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心学全书
3008500000039

第39章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自从与先生夜谈为学之道后,陆澄对静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他以前爱好佛道之学,也曾学习过静坐,但由于没名师指点,加上没人监督,坐过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也就泄气了。

王阳明是个极重践履的人,每天都坚持静坐修身,早晚各一次,名曰“观心”。在老师的影响下,陆澄也开始练习静坐。

早上起床后,他洗漱一下就在居房内端身而坐,阖目凝神,放松身体,静观心头。闲邪存诚,格物致知,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邪念一起来就摒去,反身而诚,隔除物欲……

然而令陆澄感到沮丧的是,他一静坐就感到很不习惯,不一会儿就心头烦躁,杂念纷纭,觉得很难受,似乎再也坐不住了。但是当他起身去干其他事的时候,又感到十分后悔,自责不该这么没毅力。

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无奈之下,便去请教先生该如何立志静坐。

王阳明看着陆澄,见他一脸懊悔的样子,便笑了笑,说道:“原静,别急,坐下慢慢说。”王阳明让他坐在自己旁边,随从给他们两人各倒了一杯茶。

听陆澄诉说了他的苦恼后,王阳明端起茶杯,用杯盖撇了撇茶叶,慢慢地喝了一口,然后说道:“前面我已给你讲过‘困知勉行’的功夫,但讲得比较粗略,这次就结合立志,再详细讨论一下吧。”

陆澄看了一眼面前的茶杯,但他没有想喝的念头,好奇地问道:“静坐也要立志吗?”

王阳明笑了,说道:“静坐与做其他事一样,当然也要立志,才能持之以恒地去练习,进而入门,最终登堂入室。”

陆澄急切地问道:“请问先生,如何个立志法?”

王阳明将茶杯放到桌上,说道:“只要念念不忘要存心养性,时时刻刻把体悟天地之道的事放在心上,这就是立志。

“如果能经常把这件事当作人生中的大事,念兹在兹,久而久之,一种坚定的志向就自然在心中凝聚了,就能主动地去修养自己,自己掌握自己。

“这种与天地自然融而为一的意念,在心中长存后,慢慢就会显现出效应,不断充实,逐渐达到光明的境界,进而化之,再进入深不可测的化境。而这一切,也只是从这一立志存养的念头开始,渐渐去扩充罢了。”

陆澄有些困惑地问:“先生,我平时杂念很多,经常受干扰。比如我在静坐的时候,会想到读书的上面;而在读书的时候,又会想到静坐的上面去。这时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道:“这是你的心处于散漫的状态,需要加以有意识的磨炼,才能将其调整过来。

“如你在白天做修养功夫的时候觉得心头烦躁,不想去静坐,这时就干脆把一切事放下来,就是要专门去静坐一番,切切实实地体验一下这种情绪。假如思想跑神了,也不要为此烦恼,更不必着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静坐上就行了,反复磨炼这一点,这就是调整情绪的方法。

“同样,如果懈怠的情绪上来了,不想去看书,也要马上采取行动,就硬要去看书,一边看书一边慢慢将心收起来,放到看书上面去,在行动中克服各种干扰情绪,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这时,王阳明凝视着陆澄,眼光似要穿透他的灵魂深处,慢慢说道:“原静,你告诉我,你是不是看到有许多朋友都中进士了,心中有一种急躁情绪?”

面对老师那犀利的目光,陆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嗫嚅着道:“先生,这个嘛,多少会有一点着急的情绪在里面的……”

王阳明和蔼地说道:“人有上进心,这无可厚非。但在朋友相处之道上,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则会受益匪浅;如果去攀比什么,就会受到损害。

“心之所发谓之意。一个人的心态如何,是会影响他的思想情绪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心诚意正,就会受到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这时心烦意乱,就会影响做事的效率,想快也快不了。反而不如谦虚一点,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才是修身为学之道。”

陆澄望着老师那洞若观火的眼睛,十分佩服,他若有所悟,点点头道:“先生,弟子明白了,今后一定要下功夫磨炼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