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鹅湖新绿
3008100000016

第16章 散文(15)

许多年过去了,我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工资,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街给自己买几件衣服,而我呢,悄悄地买了两对二十斤重的大蜡烛,放在一个大旅行包里,再次来到白石院,再悄悄地把它们放在佛像脚下。

两对蜡烛,一对,是我对佛家的还愿,另一对,是我代那位老师父向佛祖敬奉的。因为,来之前,我已经打听到了,那位老师父已经离开这庙座,不知去了哪里……

鹅湖山

何玉良

相传在铅山县永平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名山。东面的叫荷湖山,南面的叫付家山,西面的叫石笋山(又叫观音石)。三座山常常比高低,谁也不服气谁。有一天,三座山又争论起来。荷湖山说:“我最高,鸟儿都飞不过我头顶。”付家山说:“我最高,我能看见太阳从家里出来。”石笋山说:“我最高,我能听见神仙说悄悄话。”这时荷湖山叫道:“大家都别争了,十年后咱们再来一比高下。”

就这样,三座山拼命地长呀长。到了第九年,眼见得石笋山长得最高了。正当荷湖山、付家山心里不痛快时,突然一声巨响,石笋山轰然倒下了。原来石笋就像雨后的春笋长得太快,山尖都顶到了玉皇大帝的宝座了。玉皇大帝一发怒,命令雷神把石笋山给劈了。荷湖山、付家山见了大笑九天九夜,笑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结果呢,付家山笑得躺下了,荷湖山笑得坐下了,都失去了往日的高度,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是躺着的付家山,坐着的鹅湖山,石笋山可就惨了,只留下几十米的高度。然而,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石笋山下蕴藏着巨大的宝藏,人们在那里开矿采铜、掘金挖银,江西永平铜矿就坐落其间。她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了宝贵的矿产资源。更令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荷湖山坐着,付家山躺着,不然永平就永远暗无天日了。

荷湖山坐下以后,半山腰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荷湖,湖中长满了碧莲,湖边住着一对老人,老人在湖中养了一对白鹅,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对白鹅繁衍了几百只鹅,长大后都成了仙鹅,飞上了天。因此,荷湖山得名鹅湖山。后来有一只仙鹅又回到鹅湖山,它变成了一只害人的鹅精,它的本领非常大,飞多高就能令水涨多高,它要破坏人间的美好生活,使陆地变成海洋,但是,它的阴谋没有得逞,养鹅的老人用鹅湖山把它给镇住了。

当然,这些都是美丽的传说。真实的鹅湖山,位于铅山县镜东南,是武夷山的支脉主峰,海拔860米。鹅湖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山五峰,这五座山峰形似利剑,直指苍穹。五峰分别名为一剑岗、二剑岗、三剑岗、四剑岗、五剑岗。周围四十余里,青峰突兀,秀岭相连,清泉莹彻,鱼儿嬉戏,飞瀑如练,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她是永平的一道天然屏障,为永平遮风挡雨,她又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为我们带来绿色的新鲜空气。千万年来,它一直就这样默默地守候在这里,护佑着永平镇这一方家园厚土,她是永平人的母亲山啊!

据清代《铅山县志》记载:“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山,东晋(距今1700多年)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鹅湖”。山中名胜古迹荟萃,石刻、寺庙点缀其间,堪称赣东北一处名山。

山北麓建有历史上曾被誉为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书院旁有登山石径。顺山而上,一路见泉水淙淙,翠竹夹道,令人神清气爽。行约三里,山岬中有一开阔地,便是唐代敕建的鹅湖峰顶“慈济禅院”遗址。周围山林中现有重修复建的寺庵数座,临近主峰,危崖峭壁处有一石洞,名曰“桂公岩”。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曾在此一带屯兵。此洞为姓桂的将军所住,因而得名。山上至今到处可见用石块垒砌的茶叶坪,这是起义军当年垦荒种茶的遗迹。每到谷雨时节还有人上山去采谷雨茶呢。山南茂林修竹掩映处有一古庵,名“名井庵”。垣门上有篆书“玉洞古刹”四字。庵后有一泓清泉,泉上空悬一方形巨石,上书“龙井”二字。泉畔有摩崖石刻《题石井》诗,乃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手迹,诗云:“一窦阴云万斛泉,新秋曾此弄清莲;人言堪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据僧尼说:“龙泉水势极旺,有一年久旱不雨,农民用十八部水车车水,终不得干。”此为圣水也。传说龙井水通地下河,发源于福建省武夷山,有一年当地的人在一处深井里放入瘪谷,瘪谷就从龙井流出来。鹅湖山下田园方整,是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的鱼米之乡。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首唐代诗人王驾的诗,是对鹅湖山这方仁山秀水人家最生动的写照。

从别后,忆相逢

江霞

微微的雨丝荡涤了俗事的尘埃,我们写作班的成员也来到了渡口,晃晃悠悠的小舟摇得我们悠然神往,叫岩到底有怎样的精彩?“到了!”一条陡狭的石壁通道引领我们步入了叫岩,走进豁然开朗,石伞上高大的柿子树,红彤彤的灯笼亮得逼你的眼,遒劲的枯藤从一棵树穿越到另一棵树,让人分不清这些生命旺盛的精灵源生何处,苍茫的叶子中点缀着颜色或深或浅的橘柚,缠成一幅写意的水墨。热情的大黄欢叫着围了上来,雄赳赳的唤日将军四处扑腾,恍如五柳先生笔下的桃源之境。回首寻去,若荠的灌木在风中摇曳,映衬着天格外空阔,不知今是何夕。

美好的地方总是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叫岩也不例外,每一座岩都有不同的故事,男人感兴趣的自然是那大大的官印和天子地了,女人感慨的是棺材岩里的仙女。

传说那块岩里有一位女鬼,她思慕凡人的生活,看上了一位做木匠学徒的少年,假装扭了脚,把少年诱惑回了山顶的家,过上了恩爱的日子。倘若世事能一直如意下去也就没有了传说故事可讲了,好景不长,少年的父母来送衣物,发现儿子迷上了妖邪,一定要把儿子带走,但贸然诉以实情,又怕儿子情深欲殇。木匠师傅想了办法,对少年说,回去时带上鲁班尺(可辟邪),带回家后放在东边的房梁上。少年不疑有它,照做不误。那天晚上,木匠师傅带上墨盒去了,符咒也是驱邪的,用鲁班尺把女鬼赶跑了,抱走了睡梦中的少年,醒来的少年只觉得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忘记了前事,身体慢慢地好了起来。人们都为那救出徒儿的师傅叫好。女鬼羞愧地躲在了棺材里,把板盖牢牢地盖上,再也没出来过。

我固执地相信,她也是付出了真心的,大概那幽幽的岁月未能医治好内心的伤痛,天长日久,棺材风化成巨大的岩石,仔细看,两块岩石的缝隙里还有衣角在飘荡呢。我想,当初那少年对她也是有情的,但人鬼殊途,相爱而不能相守,那种刻骨相思的折磨,让她宁愿就此沉沦在无边的黑暗里,也不愿亲眼目睹残酷的现实,点点的离人泪化成了一缕缕的丝带草,在山腰无言地诉说,这里曾经有一段多么凄美的爱情。那天,我看见了一位满眼含泪的女子痴望着远方,絮絮地呢喃: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何时,才会有人为你温柔地拭去那颗滴落心尖的泪珠?期待着有缘人悄悄地走进……

哨子

江霞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生活,那是一个小山村,几十户人家围聚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里,有一条小溪潺潺地唱着歌儿如玉带缠绕在身边。那里绿树阴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一天,一个货郎“叮叮咚咚”地摇着拨浪鼓来,平静的小村子像热油锅里突然滴进了一滴冷水,顿时沸腾起来:大娘们忙着挑针头线脑;小媳妇们忙着找镜子、头花,一遍又一遍在头上斜斜看,平添了一点妩媚;小孩子们也蜂拥而来,这个要看花花绿绿的小卡片,那个眼巴巴地望着麦芽糖馋得口水“直流三千丈”。小货担子好像是一个百宝箱,总能从里面神奇地变出你从未见过的好玩意,货郎手上敲着小夹铁,“叮当”的声音让人们的心一直痒痒的,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包圆”了。但小村里的人并不会,总是看了又看,捡了又捡,最后满怀不舍地带回几样,有时货郎还让人们以物换物,最喜欢的是用米换,他会笑眯眯地跟你讨价还价,最后满脸心痛地用一个会翻跟斗的猴子糖(一根塑料棒里装了五颜六色的糖豆,外面一根小杆子上挂着会翻跟斗的猴子)或塑料项链加一点线头换一碗米,也可以用鸡鸭毛、牙膏皮、小铁丝等交换,但只会给一点黄黄的麦芽糖,用小锤子打一个薄片下来,再三请求后,又弄一个更薄片,小鬼们就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起来。每隔个把月,远远听见“买东西啵?要么有么!”的长吆喝声,小山里马上就有一场异常盛大的欢迎会。

我是不屑那些涩涩的糖的,因为父母在外面工作,什么样的水果糖都会寄来,玻璃纸我都收集了好多,但我羡慕那些缠在父母身边要这要那的伙伴,他们可以肆无忌惮扭麻花拽衣角,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不成,外婆年纪大了,下面孩子又多,女孩在农村是不可以有过多要求的。我经常跟着货担子转动黑溜溜的眼睛,特渴望有一个哨子,货郎每次一吹响,就有一大群人围上他,小孩子拍手笑。我央求外婆给我买一个,价钱贵得吓人,家里是不可能用一大笔“巨资”为我买一个并不实用的哨子的,我很是失望,闷闷不乐了好久,心里有一个呜啦的诱惑。现在想来,那个有点像南非世界杯上吹的“呜呜祖啦”,声音悠长响亮,很远都听得见。我绞尽脑汁找可以交换的物品,却少得可怜,觉得抵不上那个哨子。

有一天突然想起,母亲托人给我带的一根银链子,因为贵重,收在外婆的镜盒里,我觉得那个亮晃晃的东西一定可以换来哨子,于是不经过大人同意就高高兴兴地换回了心念的哨子。在小河堤上,我使劲地吹响了它,除了几个小伙伴疑惑地目光,堤岸边寂寥的垂柳,一直没有看见父母的身影。我一遍又一遍固执的吹,眼泪一滴一滴的无声往下流淌。外婆终于知道了,要我等下次货郎来,把项链换回来,我明白了这个哨子根本不值得,伤心不已……

淘石记

徐新明

一日,友人相邀至其雅室品茗。

推门一看,满目皆石,令我大惑不解。忙问友人何以把诸多石头搬至室内?友人一边泡上香茗,一边细细道来:“虽是石头,却不一般,这些皆是石中之精品,就如同人中之精英一样,价值可观呐!来,我们且坐下边品边聊。”友人之语使我对石头顿生浓厚兴趣。

我由此开始喜欢上淘石。在友人的点化之下,我初识了米化石、骨化石、树化石、虫化石等—这些得经历上亿年岁月洗礼打磨才能形成的石头,也略懂了一些黄蜡石、细蜡玉、玛瑙石等料石的鉴赏。知道它们可以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给生活增加一抹亮丽的色彩。当然,最令我痴迷的是那些图案石、象形石。它们浑然天成的图案,或花鸟,或虫鱼,或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我感佩惊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鬼斧神工。它们都是沧桑岁月的杰作。

不几日,我下了“血本”,买来一辆被友人戏称为“宝马”的电动三轮车,专为淘石服务。

于是,洗沙场、河滩边、建筑工地……凡有石头处,都成了我与友人流连忘返之地。在茫茫石海之中,我睁大眼睛,不错过一个角落。石块有深陷污泥的,有裹满青苔的,有被蒙得灰头土脸的。只要觉得可能是块好石头,我都不会跟它们擦肩而过。我会不辞辛苦,一一把它们挖出,洗洁,擦干,刮净,揭开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意外的收获常常就闪现其中。每每寻得一块奇石,其兴奋之情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起初,只想寻得品相好的,卖上个好价钱。也许是与石有缘,也许是处久生情,渐渐的,我便对我的宝贝爱不释手了。那些经过精挑细选出的石头,被洗净搽上护蜡后,是如此光亮可人,如此奇特美妙,令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此时,你再也舍不得把它卖掉,哪怕人家出再高的价钱。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驾着“宝马”,载着友人,再次光顾河滩,在石海之中苦苦寻觅。其时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我来到河滩一浅水处,欲浸润肌肤,降降热气。猛一瞧,见河里似有只大虾一动不动地趴在石上。我用手一抓,却未觉虾动,方知是一虾石,当即一把抱起,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我欲与友人分享个中快乐,于是忘形地大叫:“虾!大虾!一块大虾石!”怎奈友人已相距甚远,没能听见。此时有路人经过,听此呼叫,皆驻足观之,投以异样目光,窃笑私语:“此人好像精神有问题。”然我恋石成痴,哪会去理睬旁人的闲言碎语。我将虾石细细打量:那虾将大半之身藏于石侧,只将一颗脑袋探出石面,形象活泼灵动,极为传神,好似一只深居大海之虾,在努力抬头,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我抱着虾石,满头大汗地走进了家门。老婆见了,也为之动容。她仿照古人的诗句,即兴为我作诗一首:淘石日当午,汗滴石下土,谁知奇石后,块块皆辛苦。此虾石,被我视为珍品,精心收藏。

淘石路上,虽苦犹乐。回首往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唯独淘石,令我欣慰,生活似乎因淘石而有了意义。从前总感叹无伯乐识我,而如今感觉自己便是伯乐。我用一双慧眼,在芸芸众石中寻觅,寻觅那一个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似的欣喜与悸动。

我与《我与地坛》

徐新明

经常听女儿提起郭敬明的那本《夏至未至》,说是写得很有感觉。我是个过时的人,不知道郭敬明是哪号人物,也没有看过那本年轻人嘴里的《夏至未至》。然而就现在这个时节,当一阵阵似热非热的空气进出于自己呼吸的瞬间,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蹦出“夏至未至”这四个字。夏至未至……照我的理解,应该就是夏天的感觉已经来了,但是真的夏天还未到来吧!

此时,天气闷热,让我的心也开始躁动不安。外面的空气看上去都那么懒散,整个人好像也被这懒散的空气所同化。女儿已经去了学校,爱人也已去上班。这个时候,知了还没有在窗外歌唱,闷热的房间里很是寂静,只有电脑伴着我消磨着无聊的时间,只听得到我有点粗重的喘息和有一下没一下敲击键盘的嗒嗒声。

我浏览网页的时候看见了一篇文章,点击率特别高,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记得自己以前接触过这篇文章。但记不清是在女儿的小学课本还是初中课本里。那时只是泛泛而读,现在根本没有印象了,于是我产生要再品读一次的欲望。我点击进入阅读,刚好可以为参加县文联组织的“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积累点墨水。然而,读完文章后,我的收获竟意外地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多次提及废弃的古园,实际上也就是今天的地坛。只是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的时候,那地方荒芜冷落,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提起。刚看完这段的时候,我燥热的心似乎也跟着那种荒凉静了下来,原本废弃的古园可以发展为现今吸引游客的地坛,我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生活也是一样,原本枯燥平淡的生活也可以充满惊喜,毕竟事在人为。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为我平凡的人生增添几分值得骄傲的色彩。毕竟,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老到那种不可再造的地步。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似乎又多出了那么一点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