?法院可以不审查证据的真伪,仅凭庭审中的信口雌黄就判定有罪无罪,搞庭审游戏,岂不是草菅人命。事实是钟宁诬告杨瑞无受贿事实,案情澄清后又为什么不判钟宁的诬告罪呢?法院手执审判定罪大权,如不能公正执法,又怎么去保障民权?

三、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律师律师,应该是法律之师。律师的职业道德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不能去钻法律的空子,玩弄法律,更不能以钱为中心,围着钱转圈,为了钱而去颠倒黑白,巧言令色,使罪犯逍遥法外,让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必须指出,缺乏职业道德的律师可能成为罪犯的帮凶、害人的恶棍。司法机关对律师应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操守考评。无视职业道德的应当清除和取消其执业资格。

四、“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应出现在当今社会。剧中有钱能买到人说假话做假证,而要人说真话、做实证竟然也要使钱。社会的走向不应如此,不能抛弃人的良知和道德!

电视剧的题材不要求完全真实,但也不允许胡编乱造,捏造岂不成了戏弄以至攻击现实?

假设属个案,则变成了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寓教于乐”是中国戏剧的一大发明,《铡美案》、《六月雪》、《锁麟囊》都是具有十分精彩的剧情和强烈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受观众欢迎的好剧目,也并非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戏曲是能给人休闲娱乐和美的享受,并从中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愿我们现代的电视剧不去适得其反。

“如此”岂是如此——对《如此多娇》剧的看法

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词中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顶天立地的发出“俱住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气,真是激荡人心,千古传诵。历史完全证实了他的雄心和胆识。在他的领导和谋划下,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缔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电视剧《如此多娇》看后十分费解。

剧中的省委书记成了一个不可信赖之人。剧情中有公安部派到省委书记家以工勤员身份出现的侦察员,这个内情是瞒住这位书记的,这是为什么,难道连省委书记都不能信任了吗?该剧写的是建国初期,公安部侦察员公开身份是工勤员,而女敌特的公开身份是书记失散多年的女儿,剧情发展到最后,侦察员牺牲了,敌特暴露了,省委书记才恍然大悟。

要知道建国伊始的省委书记都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是足可信赖的党的高级干部,可为什么要瞒他呢?

剧中的省委书记还是一个敌我不分,只知儿女情长的人。“无情未必真豪杰”,那要看情系何人,共产党人情系人民,情系与之共同奋斗的战友、兄弟、朋友,而不能情系人民的敌人。可在这位编剧的笔下,省委书记却对已经暴露身份的敌特(已自首)假女儿情意绵绵,竟恋恋不舍地说:“还认她做女儿。”此处不知编剧有何深意?

还有一位老干部——工业局长竟是一个以革命功臣自居、不执行政策、不遵守党纪国法,处处霸道不识好坏、贪财贪色甚至被隐藏的敌特糊弄的傻瓜蛋。请问,果真我们的老干部都是如此,革命怎能取得胜利?胜利后又如何掌权,如何建设国家?必须肯定绝大多数老干部、老战士都是好样的,没有他们革命怎能成功,政策怎么执行,事业怎么前进?将老干部设计成这副样子是有失公正的。

剧中的公安部侦察员作为公安部选派,直接与专业敌特短兵相接,应该具备机智、勇敢、灵活、能巧妙周旋的素质,而我们看到的剧中的部侦察员却是一个成天哭丧着脸、事事受摆弄、受欺侮的农村小女孩。最后的结局虽是我方胜利了,敌方失败了,却编排公安部侦察员牺牲了,而敌特却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让正义的一方遭受苦难和伤害呢?

建国初期,在全国城市和农村均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但有党的坚强领导,正确的政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广大干部和广大解放军指战员的积极努力,剿匪、民主改革、土地改革、稳定市场物价、恢复国民经济都取得胜利,这都是客观历史,得到世界公认的。

但电视剧《如此多娇》似乎与此不相吻合。从1949年至今我都亲历亲为,因此,无法保持沉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才写了以上。

闲侃春联

自从600多年前开始形成贴春联的习俗起,旧社会连一贫如洗、没钱办年货的人家,至少也要在大门上贴一对春联,以示迎春接福,祈求时来运转。

我的少年是在“三座大山”的时代度过的,每到大年初一便要邀上一二个小伙伴在我居住的小镇上走个来回,浏览一遍各家门上的对联。虽说不上看懂它的含义,也欣赏不了各色字体的书法功力,但不知何故硬是养成了这个习惯。

19世纪四40年代的接渡正街为商家,春联的内容大多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招财进宝、黄金万两之类;郎中和药店便为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等;街背务农之家则多为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余者居民人家基本不外乎:迎春接福、平安康乐和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至于当年有老人逝去的守孝人家,春联的素对一般是:“守孝三年容易满,思亲百世永难忘”,“白雪有情随我素,红梅无意任他春”。

春联起源于何时?相传公元960年前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亲自写下一副春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联语对仗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可说是历史上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春联。但在全国形成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则要感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虽缺少文墨,但学习刻苦。他一道圣旨就将过年“题桃符”变成了贴春联。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全国的老百姓。传说大年初一他微服私访走街串巷,发现一户阉猪者未贴春联,于是亲自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