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3008400000027

第27章 性格的科学(12)

即使是那些勤奋刻苦的优秀工作者,也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枯燥乏味的学究态度。他们毫无创造性可言,他们兴趣范围狭窄,但满脑子都充斥着奇怪的念头和想法。打个比方,他们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总是行走于楼梯的外侧或只在人行道的裂缝处行走。他们不肯走出自己熟知和习惯了的领域。而另一些人会在自己习惯的道路上不顾一切地继续走下去。这种类型的人对生活中真实的事情也不会抱有什么同情心。他们为了制定他们的原则浪费了许多时间,或迟或早,他们将使自身与他们周围的环境变得不再适应。当他们没有经历过的新情况出现时,他们马上就会无计可施,因为他们对这种新情况根本就毫无准备,更不可能去解决它,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无法在没有法则和公式的情况下完成,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他们会严格地避免任何一种变化的发生。比如,对他们而言,在适应了冬天之后就会觉得适应春天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为适应冬天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温暖、开阔的狂野会将他们心中的恐惧感激发出来,与他人进行更多的接触也会让他们感到害怕,于是他们心头就会萌生一种更糟糕的感觉。这些就是抱怨春天的到来使他们感到不适应的人。他们只有竭尽全力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他们所选择的都是那些对创造性要求不高的工作。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话,那么,他们是不能胜任职位并获得升迁机会的。这些性格特征并非是通过先天的遗传而得来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改变的,这仅仅是一种对生活的错误态度而已,这种态度在他们的心中占据支配的地位,从而彻底地控制了他们的人格,以致最终这样的个体并不能摆脱这些内在的偏见。

(五)顺从

对于那些要求创造性的职位,那些受到奴性精神渗透的人是无法适应的。在遵守别人的命令时,他们才会感到心安理得。具有奴性的个体按照他人的法则和法律来生活,而且,这种类型的人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去寻求卑躬屈膝的职位的。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关系中都能发现这种奴性态度。这种奴性态度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从打躬作揖的姿态中就可以推测出这种奴性的存在。他们在别人面前点头哈腰、打躬作揖,对于每个人的话他们都仔细地聆听,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进行衡量和考虑,而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他人的命令,同时对他人的感情予以回应和首肯。顺从被他们视为一种荣誉,这种态度甚至会达到一种完全难以置信的程度。在服从他人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得到所谓的真正的快乐。我们的意图并不是说,理想的类型应该是那些一直渴望统治别人的人,我们只是希望揭示出,那些只有在顺从中才能找到解决生活问题方法的人的阴暗面。

可以这样说,对很多人而言,生活中的一条法律即是顺从。我们所说的并不是仆从阶层,我们只是想谈一谈女性在这方面的情况。在许多人看来,女人必须懂得服从是一条无明文规定但却已根深蒂固的法律,这是固定不变的信条,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他们相信,服从就是女人的天性。这种观念毒害和破坏了所有的人类关系,可是,要想清除这些迷信却困难重重。因为它有着众多的信从者,甚至在女性中也有很多人觉得她们必须遵守顺从的法则并认为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定律”。然而,没有人曾经发现从这种观点中获得任何好处的情况。或迟或早,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抱怨:可能每件事都会在女人不是如此顺从的情况下变得更好。

通过下面的实例可以表明,人类的心灵也将在不存在反抗的情况下变得顺从,一个温顺的女人迟早都会变得富于依赖性,并失去生机,从而变成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这个女子为了爱情而与一个名人走到一起,她和丈夫完全认同上述信条。慢慢地,她完全化为一台机器,对她而言,除了没完没了地服务、顺从于她的丈夫,承担家庭的责任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了。在她的生命中,找不到任何独立的姿态。对于她的百般顺从,她周围的人也早已习以为常了,更不会有人提出特别的异议,然而,没有人从她的这种默默无闻中获得了任何益处。

由于这是一个发生在较有文化的人中的实例,故而这个例子并未造成更加严重的障碍。不过,我们不妨想想,对大部分女人来说,顺从是她们不言而喻的命运,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这种观念之中,潜藏着诸多引起冲突的原因。一个丈夫一旦认为这种顺从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那么它可能在任何时候引发冲突,原因在于事实上不可能存在这种完全的顺从。

我们发现,这种顺从渗透于一些妇女的灵魂中,致使她们要寻找那些看起来专横或残忍的男人作为她们的丈夫。或迟或早,公开的战争会因这种不正常的关系而爆发。有时,人们的脑海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这些妇女故意要使妇女的顺从显得荒谬,并证明这种行为的愚蠢。

我们已经知道了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伙伴式的劳动分工的条件”是他们生活的必要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该服从于另一方。如果这暂时还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估个体文化进步程度的标准。顺从问题不仅在两性关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女性难以摆脱男性带给她们的无法解决的负担),同时,在国家生活中,它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明将整个经济制度都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或许,奴隶家庭是今天大多数人的起源。每个阶级的人,在数百年的发展中都生活在彼此的隔绝和对立之中。其实,直到今天,种姓制度仍然留存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同样存在的还有顺从的法则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同时,一种特定类型的人大概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因此而派生出来。在古代,人们习惯于相信,劳动是专属于奴隶们的相对低等的事情,主人的双手则无须因普通的劳动被弄脏,而且,主人拥有性格上所有有价值的特征,且是发号施令者。“出类拔萃的人”组成了统治阶级,这也就是古希腊语中的“Aristos”(贵族)的意思。贵族政治(Aristocracy)是“出类拔萃的人”操纵的政治,然而,美德和品行并不能决定谁是这种“出类拔萃的人”,他们完全是由权力决定的。只有在奴隶中间才有必要接受关于美德方面的检验和分类,而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才是贵族。

在现代社会中,先前存在的奴隶制和贵族政治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观点,人类需要变得更为亲密的需要已经使所有这些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丧失了。但出类拔萃的人的统治和其他所有人的屈从,是尼采——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所提倡的。时至今日,要想把那种主人和奴隶的区分从我们的思维中消除掉,并达到人人“平等”,依旧是十分困难的。可是,提出人人平等的观念就已经是一大进步了,它能帮助我们,并可以阻止我们在行动上犯下巨大的错误。虽然奴颜婢膝已经成为一些人无法摆脱的“标志”,致使他们如果想获得满足,就只有以对他人感恩戴德并求得他人的原谅为前提,甚至会为自己在世界上存在而表示歉意,但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而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快乐的。事实上,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可悲。

(六)专横

与我们刚刚描述的奴颜婢膝的个体相对应的,是十分着急扮演主角的、希望占有支配地位的专横的个体。在生活中,只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所关心的,那就是:“我要怎样做才能超越他人?”这种角色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望和挫折。如果专横者的角色不带有太多敌意的侵犯和活动的话,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用的。你一定会发现,专横者总会在我们需要一个指挥者时应运而生。这种专横的个体总是寻求那些有利于发号施令和组织指挥他人的工作。

当一个国家处于动荡的年代或处于改革的时期,此种专横的本性就会浮出水平面。同时,“只有这样的个体才能够出人头地”,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他们具有恰如其分的姿势、态度和欲望,而通常这些正是作为领导角色所必不可少的。他们往往在自己家庭中就已经习惯于发号施令了。不管什么样的游戏都不能使他们满意,除了扮演国王、统治者或将军的角色之外。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若是有别的一些人在发号施令,这些个体就会无法忍受。这会成为他们的外在表现,如果要他们遵守他人命令的话,他们就会激动不安、万分焦虑。在和平年代,无论在生意中还是社会中,他们可以成为某些小群体的主宰者,他们总是把自己推到前台的位置,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并且有很多话想说。只要生活中的游戏规则不受他们的干扰,即便我们并不同意当今社会对他们所持有的相对过高的评价,我们也并无任何异议。由于在有序的行列中,他们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一员,他们不会努力成为一个好队友,所以他们也仅是一些站立在生活深渊边缘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一直都会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他们会永无宁日,直到他们自己的优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证明为止。

(七)情绪及气质

如果一种心理学认为,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由遗传而获得的情绪或气质,那么,这就是一种错误的心理学。情绪和气质并不来自于遗传因素,而是来自于过度虚荣以及过于敏感的本性之中,这种虚荣和敏感的本性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这些个体的过分敏感就像伸开的触角一样,一遇到新的情况时,他们是不会轻易涉足的,他们会用这些触角先进行一番探测。

不过,似乎有一些人总是沉浸在欢乐的情绪之中。他们千方百计地营造一种欢快的氛围,强调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并以此作为他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且其表现形式也不拘一格,他们中的一些人具有孩子气的欢乐,同时,这种孩子气中存在着某些很感人的东西。他们对此并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以某种游戏的、孩子气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就像在游戏或猜谜中一样去解决他们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许,与这种态度的人相比,再没有更富有同情心和更为美丽迷人的人了。

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有欢乐过了头的。在对待相对严肃的情况时,他们却用了相同的孩子气的方法。有时候,这种与严肃认真的场合并不相符的轻浮态度,会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对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人们不仅会产生疑惑并会得出这样的印象——他们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因为他们总是以一种轻蔑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困难。结果,真正困难的工作中没有了他们的身影,而通常情况下,他们也会主动避免困难的工作。不过,接下来在讨论另一种类型的人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他们表示赞扬,因为与他们一起工作是让人愉快的一件事情,与终日哭丧着脸的那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悲观主义者总是心怀不满的情绪,总能看到生活中阴暗的一面,与他们相比我们更容易把欢乐的人争取过来。

(八)厄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无论是谁,如果他无视甚至反对共同生活中的绝对真理和逻辑,他迟早会在生活过程中感受到某种来自生活的反击。一般来说,当这些个体犯下这些严重错误后,他们并不会及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他们只会把不幸看成是个人遭受的厄运,一种降临到他们头上的不公正。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对别人讲述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极力证明他们之所以从未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他们想做的每件事情都不幸被厄运所破坏。从这些不幸的人身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他们为自己的厄运感到自豪的倾向,就像造成这种厄运的是某些超自然的力量一样。

若对这种观念进行更仔细的考察,你就会发现,在这里发挥作用的依然是虚荣和野心。从这些个体所表现出的状态来看,就好像一些凶神恶煞专门对他们进行迫害一样。他们相信,他们会是雷雨中那无情的闪电选中的对象。如果发生盗贼行窃的事件,他们会担心盗贼光顾的是自己的家。假若发生了什么不幸,他们确信将要遭殃的人最终还是他们。

如此地夸大事实,也只有那些把自己作为所有事件中心的人才可以做到。时常遭受厄运,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种不幸,然而,当某个人实际上感觉到所有敌对力量都只注重对他显出报复心时,其实,起作用的仅仅是顽固的虚荣心罢了。当然,这些个体在童年时代就深受紧张和痛苦的折磨,他们相信,“强盗、杀手和其他令人不快的家伙”一定会不请自来,当然还有鬼魂和幽灵之类的怪物,似乎所有这些人和幽灵的工作就是迫害他们,除此之外,他们无事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