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2989300000036

第36章 《菜根谭》——意味隽永的散文诗(10)

【点评】

许多美德只要我们向前再跨一步,就会变成恶习。晋代司徒王戎既富且贵,广有房屋、仆役、良田、水碓等,洛阳城里元人能和他相比。他的契约、账簿也很多,他常常和妻子在烛光下摆开筹码来计算财货,并且乐此不疲。成为当时的一个笑柄。节俭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如果把节俭本身当成目的,那就成为吝啬。身无长物是一种节俭,因为他不只是节约钱财,而且节省了时间,把心思都用在了功业和学习上。而葛朗台式的省吃节用则不同,他是为了坐在阳光下一遍又一遍地数钱。

声色名位,不宜贪恋

【原文】

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士。

【译文】

常常宴请宾客寻欢作乐的,不算是个好家庭;喜欢淫靡音乐和华丽服饰的,不算是正派的读书人;过分重视名利权势的不算是个好官吏。

【点评】

每一秒钟都应该有所创造,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更能珍惜时间。歌舞、宴饮、打牌,是人们工作之后的消遣,当它不过分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娱乐,但如果它已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消磨时光,胸无大志。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了后周王朝,艳冶的乐曲被称为亡国之音。商纣王即位初期,还没有表现出他的贪欲和残暴。有一次,他命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他的叔父箕子劝阻他说:“吃饭用普通的筷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昂贵的象牙筷子呢?你用上象牙筷子后,一定不会满意普通的杯盘,而必然会换成精美的玉器。餐具一旦变成这些东西,你就一定不会再吃普通的菜肴,而要每顿都享用山珍美味。紧接着,你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缝制的衣裳,住在低矮潮湿的茅屋里,而必然会穿上绫罗绸缎,住进高大的宫殿里。您虽然贵为天子,也不应过度享受。”纣王认为不过是一双象牙筷子,不会像箕子说的那么严重,于是没有听他的话。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箕子所料。仅仅过了几年,纣王就变得穷奢极欲,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最终被周武王灭掉了。从一双象牙筷子的奢侈开始,商纣王毁掉了商朝数百年的基业。可见,这些奢侈的享受从人们那里抢走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俭朴的习惯,甚至包括人的善良天性。

用人不宜刻,交友不宜滥

【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译文】

用人要宽厚不可太过刻薄,如果太苛求于人就会使那些愿为你效忠的人离你而去;交朋友不能太没原则,胡乱交友就会有喜欢献媚说谎的人到你身边来。

【点评】

滥交朋友,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孔子把朋友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益友,一种是损友。交友就要交益友,而俗话所说的“酒肉朋友”就是损友,是千万不可交的。齐国的孟尝君曾广交天下客。一次他被软禁,只得趁夜逃走。但没有令牌无法出城,他的门客中有一人是小偷,就去为他偷来令牌。到城门时天没亮,无法出城。他的一个门客会学鸡叫,就学了几声,附近的鸡听见也叫起来,守门人以为天亮了,就打开城门。一般人认为这证明孟尝君的广交天下很成功,没有鸡鸣狗盗之徒就难以逃脱。王安石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孟尝君手下没有能人。如有人才,便会事先看透形势,不会使孟尝君被软禁。而没有人才则是因为孟尝君没有原则的滥交。“鸡鸣狗盗之人入其门,此君子所以不入。”

难地福地知行止,危地险地早回头

【原文】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在急风暴雨中要站稳脚跟,才不会跌倒;在繁花翠柳的温柔乡,要放眼高处,才不会迷惑;在道路危险的地方,要及早回头,才不至于危险。

【点评】

相传尧帝年老,准备选择接班人,大臣们都推荐舜。为了考察舜的德行,尧把舜独自放到深山老林里,在狂风大雨中,舜安然地走了出来,一点都没有迷路。后来尧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舜,发现舜的言行都有礼有节。尧考察了舜三年,才把天下禅让给舜。这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人生之路上,同样会出现很多艰难险阻,考验我们的意志。立志不坚的人遏事容易陷于迷惑之中。要想获得成功,第一个要求是坚定,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达到目的。如果凡事三心二意。犹犹豫豫,当你摇摆不定时,别人就会抢到你的前面,最终你会一事无成。有时,你会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这也是开创大事业的必经阶段。“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有这种勇气才能不被风浪卷走,独立不倚。

逆境思不如我者,顺境思胜似我者

【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译文】

事情一有些不如意,就去想处境不如我们的人,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稍有些懈怠,就去想比我们强的人,精神就自然能振奋起来。

【点评】

欲望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直到你的马儿已筋疲力尽,你看到的还是人上有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你并没有更好的东西可用,装什么潇洒?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决难成事,这时应调整一下心态,观察一下得失,常想想生活条件不如我们的人,心理上就会感到平衡。“知足者常乐”,而精神世界里却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当一个人找不到更高的奋斗目标提升自己,他就会瘫倒。

轻诺有祸,怠惰无功

【原文】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鲜终。

【译文】

不要因一时高兴而轻易对人许诺,不要因为喝醉酒就乱发脾气,不要因一时兴起多管闲事,不要因怕累而不把事情做完。

【点评】

汉朝有一位将军叫灌夫,他勇猛善战,很受大将军窦婴的赏识。但是,灌夫是个鲁莽的人,性格过于急躁。有一次,丞相田蚧举办婚宴,满朝大臣都去贺喜。宴会上,灌夫向田蚧敬酒,田不喝。灌夫忍着气,又向灌贤敬酒,灌贤正跟将军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怒火正无处发泄,便大骂道:“我平日看程不识一钱不值,你居然还咬着他的耳朵说话!”田见灌夫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劝灌夫向田磕头赔罪,他不肯,反而大骂田。田是皇帝的舅舅,岂能善罢甘休,不久,灌夫就被他罗织罪名处死了。灌夫“醉而生嗔”,因此遭遇杀身之祸。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非少见。而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慎重考虑就轻易说出自己的诺言,这种人实际是一个过失欺骗犯。因为话说得太省事,说话之后就不得不五次三番地变更,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兑现。你没有能力做到,别人也根本不会要求于你,但有了你的承诺,别人就会寄希望于你。你的失信,剐人很少会看作是一种无能。只能看作寡恩。许诺为人做事是为了建立一种友好,但轻诺寡信却常常比拒绝更容易招来怨恨。

守口要密,防意须严

【原文】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译文】

口是心的大门,如果说话不注意,就会把心中的秘密都泄露出去。意是心的双脚,如果防守不严,就会走上邪门歪道。

【点评】

春秋时代,韩昭侯喜欢高谈阔论,经常泄露国家机密,大臣们为此伤透了脑筋。堂公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请问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您说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呀。”堂公接着说:“这就是了。您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办事,是像那个玉器好呢,还是像那个瓦罐好?”韩昭侯恍然大悟,从此改掉了喜欢议论的毛病。在现代社会,类似韩昭侯这样的人着实不少,可这些人未必谈论什么国家大事,而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一些小事,特别以谈论人家的隐私为乐。即便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没有见不得人的事,但也会有一些只属于个人的秘密。每个人的心灵里都会有一些最柔弱的地方不愿触摸,也都会留下几幅记忆的图片,宁愿关起门来,一个人在灯下独自欣赏。自道隐私不是坦白、直率,它会使你和别人陷入尴尬。而随便谈论别人的隐私则容易造成有意无意的伤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守口如瓶是美德。

后辈不教,终难成器

【原文】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译文】

孩子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这个时候如果教育不够、锻炼不多,以后走向社会或站在朝廷上,终究成不了一个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