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血脉:河流与湖泊(地理知识知道点)
3005200000011

第11章 奔腾不息的江河(11)

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之所以叫“百川之父”,是因为它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支流众多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西面、劳伦高地南侧的明尼苏达州境内的伊塔斯喀湖。从这里向南,蜿蜒曲折,逶迤千里。在圣路易斯城与密苏里河汇合后,继续南流,纵贯美国中部平原,于新奥尔良附近分四路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500多千米。在密西西比河的众多支流中,发源于落基山东坡的密苏里河应该是它的正源。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碛区南侧的大大小小500多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支流有阿肯色河、德雷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以及伊利诺斯河等。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整个水系流经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2个州,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千米,占美国国土总面积的34%以上。

密西西比河水系东西两侧各支流流经的地区气候不同,降水量差异很大,因而水文特征也各不相同。东岸的支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但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小。如俄亥俄河,全长仅1580千米,流域面积52万多平方千米,但水量很大,年平均流量每秒7500立方米。西岸的支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而水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如密苏里河,在长度和流域面积上,都是俄亥俄河的26倍多,但其水量却只有俄亥俄河的1/4,只占密西西比河水量的20%。西岸河流因流经质地疏松的黄土区,每逢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使密西西比河含沙量较大,每年输入墨西哥湾的泥沙多达21100多万立方米。由于东、西支流含沙量的差异,每到洪水季节,东西两侧泾渭分明。

密西西比河水系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形不同,因此各段的河岸地貌和水文特征也很不同。密苏里河上游,流经疏松的黄土地带,落差大,水流急,河床下切显著,形成许多风光秀丽的峡谷和激流瀑布。密西西比河上源的伊利诺斯河,水流平缓,河流沿线湖泊星罗棋布;密西西比河的中、下游河段,由于流经广大的平原地区,河流比降很小,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在河口处,形成东西宽360多千米、面积达37000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由于大量泥沙的沉积作用,在三角洲的南端形成长条状的沙嘴,长30多千米,延伸到墨西哥湾中,在其末端又分成6股汊流,形如鸟爪,因而有“鸟足三角洲”之称。近年来,随着新的沉积,三角洲不断扩大,鸟足三角洲已不大明显。现在,三角洲仍以每年平均100米的速度向海湾延伸。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状况基本上就是北美洲内陆低地和大平原的地质及自然地理状况。

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自古以来哺育了沿河两岸的人民。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描写过这条古色古香的老人河,河口有无垠的棉花三角洲,河上有壮美欢快的歌舞表演队。赞美它的美丽富庶:“纬度、海拔、雨量,三者相合,使密西西比河流域每一部分都能供养稠密的人口。”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

密西西比河有极大的航运价值,自从美国开始垦殖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南北航运大动脉。密西西比河除干流以外,还有40多条支流可以通航,干支流通航总里程达29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水系。河流沿岸形成许多货物集散中心,如圣路易斯城,就是美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和铁路枢纽。圣路易斯港,在长达110多千米的河港岸线上,修建了80多座现代化码头,年吞吐量可达2200多万吨。由于圣路易斯有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经济腹地,附近又有丰富的煤、铁资源,现在已形成美国北方的工业区,是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圣路易斯是美国第二汽车城,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业——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总部所在地,又是美国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孟菲斯是密西西比平原上最大的农畜产品集散地,现在该城有农业机械、制药以及农产品加工工业等。下游三角洲上的新奥尔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它承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资中转任务。每天,新奥尔良港有大量船只进去,每个港区都设有现代化的指挥中心和装卸设备。新奥尔良还是美国南部著名的旅游城,城中的名胜古迹及亚热带公园以及遗留下来的法国文化等,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旅游者。

在密西西比河流域,还兴修了许多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形成一个很大的内河航运网,承担着全国1/2的内陆水运货物的周转量。从密西西比河的圣路易斯城,北经伊利诺斯运河通往五大湖,再经圣劳伦斯河东达大西洋。南出河口通往墨西哥湾,几乎可以驶遍大半个美国。因此,人们又将密西西比河称为“内河交通的大动脉”。在下游的新奥尔良,经过1800多千米的岸内水道,向东可达佛罗里达半岛的南端,向西可达墨西哥边境。

密西西比河不仅航运发达,而且有丰富的水能,其蕴藏量可达2600多万千瓦。目前,东岸支流水力开发比较普遍。如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其中以田纳西河水电站最为著名。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资源,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虽然密西西比河谷本身的自然植被是气候和土壤而不是河的产物,密西西比的沼泽和回水区在生态学上却很值得注意。从明尼苏达的菰沼泽开始到三角洲地带的海岸沼地,动植物繁盛的小片地区在河流沿线屡见不鲜。在这些地区,繁茂的自然植被、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莎草、水池草和黍类等植物,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地。这些鸟随季节沿河上下迁徙的路径,被人们称为密西西比飞行之路。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条广漠的从河口三角洲直到加拿大北部夏季营巢地的空中高速公路,可谓最为确切不过。据估计,总数达800万只的鸭、鹅和天鹅冬天集聚在飞行之路的下游部分,还有更多的其他鸟经由这条路飞向拉丁美洲。飞行之路上最为典型的候鸟有黑额黑雁和小雪雁、大量的绿头鸭和水鸭,还有黑鸭、赤颈鸭、针尾鸭、环颈鸭以及蹼鸡。

河里最重要的鱼有几种鮎鱼(在中下游地区鱼可以长得相当大)、鼓眼鱼和亚口鱼(上游盛产这些鱼,它们为明尼苏达和威斯康辛州的垂钓运动提供了基础),还有鲤鱼和欧洲腭针鱼。钝吻鳄现在已极少,只有在最偏僻的回水域才会见到。咸水区的虾、蟹捕捞星也在下滑。

哥伦比亚河

哥伦比亚河哥伦比亚河是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源于加拿大落基山脉西坡的哥伦比亚湖,向西南流经美国西北部半干旱区,切穿喀斯喀特山脉,在阿斯托里亚注入太平洋。全长1953千米,流域面积671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包括库特内河、庞多雷河、奥卡诺根河、斯内克河、亚克莫河、考利茨河及威拉米特河。以融雪补给为主,部分靠冬季降水。河流水量大,河口年平均流量7860立方米/秒。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大部分流经深谷,河床比降大,多急流瀑布,总落差820米,水力储量达4000万~5000万千瓦,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干支流建有大小水坝多座,用于灌溉和发电。大古力水电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哥伦比亚河泥沙含量小,是流域内重要的工农业水源。河流下游盛产鲑鱼。流域内的河流、湖泊和水库,辟有划船、钓鱼等游乐设施。

俄亥俄河

俄亥俄河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水量最大的支流,位于美国中东部。源出阿巴拉契亚山地,流向西南,干流由阿勒格尼河和莫农加希拉河在匹兹堡附近汇合而成,在伊利诺伊州的开罗附近,注入密西西比河。全长2100千米,流域面积528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卡诺瓦河、肯塔基河、沃巴什河、坎伯兰河和田纳西河。流域内降水丰富,年降水量1000毫米。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丰富,提供密西西比河56%的水量。从匹兹堡至朴茨茅斯为上游,河谷狭窄,平均宽度小于800米;朴茨茅斯至开罗为下游,比上游稍宽。全河比降不大,总落差130米,水流缓慢。干支流总通航里程约4000千米,并有运河与伊利湖相通,全年皆可通航。一直是美国中东部重要的水运航道,建有19级活动闸和宽914米、深3米的航道,货运物资以煤、石油、砂、石料、谷类、钢铁产品、石油产品和木材等为主。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发达,有钢铁、采煤、石油和陶瓷等工业。

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太平洋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190千米,流域面积59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美国境内。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毫米,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科罗拉多河才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常流河。对流经的干旱区来说,实际上是过境河,所以人们称它为“美洲的尼罗河”。

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中游河段,由于高原抬升和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的峡谷。其中以大峡谷最为壮观,被誉为“自然界的奇迹”。

第一次亲临科罗拉多大峡谷,你不能不被它的鬼斧神工所震慑。整个峡谷像一座巨型雕塑博物馆,各种怪石,或如宫殿,或如碉堡,或如列队而立的士兵,或如凌空奔驰的野兽。据介绍,峡谷岩石的颜色具有多变性,在阳光与云影的对峙中,在晨曦与晚霞的辉映中,在明月清光下,在雨后彩虹的渲染里,那峡谷中的崖岩、怪石会显现出多姿多彩的神态。

大峡谷长达4400千米,宽200~30000米,最深处达1740米。峡谷顶宽底窄,谷壁陡直,整个大峡谷好像被天神之斧劈开而成。大峡谷两壁整齐地排列着一层层的水平岩层,自下而上由老渐新,在这里可了解到20亿年来地质历史的变化,是一部活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由于地形复杂多样,河床宽窄不一,深浅差异悬殊,因而河水流经大峡谷,有时汹涌澎湃,似欲吞噬一切,有时又分成千万条细流沿一级级“台阶”奔流而下,形成壮观的大瀑布。如果说大峡谷是由多姿多彩的岩石构成,那么,漱玉般的流水便仿佛是它的灵魂。

大峡谷也是一个庞大的野生动物园。据统计,大峡谷中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冷血动物多达400多种,而各种植物竟多达1500种。

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可以追溯到1540年。那一年西班牙人的马队从墨西哥出发向北,穿过茫茫沙漠,在大峡谷发现了印第安人的居住场所。17世纪初,西班牙王国衰落,把它在美洲的殖民地交给墨西哥。1842年,美墨战争后,墨西哥把包括大峡谷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美国。1869年,留着胡子的矮个子少校鲍尔,率领一些人乘船从科罗拉多河上游顺流而下,企图穿过整个峡谷地带,探索其全部秘密。这是大峡谷历史上空前的探险壮举,充满着危险,连在峡谷内长期居住的印地安人也劝告说,此行凶多吉少。但鲍尔少校力排众议,坚持前往。13周后,鲍尔少校及其船队终于出现在峡谷的另一端,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出“死亡谷”以后,把大峡谷的秘密公之于世。

现在,每年去大峡谷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或乘坐直升飞机,从空中鸟瞰;或骑毛驴,沿着崎岖山路在谷底漫游;或坐着木船、木筏,冲过急流险滩,向死神挑战;或结队在谷内步行,夜宿随身携带着的帐篷,聆听野兽的嚎叫、凄厉的风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体验谷底居民的感受。

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由于蒸发旺盛和灌溉损耗,愈向下游水量愈减,在近河口的尤马处年平均流量仅700立方米/秒。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初夏)和枯水期(冬季)的流量相差30倍左右。但是科罗拉多河水,对于中下游干旱区来说,则是一项宝贵的水源。科罗拉多河还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使水混浊而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语中意为“染色”。估计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超过1600万吨,河口因此不断向前推移,目前三角洲面积已达8600平方千米。

巴拉那河

巴拉那河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长5290千米,流域面积280万平方千米。其主源格兰德河出自巴西高原东南缘的曼蒂凯拉山北坡,与巴拉那伊巴河汇合后,始称巴拉那河。由东北向西南流,先后汇入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重要支流,下游折向东南,河口段称拉普拉塔河,注入大西洋。巴拉那河是南美洲中东部重要的内河航道,全年通航里程2700千米,先后流经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承担阿根廷对外贸易30%和巴拉圭对外贸易90%的运输任务。流域内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域各国开始合作修建大型水电站。流域内多急流瀑布,其中著名的有伊瓜苏瀑布和瓜伊拉拉瀑布。巴拉那河沿岸农作物丰富,盛产玉米、大豆、高粱和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