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0700000091

第91章 神秘的纳斯卡线条之谜

1939年一个下午,2个美国人来到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上,眺望着绵延数英里的一片标记,它看起来就像涂画在一本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在广阔的沙漠上,上千条苍白的线条指向不同的方向。2个人认为,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书。

纳斯卡线条

这一发现很快就震惊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在这里,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还惊奇地发现了巨大的动物形体。这些图案显得扑朔迷离: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一只大约300米的蜂鸟、一只108米的卷尾猴、一个巨大的蜡烛台……到今天,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线条,有些甚至绵延8千米。

对于如此众多、如此巨大的图案,人们不知该作出怎样的解释,于是就给它们取名为“纳斯卡线条”。

对于这些巨大的线条,科学家众说纷纭,但都难以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1983年,一支意大利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着一些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这些相同的图案,使人们相信线条应该是古纳斯卡人所为。

考古学家在线条所处的地层里,找到了那些陶器。因处于同一地层,所以线条年代与陶器年代非常接近。而通过对陶器的14C测定,间接得出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应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300年。

在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就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有一层薄薄火山岩和砾石,长久的风吹日晒,令它们看起来比较黑暗。在这些天然黑板上画线条,不过就是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而已。如果是在另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较短时间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是,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很弱。这就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可是,纳斯卡线条太大了,在地面上根本难以识别,以至于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人们从飞机上发现。可这些线条是在2000多年前创造的,那时人们不可能掌握飞行技术,也就根本不能看清线条的全貌。古代的纳斯卡人是怎样设计、制造出来这些巨大的直线、弧线以及动物图案的呢?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赖歇通过研究发现,许多线条是爬坡穿谷的,绵延了很长距离却依然能保持笔直,这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3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为此,赖歇还专门与她的学生做了这个实验。

尽管赖歇的实验形象地验证了她的假说,但她的实验还有一点无法解释: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许多弧线所组成的图案,比如那些蜘蛛、猴子等。

在赖歇的生命末期,她终于找到了自认为最好的答案:那些弧线是先把线的一头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上旋转画出来的。赖歇还表明,古代纳斯卡人会事先在约18米的小块地皮上设计图案。因为她在几片较大图案的旁边发现了这些泥土草稿,设计者们应该在草稿上确定弧线、中心点和辐射线的适当比例后,再进行适当的放大。

尽管赖歇的论证很详细,但她那些关于巨型线条是如何刻制出来的解释还是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因为她无法解释那些不规则的图案是怎么制作的,比如巨大的蜘蛛和神奇的牧羊人。要知道,在地面上人们是根本无法辨认出这些线条的形状的。

1968年,冯·丹尼肯在他出版的《众神的战车》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纳斯卡线条是外星飞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认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远古某时降落在纳斯卡高原,在那里为自己的飞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证据就是那些酷似机场跑道的线条。

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就抛弃他的看法,因为不仅航天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纳斯卡柔软的沙土根本不能负重飞行器降落。

尽管冯·丹尼肯的“外星人假说”遭到否定,但还启发了一些人。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天空,古纳斯卡人会不会是参照天上的星座来绘制地面上的图案的呢?

1983年,一支意大利考古队来到这里,他们在纳斯卡地区南部发现了一座名叫卡华赤的古城。城市里有宽阔的广场,雄伟的石级,还有几十座30米高的金字塔。然而令考古者困惑的是,卡华赤城中并没有发现繁忙的市镇中心和军事活动的遗迹,相反,这座城市似乎只用于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那么,古代的纳斯卡人又居住在哪里呢?

为了寻找纳斯卡人的住所,人们不久后就在纳斯卡线条范围的北端一个叫文蒂拉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生活痕迹。虽然这里已被农业耕作破坏了不少,但还是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曾是一个真正的城镇。而在文蒂拉这个古纳斯卡人的生活区,到卡华赤这个祭祀区中间,就是著名的纳斯卡线条区域。可以想象,在2000年前,古代纳斯卡人每到节日,都来到卡华赤进行大规模的朝圣和祭祀,而在他们到达那里之前,必须要经过的,就是广阔的纳斯卡线条所在地。

可见,纳斯卡线条位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与祭祀活动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古代纳斯卡人又是在祭祀什么呢?

现代民族学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原始民族来说,对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们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对于纳斯卡地区的人们来说,最为缺乏的就是水。因为现代纳斯卡人生活和农耕用水的可靠来源,就是雄伟的安迪斯山脉。而从卡华赤以下地区,干旱年年出现。在古代某个时期,纳斯卡人修建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系统,150千米的沟渠纵横交错,遍布这个地区。这些沟渠大部分深埋于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这些沟渠所在的范围,恰好就是纳斯卡线条的区域。

研究人员认为,远古时期频繁的火山活动导致地下岩石断层,这成为古纳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1997年的一天,一名研究人员在山上探察一个岩石断层,当他走过一座小山脊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宏伟的纳斯卡体型体系和线条群落,它们正好指向研究人员要去的那个断层。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下面应该有个水源。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巨大的图形,以及它们之间数千米长的线条,很可能就是纳斯卡人用来记录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标记,就像我们现在绘制的供水系统图一样。而在它下面,就是用来饮用、灌溉的水利体系!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推想,古代纳斯卡地区的社会是由许多不同家族组成。而家族之间为争夺水源,肯定会发生很多惨烈的战争。而靠战争解决水源问题,需要浪费很多鲜血,于是家族们开始商量怎样有秩序地利用这些公共水源。一个合理的方案最终被家族们所接受,即纳斯卡地区的水渠被分割为不同的家族所有。为了区分各自的水源地,每个家族根据水流的方向和范围,在地面上绘出自己家族所独有的族徽来,于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鸟等,从此就出现在了纳斯卡高原。

尽管这一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至今人们依旧不能回答,纳斯卡线条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