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2989300000038

第38章 《呻吟语》——中国人最崇尚的哲理(1)

欲得自由,先受约束。人们只有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才能真正活得潇洒自在。心灵的修炼重于外表的修饰,一个稳重、有涵养的人是美丽的,美就美在他从容淡定的气质。永远不要忘记对心灵的修养和对欲望的克制,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幸福感正是来源于此。

【简介】

《呻吟语》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原书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十七类,篇幅甚大。从思想内容上看,本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纳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再加上作者本人多年宦海沉浮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这些都使得本书颇具可读性。它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察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清代学者尹会一著的《吕语精粹序》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立行

相非无益,宽容是福

【原文】

两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头任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好,便是无限欢欣。将好名儿都收在自家身上,将恶名几都推在别人身上,此天下通情。不知此两个念头都揽个恶名在身,不如让善引过。

【译文】

两个人互相诋诽,不到家破人亡的程度绝不罢休,其实,只要一个人低头认个错,矛盾就会很快化解;双方都自以为是,不到反唇相讥的程度绝不罢休,其实,只要温和地称赞对方一声好,就会给自己带来无限欢欣。将好名声全都揽到自己身上,将恶名全都推给别人,这是所有人的通病。其实,这两种行为的结果都是把坏名声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做,还不如将好名声让给他人,把过错留给自身。

【点评】

与人相处,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后来再也没有违犯过寺规。其实有时候,一句温和的话语能抵过任何大声的训斥、厉声的争吵或严厉的惩罚,因为对方已经被你的宽容所软化。与人发生矛盾时,不防也试试这招!

积威之祸可救,积恩之祸难救

【原文】

积威与积恩,二者皆祸也。积威之祸可救,积恩之祸难救。积威之后,宽一分则安,恩二分则悦;积恩之后,止而不加则以为薄,才减毫发则以为怨。恩极则穷,穷则难继;爱极则纵,纵则难堪。不可继则不进,其势必退。故威退为福,恩退为祸;恩进为福,威进为祸。圣人非靳恩也,惧祸也。湿薪之解也易,燥薪之束也难。圣人之靳恩也,其爱人无已之至情,调剂人情之微权也。

【译文】

积累威严和积累恩惠,这两者都会招致灾难。积威所带来的灾难可以补救,而积恩所带来的灾祸却难以补救。威严积累起来之后,只须放宽一点就会让人安宁,增加一点恩惠人家就会高兴;而恩惠积累起来之后,一旦停止施恩对方就认为你淡薄,才减少毫厘恩惠人家就会对你抱怨。施恩达到极限就会导致自身的贫困,一旦贫困就难以继续施恩;溺爱到了极限就会让人放纵,而一旦放纵就难以让人继续忍受。不继续施恩,相互间关系便不能进一步发展,恩惠的势态就必定减退。因此威严减弱就会带来福分,而恩泽削弱就会招致灾祸。恩惠有所增加就会招来福祥,而威严的增加就会招来灾祸了。圣贤之人并不是吝啬恩惠,而是害怕灾祸的缘故。潮湿的柴草容易解开,而干燥的柴草却很难捆扎好。圣人之所以吝啬施恩,正是对他人关爱不止的至高情怀。所以这种方法是用来调剂人们感情的极微小的权变之法啊。

【点评】

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分寸,不可对人苛刻,也不可过于亲近。我们常常说对人要真诚友好,这并不是说要没有选择地和任何人都做朋友。在向别人掏心窝时,一定要先对他了解。一个人一旦不设防地对别人好了,而且成了习惯,后来自己感觉累了,或觉得彼此志不同道不合了,这时再抽身,对彼此都没好处。生活中,由这个原因而起的矛盾并不在少数。父母对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小时候,对他一定不要溺爱。因为一旦溺爱、放纵他成了习惯,自己再想严厉起来,让他收敛就很难了!

施受有度,交友有道

【原文】

施人者虽无已,而我常慎所求,是谓养施;报我者虽无已,而我常不敢当,是谓养报;此不尽人之情,而全交之道也。

【译文】

施舍者施舍时虽然没有限度,但接受施舍的人却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要求,不要太贪,这叫做养施。报答我的人虽然不会停止他们的感激,而我这个接受报答的人却经常觉得不敢担当,不该以为应受到回报,这叫做养报。彼此之间要留存着绵绵不断的人情,这是维持深厚友谊的道理。

【点评】

朋友之交,淡如水。穷朋友,最能长久。别人不期望我什么恩德给他,我也不会故意向他示恩,这就是穷朋友能长久的原因。欲望不能太多,欲望永远不会满足,所以酒肉朋友最后必然会伤和气。然而生活中,朋友之间往往也会涉及利益。要想维持深厚的友谊,就要学会相处的技巧。朋友之间施受一定要慎重,只有双方长期的利益交换平衡,友谊才能长久维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如果你总是最大限度地索取和接受,不用多久,你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了。

察人实情,体人难处

【原文】

恕人有六:或彼识见有不到处,或彼听闻有未真处,或彼力量有不及处,或彼心事有所苦处,或彼精神有所忽处,或彼微意有所在处。先此六恕而命之不从,教之不改,然后可罪也已。是以君子教人而后责人,体人而后怒人。

【译文】

有六种情况可以宽恕对方:对方的认识和见解有不周到的地方;对方听到的事情有不真实的地方;对方的能力有限而没有把事情办好;对方心中有难言的苦衷;对方一时疏忽没有做好;对方另有更加精细、微妙的用意。首先要从这六个方面予以宽恕,让对方自己改正,若教导他却不愿改正,这时就可以责备他。所以君子总是先教育感化别人,而后才责备别人,先体谅别人然后才怪罪他。

【点评】

与人交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真正去理解对方,这样才不会以偏概全。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伸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这是因为管仲的家庭负担重,还问管仲钱是否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脱逃,人们都嘲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深知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牵挂年迈的母亲。管仲由此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可以说,正是鲍叔牙的理解和信任成就了管仲相齐的大业。

管鲍之交,既是如此,我们与人交往为什么不能多些体谅呢?

真诚待人,巧诈莫如拙诚

【原文】

情不足而文之以言,其言不可亲也;诚不足而文之以貌,其貌不足信也。是以天下之事贵真,真不容掩,而见之言貌,其可亲可信也夫!

【译文】

有人感情不够深厚就用语言来掩饰,这样的语言听起来也不让人感觉亲切;真诚不够却以热忱的外表来掩饰,这种表面上的亲切却不足以让人相信。因此天下的万事万物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真情,真情不容易被掩盖,它会从言谈和外表上体现出来,一个人的真情体现在言语和外表上,它就会让人觉得亲切可信!

【点评】

《韩非子》中有一句话:“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寻找能够曲径通幽的人际交往方法,孰不知真诚待人乃是最简单且最为适用的方法。如果人们明白这个道理,彼此都能以诚心相对,会省去多少繁文缛节,会少了多少烦心事呢?

从人其便,求同存异

【原文】

一人运一甓,其行疾,一人运三甓,其行迟,又二人共舆十甓,其行又迟,比暮而较之,此四人者其数均。天下之事苟从其所便,而足以济事,不必律之使一也,一则人情必有所苦。先王不苦人所便以就吾之一而又病于事。

【译文】

一个人一次搬运一块砖,他行走的速度就很快;一个人一次搬三块砖,行走的速度就比原来慢;两个人共同抬着十块砖行走,他们的速度就会更加缓慢了。而等到了晚上一比较,结果这四个人所搬运的砖数相同。其实,事情如果按照他人方便可行的办法去做而又能够办成的话,就不必强求用同一种方法去做,如果一定要用同一个办法,那势必会对某些人造成不便。从前的君王为实施自己的统一规定,却不考虑别人的方便与否,结果制造出许多麻烦,这样对于事情的进展反而不利。

【点评】

生活中,人们之间往往出现意见分歧。分歧进而转化为矛盾,甚至是互相攻击,结果“两败俱伤”。如果静下心来想想:这又何必呢?其实,有时候不必非用强硬的手段要求别人与自己步调一致,换个态度,大家都彼此礼让三分,事情办得就会顺利许多。

恶小勿为,方得平安

【原文】

凡人为不善,其初皆不忍也,其后忍不忍半,其后忍之,其后安之,其后乐之。呜呼!至于乐为不善而后良心死矣。

【译文】

大凡人做坏事时,起初都不忍心去做,后来忍心和不忍心各占了一半,再后来就忍心去做了,之后便心安理得了,到最后竟然自得其乐了。唉,一个人到了以做坏事为乐的地步,他得良心就坏透了!

【点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一个人最初如果没能忍住做坏事的心思,那么日后变坏就不稀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无意中将仓库地上遗落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回家路上,他肚子饿了,一摸口袋只有捡到的那枚铜钱,他想这是该交回仓库的,然而,饥饿难忍,最后一咬牙就买了烧饼。

后来,他便时常从仓库拿些小钱买饭吃,到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发展到挪用大批公款。一年后,东窗事发,小吏被斩首。临刑前,他感叹当初没有忍住吃烧饼的念头。这正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典型例子。

慎待行恕者,多听正直言

【原文】

恕之一字,是个好道理,看那推心者是甚么念头。好色者恕人之淫,好货者恕人之贪,好饮者恕人之醉,好安逸者恕人之惰慢,未尝不以己度人,未尝不视人犹己,而道之贼也。故行恕者,不可以不审也。

【译文】

“恕”这个字,原本是一个好道理,却要看那推心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好色的人饶恕别人的淫欲;喜欢借贷的人饶恕别人的贪欲;爱喝酒的人会宽恕别人的狂醉;喜欢安逸的人则会宽恕别人的懒散。没有哪一种不是以己推人,没有哪样不是把别人看做自己,然而这样的人却是道义上的窃贼而已。所以对施行恕道的人,不可不细细地考察。

【点评】

一个人应该远离小人,多接近正直之人。楚汉争霸时,刘邦首先进入成阳,他以为自己与诸侯有约定,便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留恋不舍,准备在宫中住下,享受享受。一些贪图享受之人,也乘机迎合刘邦的心思,说他如何的英明,劝他就此称王,住在宫中。这时,大将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后来张良对其进行了百折不挠的劝说,刘邦才如梦初醒,迁出了秦宫,并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试想,如果刘邦与小人为伍,听了“恕言”,后果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