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起跑线(走向成功丛书)
2993800000007

第7章 责任的种子(1)

做好本职工作是责任,而它的酬劳也令人满意。我们的工作品质越好,数量越多,收获越丰盛,心灵越充实。

能为自己的思想、工作习惯、目标和生活负责,你会发现你在开创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之途。只要你种下率真、自制和负责的种子,你会得到满足与喜悦的收获。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十分能干的木匠,大家都叫他“巧手杰克”。他14岁出师,小到制作口红盒子,大到建筑整座房屋的木工活无所不能,而且,他所做的活儿,都是为人称道的精品,当地人有口皆碑。

杰克干了40年的木匠,已经54岁了,他决定退休,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所服务的老板,是从前老板的儿子,把杰克看做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他极力挽留,但是杰克不为所动。

最后,老板只得答应让他退休,但在这以前,他要杰克再建造一座房子。

杰克于是开始这退休前最后的工作,在盖房过程中,稍有一点眼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老杰克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了,他用料不再像往日那般精挑细选,做工也只是随意而为,全无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并没有说什么。

在竣工那一天,也就是杰克终于可以退休的那一天,老板把一串钥匙交给杰克,说这是作为礼物送给杰克的房子的钥匙,而那座作为礼物的房子,就是老杰克最后盖的那间粗制滥造的房子。

当你心不在焉地进行一项工作时,是否会想到日后也会得到类似杰克的后果——不对你做的事负责,结果也就不会对你负责。

获得成功先要付出代价

就一个整体的社会而言,我们同时为维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而努力。我们努力追求物质财富,但又希望把精神财富当做这种努力追求过程中的副产品;我们要求不受到犯罪的伤害,同时却要求社会减少对个人的干预;我们希望减税、冒险以及创造未来,同时又希望获得更多的金钱保障与安全,而且希望由政府提供。然而,我们不能同时兼有两者,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某种事物,就必须事先付出代价。

生活的结果,将取决于我们贡献心力的品质与数量。

我们渴望得到成功,但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吗?相信你我都乐于付出这种代价,既然上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因果定律”,使我们能够仔细研究眼前的状况,那么,我们大可充分利用它,用它来研究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这个秘诀可以改变“原因”。

大部分的社会问题,包括了许多个别的较小原因。作为成功学家,丹尼斯几乎每天都在旅行,访问各阶层的学生、政治家、太空人、被释放的人质与战俘、奥运选手、商业巨子以及工人。相同的讯息从他们口中大声而清楚地说了出来:“责任需要重新加以诠释,并重新教育给现在以及将来所有的人。”最能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情况的,莫过于年轻人的习惯,而年轻人的习惯,只不过间接反映他们如何处理问题与责任罢了。

统计数字是最好的说明。以美国为例,在你阅读本书的时候,每15秒钟就发生一件因年轻小伙子喝酒造成的车祸,引起其他人受伤。每隔23分钟,我们的孩子当中就有一个死于车祸,而在这些车祸中,大多数都牵涉到药物或酒类。平均一年内,有几十万名年轻人企图自杀,其中5000人终于如愿以偿。这些自杀者当中,80%首先提出公开的威胁,然后真的自杀了。自杀已成为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车祸则排名第一。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暴力与悲剧呢?

这种犯罪热潮掩饰在这简短的一句口号中:“吞下一口,即获解脱。”在丹尼斯看来,造成今日美国这种变态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负责任地沉迷于瞬间的肉欲满足。”一些年轻人期望的是没有承诺的爱情,他们希望不劳而获。痛苦、牺牲、努力都让他们难以接受。只要能瞬间感到舒服,他们马上就去尝试;如果没有把握获胜,那么干脆不去尝试。“我希望实现电视、电影中那些梦想,以及父母所说的将实现的美梦,因为我太不平凡了。我现在就要,明天太迟了。”

心理分析家史登恩在他那本引人瞩目的著作《我:自我陶醉的美国人》中很精辟地指出这个问题的重点,丹尼斯曾郑重地把此书推荐给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及领袖。

要想获得精神的成熟,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发展两项重要的能力:在不稳定中求生存的能力,以及为了追求长远目标而延缓短暂满足的能力。

青春期是对进一步成长做最大抵抗的时期,这时期的特色是:一方面真心努力要维护儿童时代的特权,另一方面却又要求拥有成年人的权力。这一点大多数的人在情绪上都无法超越。家长们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们越是无法照顾自己。今天这些依赖性很强的儿童,注定要成为明日依赖性同样强的父母。

身为6个孩子的父亲,丹尼斯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给予他们的子女最好的礼物(以及做经理的能够给予他们的员工最大的礼物)就是“根”和“翅膀”——责任之根和独立之翅。若缺少根和翅膀,结果将令人烦恼——甚至是悲剧。

《圣经》上说:“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种。”中国古谚也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经久不衰的歌剧《奇幻世界》中,有一首歌开头的歌词是这样写的:“种萝卜,得萝卜,不会长出包心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举世皆知的古谚,南丁格尔在广播词和作品中称之为因果法则。

这是说种一个因,得一个果,而通常是有几分努力便有几分收获的。善用我们的心智、技术和才能,必定能在生活中得到报偿;负起我们个人的责任,把天赋、才能发挥到极致,必能获得无限的快乐、成功和财富。这道理对每个人都适用。

快乐还是不幸

身为旅行演说家,丹尼斯看到,在今天的美国社会里,有太多小孩子正在管理他们的父母。同时他也看到了10多岁的孩子,以及很多大人,由于缺乏自尊心以及领导能力,因而失去了控制。

美国有1/3的小孩子,在小时候就开始吸大麻烟,而每10位高中生就有1位天天离不开烟。这是美国全国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地区才有的现象。现在,10多岁的小酒鬼已经多达300万人,而且人数正在增加。在加州、佛罗里达、乔治亚,大麻是销售量最高的农产品,另外还有几州也是这种情形。这种情形并非没有害处,相反地,大麻中的THC含有影响精神系统的成分,能够导致永久的丧失记忆,引起许多严重的生殖系统的毛病。根据美国政府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吸食大麻烟者已经开始呈现出患肺癌的征兆,其症状和吸烟相似。所有这些自我毁灭的行为,都是因为父母、同伴以及大众媒体要求“即刻获得肉体快感”的压力所造成的。

这些没有责任的快乐,其实是以最后付出自己或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的。

从自立开始

我们将从生活中获得什么样的真正报酬,完全取决于我们所贡献的品质与数量。从《圣经》到自然科学、心理学、商业,以及所有的文献内容都是相同的——“有播种,就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每一项行动,都会产生一种相等但对立的反应——“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们要自立,首先就要认识我们在自由社会中所拥有的许多选择。丹尼斯曾经访问过许多获释归来的越南战俘和从伊朗回来的人质,他们说,在监禁期间,最想念的一件事,就是“选择的自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两种主要的选择:接受眼前的状况,或是接受责任去改变这些状况。

柏克莱加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以及过去生活得最快乐、最能适应环境的人,就是那些相信自己能够自如控制生活的人。他们似乎能够对任何事情选择更合适的反应,并且更容易地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从过去的错误中获取教训,而不只是徒然接受失败。他们在眼下花时间“做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害怕将会发生什么事上”。

另外一些人与他们正好相反,他们相信运气、命运、不祥之物、错误的时间与地点、星相与星座,而且口头上经常挂着这么一句话:“你不能对抗大势力。”他们很容易向怀疑与恐慌让步,结果就产生重大的失落情绪和健康问题,因而痛苦万分。他们认为自己是目前这个社会制度的受害者,能否成功完全靠运气,就如同摸奖或掷骰子。但如果人们在分析日本人为什么能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废墟中获得成功,同时阅读许多人的传记,获悉他们如何从贫民窟走向成功之后,就可以明了事实真相。在美国,许多所谓的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实际上就是自愿制造失败的人。

想要自立,就需要以知识和行动来取代恐慌。丹尼斯向我们出示了密西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曾经帮助他减少了恐慌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分量。报告指出,我们的恐慌中,60%完全没有正当理由;20%早已成为过去,完全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另有10%是琐碎的小事,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剩下的10%的恐慌中,只有4%到5%是真正而且有正当理由的恐慌,这些恐慌中,一半是由于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剩下的那一半,也就是2%,是我们可以轻易解决的。因此,我们必须不再犹豫,立即采取对策——运用知识与采取行动。

这里有个公式,表面上看来似乎很简单,但你尝试之后,就会发现它内在的道理。一年有365天。你现在感觉到,或将来会感觉到的恐慌当中,只有2%具有正当理由,值得你去注意,并采取行动。为什么不在它们萌芽阶段,就消灭它们呢?一年中,只有2%的时间是“恐慌之日”,因此,你每一年都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正当地”感到恐慌。我们大多数人每年都有3周的假期,在假期里我们可以摆脱日常琐事(以及恐慌)的神经,所以,我们可以拥有49个星期来吸收这些“恐慌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