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血脉:河流与湖泊(地理知识知道点)
3005200000012

第12章 奔腾不息的江河(12)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南美洲东海岸的东南部、乌拉圭和阿根廷之间,有一条很宽的河,叫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在西班语里,是银子的意思。1526年,西班牙航海家塞巴斯蒂安、卡波特率领一支西班牙远征队,来到拉普拉塔河,并深入到上游内地。他看到当地印第安人身上佩带很多银质饰物,以为这一带银矿丰富,就把这条河称为拉普拉塔河,意即“银河”,并把沿河地区叫做“阿根廷”,也是银子的意思。

拉普拉塔河由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而成,从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的汇合处到大西洋的交接处,全长为370千米,入海口最宽达到230千米。如果以马拉那河为源,那么拉普拉塔河长达4700千米。

巴拉那河是南美第二大河,是拉普拉塔河流域中最长和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巴西高原南部,中游有两段河道分别是巴西和巴拉圭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边界,下游流经阿根廷至与乌拉圭河汇合处,长约4300千米。

巴拉那河水流常年滚滚奔腾,流经的高原地区,地表起伏悬殊,河床高高低低,加之河水的不断侵蚀,沿河形成了许多大瀑布。跌水和急流,为沿河国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巴拉那河的水力利用,对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巴西在巴拉那河水系的发电量占全国水力发电量的1/2以上。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水电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建设速度和技术均居世界前列。全国耗电量的85%来自水电。

1973年,巴西和巴拉圭政府决定在巴拉那河的瓜伊拉大瀑布到下游巴西的伊瓜苏口市180多千米的河段上兴建水站。这一段河身约为400米,水深45米,全段河道落差120米,河床由玄武岩所组成,为兴建水电站的良好坝址。“伊泰普”是河中一个小岛的名字,也许是由于奔腾的河水不停地拍打小岛的岩岸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的缘故,当地印第安人一个部族瓜拉尼语称之为“伊泰普”,意思是“歌唱的石头”。

伊泰普水利枢纽选址是从10条基准线中选取一条最佳的基准线,该线距连接巴西—巴拉圭两国的巴拉那大桥135千米。水利枢纽工程的规模浩大,溢洪道最大设计流量62万立方米,水电站坝高190米,坝长7千米,库容为290亿立方米。工程于1975年10月20日开工,到1991年3月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总装机容量达1260万千瓦,安装单机容量为715万千瓦的机组18台,比世界著名的埃及阿斯旺大坝的装机容量还大6倍,比美国最大的大古力水电站装机容量多300万千瓦,全年发电达750亿度。

伊泰普工程费用为140亿美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90亿美元,其余50亿美元为与发行工程建设公债有关的支付利息和其他一些费用。

伊泰普水电站的建设,为周围地区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同时,还大大促进了巴拉圭和巴西经济的发展,水电站活跃了巴拉圭的建筑、电子和运输等企业,大量的电能可以满足巴拉圭的国内需要和出口,促进基础工业、机械工业和其他大型工程工业的发展。

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巴拉圭河是南美洲中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是巴拉那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巴西马托格罗索高原帕雷西斯山东麓,流经巴西西南部和巴拉圭,在阿根廷的科连特斯附近注入巴拉那河。全长2550千米,流域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上游在饶鲁河河口以上,流经山地峡谷,形成一系列急流瀑布。中游在阿帕河河口以上,流经沼泽平原,河面增宽,水流平缓,右岸有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的大沼泽,是调节水量的天然水库。下游纵贯巴拉圭中部,为巴拉圭东部湿润平原和西部大查科的分界线,亚松森以下河道曲折,小岛罗列;右岸陡崖高耸,左岸低矮平坦,雨季时淹没大片土地。流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带,10月至翌年3月为雨季,水量季节变化大。除上游外全程皆可通航。重要港口和城市有巴西的科伦巴、库亚巴、埃斯佩兰萨港,巴拉圭的奥林波堡、康塞普西翁、亚松森,阿根廷的福莫萨等。

内格罗河

内格罗河是南美洲亚马孙河北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哥伦比亚东部山地的瓜伊尼亚河在圣卡洛斯附近汇合卡西基亚雷河后,始称内格罗河。流经巴西西北部,向东南流,接纳布朗库河等支流,在马瑙斯以下17千米处注入亚马孙河。全长2000千米,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这里河面宽阔,交通便利,世界上内格罗河最大的浮动码头内格罗河船运码头就在这里。河道曲折蜿蜒,下游多沙洲。流域内炎热多雨,人烟稀少。因内格罗河流经沼泽,冲出腐殖质,河水黝黑,所以人们称之为“黑河”。而亚马孙河的主干道含有大量沙泥,犹如加了大量牛奶的咖啡,当地的印第安人都称它为“白水”。随着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于是就形成了黑、白水交汇的壮观奇景,一直绵延17千米。内格罗河在塔普鲁夸拉以下可通航。经内格罗河和卡西基亚雷运河,使亚马孙河与奥里诺科河两大水系相互通连。

刚果河

刚果河是非洲和世界著名的大河,源自赞比亚北部高原东北的谦比西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刚果河流域的水能蕴藏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1/6。刚果河全长约4640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为4100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达80000立方米/秒。刚果河发源于东非高原,干流流贯刚果盆地,呈一大弧形,两次穿过赤道,最后沿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的边界注入大西洋,总体流向自西向东。刚果河其中60%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其余面积分布在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安哥拉等国。河口年平均流量418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02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42毫米。其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非洲首位,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第二位。在非洲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而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

因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流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致使刚果河流量丰富,但刚果河的河床内有多处急滩和瀑布,阻碍了航运的发展,目前只能分段通航。刚果河径流季节变化小(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分配均匀),含沙量小(流经湿润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落差大。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又称为利巴河)是非洲流入印度洋的第一大河。它的长度、流域面积都居非洲河流的第四位,但它的流量则仅次于刚果河而居非洲第二位。

赞比西河发源于安哥拉东北边境的隆大—加丹加高原,向南流入赞比亚境内。源地为起伏轻微的准平原地形,在雨季时,赞比西河及其支流的上源,洪水漫溢,形成大片沼泽,并与刚果河干支流的上源所形成的沼泽互相连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

跨越赞比西河上的大桥赞比西河上游和中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有大小72道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处附近深达240米的巴托卡峡谷。它宽达1800米,落差122米,从100多米的高处倾泻而下,落进30米宽的斯迈特山谷,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帘,凌空降落;又像一条白练,悬挂天边。流水冲击着谷底的岩床,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激起的浪花水雾被风吹扬到几百米的高空。弥漫的水雾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于大瀑布和对面的峭壁之间,其景色蔚为壮观。

1885年,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在赞比西河旅行时,发现了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并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给它命名。其实,当地人早就给这个瀑布命名为“莫西奥图尼亚”了。这个名字的班图语意思是“声若雷鸣的雨雾”;又叫它“晓恩格维”,意思是“沸腾的镬”;还叫它“琼韦”和“西盎果”,都是“彩虹之家”的意思。

赞比西河涨水时期,流过瀑布的水量每秒可达5000多立方米,每天的流量是4亿多立方米。如果用这些水来发电,可以满足赤道以南非洲各国的工业和民用的需要。

赞比西河的中游水道呈现向北弯曲的弧形,南侧支流流程较短,集水面积较小;北侧支流流程较长,集水面积较大。主要支流有卡富埃河和卢安瓜河。

赞比西河下游有一条从北侧而来的大支流,名叫希雷河。它源于马拉维湖,在进入平原区以前,切割高原而形成一系列的峡谷、险滩和瀑布。

赞比西河流经干、湿气候区,流域内降水量较热带多雨区少。从东西方向看,东部接近海洋,比较湿润;西部则比较干燥。流域西南部已靠近干旱气候区,有些支流已成为季节性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