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3017900000018

第18章 好的制度要“争胜”

一段时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盘县等地区许多机动车用户买车后不在本地“落户”,反而要舍近求远到邻近的云南省一些县去“落户”,然后再开回本地。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怪事,原因有二:一是因六盘水市机动车的“落户费”要比云南邻县贵得多,同一辆货车在六盘水上户要比在云南多出4000多元,客车平均要多缴7000多元;二是云南邻县的服务体系比六盘水方便、完善得多,云南的这些县为了方便车主成立了车辆综合办证大厅,一天就可给车主办完落户手续,而在六盘水则要跑6个部门耗时一个多星期才能办好。两相比较,车主自然愿意落户云南。这样,2002年一年盘县仅新车缴税就流失1000多万元,如果算上整个六盘水市及养路费等各种税费,流失额更是大得惊人。而且,由于道路具有“公共性”,六盘水市并不能禁止这些车辆在本地所属路面行驶,事实上承担了这些车辆的养路费用。

无独有偶,雨润火腿肠的命运也与此相似。雨润公司原本是安徽安庆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后来由于地方的投资环境欠佳,雨润不得不迁移到安徽省省会合肥进行发展,以期获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但来到合肥后,雨润公司仍然受到了有关部门的种种刁难,经营上陷入危机。面对这种情况,雨润公司有关高层决定把雨润搬迁到南京。只短短几年,雨润公司在南京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一个拥有26亿元资产、办有28家企业的民营企业集团公司。其生产的火腿肠在2002年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已居全国同行业第二,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对经济发展比江苏落后不少的安徽来说,这可说是一大损失。

六盘水机动车异地落户和雨润公司“迁都”,再次证明了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争胜”理论。

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才总是寻找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资本总是流向最适宜自己增值的地方。人才和资本的流动实际就是使用人才、资本的环境和体制间的竞争,如果体制不合,人才和资本就会“用脚投票”,用“退出”来表示对体制缺陷的不满。有研究表明,资本和人才跨政区流动,对现代制度的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影响欧洲社会史的基本因素是欧洲地理上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有利于形成许多具有独立统治者的小国家。这些统治者不仅通过战争相互争夺,而且还越来越通过吸引生产资本和有技能、有知识的人才的跨政区竞争而相互争夺。”善待企业的政区(Enterprise-friendly Jurisdictions)如佛罗伦萨、尼德兰、英格兰等,则因统治者服从规则得到了经济增长的报偿,“而专制国家,统治更大、更封闭地域的专断君主国——如西班牙、俄罗斯和奥地利——则开始在经济发上落后”。这时“政府已越来越被视为要服从于跨政区竞争的力量。这种竞争限制了政府的权力”,政府不得不屈服于经济的力量。([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66、467页)若不进行制度变革,国家或地区只能“闭关”,以封闭的制度“锁住”人才和资本。一旦“开放”,则只能靠制度的优越来“吸引”人才和资本。一些人为的力量,最后也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制度竞争的压力。事实说明,“开放”往往为改革提供压力和动力,所谓“开放”不仅是允许外资、外面人才的进入,很重要的另一点是允许“里面”的资金、人才也有“退出权”,可以较为自由地退出、外流。开放的力度越大,如加入WTO,这种“退出”的自由度也越大,要变革的压力也越大,即人们所说“以开放促改革”。其实,国内支持和反对加入WTO者都看到了此中“玄机”,也因此才支持或反对加入WTO。“改革”“开放”并列,说明二者确有内在联系。“从自由和繁荣的立场来看,易于退出的结果是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经济制度和其他制度上的大量改良。”揆诸中国现状,在外资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同时又有大量国内私人资本想方设法“外流”。这是因为外资在中国不仅增殖更快,而且其“产权”有稳定的制度保障,但国内私人资本“产权”的制度保障则相对薄弱(当然,相当一部分是因“来路不明”、不合法而要外逃)。所以,对私有财产产权的制度性保障,迟早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另外,虽然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国内的“人才环境”毕竟较前有不小的改进,尤其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制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规章和制度,这样才会有大量“海归”回流创业。所以,为了发展经济,就要吸引资本和人才,而吸引资本和人才一定要有相应的经济和政治规则、制度保证。这样,由于对经济发展与否这种物质性成败的反馈,开启了制度的创新和学习过程。正是在这种制度演变中,欧洲的政治体制也从封建专制政体逐步向君主立宪制和选举民主制转变,欧洲各国的政府逐渐丧失了控制臣民私人事务的权力,一些政府开始把自己重塑为以支持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因此现代制度才可能发展起来。

历史表明,政府间的“争胜”,是发展、巩固、保护这些制度的重要条件。“现在,较小的成本差异都会促使了解不同国家间条件差异的私人主体去从事‘套利’活动。结果,对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反馈更加直截了当,政区间的差异也难以持久。对(越来越多的)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制度现在都服从于国家间的制度竞争。”国与国间的流动尚且如此,一国之内不同地区间的流动更不待言。但现在总有一些地方想方设法设立种种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障碍,保护本地区局部利益,这可能会有益于一时,但最终是“保护”了本地区的落后,结果更严重地损害了本地区利益。不论是否高兴,在“开放”的条件下,为了自身的利益,政府就要改革那些不利于资本增殖,不利于人才成长、发挥其才能的体制。据悉,六盘水市已意识到本地“软环境”的差距,正着手从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安徽省人大通过《安徽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保护企业家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事实说明,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下,这种对资本和人才的体制竞争,是体制不断改革、演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发表于《社会科学报》,2004年10月21日)