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美的声音
文/包利民
当儿子长大,终于远走高飞了,他能走出父母的目光,飞出亲情的阳光吗?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2、爱的针法
文/乔叶
人世间真正的“大爱”,都是用爱的针法一针一线地编织起来的。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
“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没有。”
“是没想好说什么?”
“不是。”
“那干吗拨两遍号?”
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
我的心忽然觉得十分湿润。平日都常说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这个小小的细节,不是对父母最生动的疼惜吗?“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要讲究式样、色彩、衣料,甚至于时尚和流行的程度。但是,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更需要这样细密而熨帖的针法,才能让这件衣衫变得真正温暖舒适起来啊。
为了让父母多一份安全和从容,多拨一遍电话号码,这是一件再琐碎不过的事。可是这件事就是这样的爱的针法。
3、门
文/张红旭
从“门”里,透过那些生活小事,我们看到的是爱心和真情。
儿子说家里有两扇门:一扇铁门,一扇防盗门。母亲说家里有三扇门。儿子问母亲,母亲只是笑笑。
停电的夏夜,屋里闷热难熬,打开铁门,外面似乎有一丝风溜了进来。母亲说:“干脆把防盗门也打开吧!”儿子问:“那样安全吗?”母亲说:“不要紧。”果然风大了许多,顿觉凉爽起来。
三个人席地而卧,儿子偎着母亲,母亲靠着父亲,竟都睡安稳了。
又是个停电的夏夜,父亲出差未归,屋里依然热得很,儿子吵着要把门打开,凉快凉快。母亲说:“晚上外面有坏人,把门打开不安全。”“那天晚上怎么没事?”儿子问。“那晚你爸在家,坏人不敢来!”尽管儿子哭着闹着,母亲还是关严了那两扇门。
这一夜,儿子哭了多久,没人知道;母亲手中的蒲扇摇了多久,也没人知道。
儿子渐渐长大了,上了高中。
一晚,正当儿子写完作业,又停电了。儿子说:“把门敞开吧,兴许会有些风,凉快些。”母亲说:“这不太安全吧,你爸又不在家。”儿子拍了拍胸:“怕什么,有我呢!”母亲看了看儿子,笑了笑。
尽管儿子呼噜声很大,但母亲还是睡得很熟,因为她知道,家里又多了扇门。
4、踏着天使的脚印
文/尹玉生编译
孩子总是以最自然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将天真的幽默展现。
又是忙碌不堪的一天。我家住在加州的科斯塔梅萨市,每天,我带着6个孩子,再加上腹中的这一个,从早到晚,忙得我头昏眼花。今天更要命,除了那些繁杂的家务外,伦这个小家伙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直在故意给我添乱。
伦,我们家的小三,今天古怪得很,无论我走到哪里,他都紧跟在我身后,好几次我转身的时候,都差点被他绊倒。我耐着性子,不断建议他去玩些有趣的游戏。“你不想去荡秋千吗?”我再次问他。
伦甜甜地笑着,一脸纯真:“噢,妈妈,我很喜欢荡秋千,但是,今天我最想跟着你。”说完,他继续亦步亦趋、快乐无比地跟在我身后。
在第五次差点踩到他的脚之后,我终于失去了耐心,我以命令的口吻让他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伦磨蹭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离开我。我感到有些奇怪,平时,伦很讨人喜欢的,今天怎么这么固执。我强压怒气,问他为什么今天老爱跟着我。
伦仰起头看着我,漂亮的蓝眼珠闪着光芒,说:“妈妈,昨天我们老师说,天使是最好的人,小朋友都应该像天使那样。”我对伦说:“老师说得对。但你还没有告诉我,你为什么老跟着我?”
“老师说,小朋友应该踏着天使的脚印前进。”伦顿了顿,“我不知道天使在什么地方,但我知道,妈妈和天使是一样的。”
我一把将伦揽到怀里,眼睛湿润起来。
5、浴着光辉的母亲
文/林清玄
我们看待世界总喜欢用世俗的目光,衡量事物又常常以苛刻的标准,于是社会变得灰暗、庸俗,人生变得烦琐、无聊。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地融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融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融入,是无私的,不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被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融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6、弓比弦长
文/于宇
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永远是高大挺拔的,即使晚年的父亲整个身子远远地看就像把弓。
小时候,儿子常缠着人高马大的父亲比个子。
儿子朝父亲跟前一站,头顶还不到父亲的肚脐高。
父亲就笑他,说:“这不是明摆着嘛,你还是个小不点呢!”
儿子歪着脑袋说:“哼,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
后来,儿子上初中了,又上高中了,再后来工作了,又当干部了,个子就像春天的秧苗噌噌地长,渐渐地赶上了父亲,又超过了父亲。父亲心中欣喜不已!没事时,父子俩常在一起比个子,不过,每次比都是由父亲主动发起的。
“来,看你比爸又高出了多少?”
父亲朝人高马大的儿子跟前一站,秃顶正好被儿子的肩膀“没收”,儿子就笑:“咱俩不成了高尔基(低)啦!”
父亲开始驼背了,晚年驼得更厉害,远远地看,整个身子像把弓!然而,没有“自知之明”的父亲,却偏偏爱穿儿子的旧衣裳。
他穿儿子衣裳的样子很不雅:前面拖得老长,后面吊得老高,比赵本山扮演的老太婆还要滑稽!最有意思的是,每次儿子回家,他还是死拉硬拽地要和儿子比个子。
儿子逐渐地读懂了父亲的心思。父亲和自己比个子是假,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因为儿子在他的心目中,是神,是鹰,是希望,是寄托!只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成树根旁的一片枯叶、一摊黄泥,父亲也愿意!
有一天,父亲又要和儿子比个子。
儿子说:“爸,别比了……”
父亲说:“怎么不比了呢?是嫌爸不配和你比?”
“不,不是这个意思。”儿子的眼眶里浸满了泪水,说,“青胜于蓝而出于蓝嘛!就像弓和弦一样,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弓总比弦长啊!”
“唔,弓比弦长……”父亲把儿子的话衔在嘴里,嚼了又嚼,觉得有点咸,更有点甜。
7、温柔的抚摸
文/易水寒
亲情和爱心竟然融入了美妙的琴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铸就了辉煌的成功,是那样的坚韧强大,无与伦比!
小男孩儿6岁时就开始学钢琴。6岁的小男孩儿学钢琴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但小男孩儿很认真地练着,他知道妈妈就坐在他的旁边,妈妈一定在慈祥地注视着自己。每天上午,妈妈都带小男孩儿到文化宫来练习弹奏,那种弹奏是单调的,所以在弹到高潮的时候,妈妈常常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妈妈那温暖的气息就随着这温柔的触摸漾遍他的全身,让他振作起所有的精神。中午的时候,妈妈再牵着小男孩儿的手回家。在路上,一边走,妈妈一边告诉小男孩儿,小心点,你的左边有一口下水井,别踩到里面去——小男孩儿看不见路,他一出生就双目失明。
16岁时,这个男孩弹奏钢琴的技术已经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并且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主持人给他描述现场的情况:今天到场的有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在第一排就座,他们可以看清楚你的一举一动。会场上共有五千多名观众,都是社会名流,其中还有一些是音乐界的权威。主持人说这话时没有注意到小男孩儿的手在微微发抖,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正在现场采访的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吴小莉发现了这一细节,她上前握住男孩的手问:“你怎么了?”小男孩儿说:“我,我的心里真是好紧张啊……”吴小莉想了想告诉他:“孩子,你妈妈今天来了吗?”“是的,不过她现在在台下的观众席上。”“好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今天最重要的观众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的妈妈。你今天只是在为你的妈妈演出!”小男孩儿点点头,从容地上场了。
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从男孩手下汩汩淌出,忽而高亢,忽而缠绵,忽而又如小鹿般欢快跳跃。长达8分钟的弹奏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众的心灵。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出,当男孩起身向观众致谢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
节目结束时吴小莉现场采访了一位观众,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观众很激动地告诉她:“那个小男孩儿弹得太棒了,我闭眼听着他的琴音,就好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的头。”
8、挫折
文/李泽泉
许多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缺乏人生奋斗所必需的坚韧品格。
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此成功。
9、爱成绕指柔
文/王奋飞
父母之爱,正如那百炼钢一样,坚韧永久;而这爱又常常化作丝丝柔情,随着母亲期待的目光,萦绕在自己关节凸出的大拇指上。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但我们几兄弟都先后考上了不同的大学。
毕业后,我进了电视台,干上了新闻这个行当。母亲很是高兴,从此也爱上了电视。父亲告诉我,每天一到新闻播出的时间,母亲总会拉着他,一起看新闻。尽管她听惯了闽南话的耳朵对普通话有很强的免疫力,听不懂新闻讲的是什么,但她仍然看得有滋有味,尤其是我采访的新闻。父亲总会告诉她,我到哪里去了,采访了什么。渐渐地,母亲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汉字中又多了三个字——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